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13-11-24 06:11
对外经贸 2013年9期
关键词:福建省绿色资源

刘 彬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350001)

发展绿色经济是在对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生态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化为发展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率与效益为手段,通过不断创新和高效管理,在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同发展。我国相关学者立足国际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路径,指出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以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测算、评价,最后提出发展对策[2]。

福建省作为海西经济区的主体,由于历史、区位等原因,多年来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逐步推进,认清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和当前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快转变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已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涉及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承载与社会发展四个层面,即将市场和生态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源能够有效利用,人类现代文明与人类发展相融合。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人类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包含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要遵循协同创新原则、“三效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绿色先导原则。

根据绿色经济的内涵以及指标构建原则,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资源利用回收循环、环境污染控制减排和社会效益综合有效四个角度出发,选取21 个指标,将指标划分为四个层面: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承载以及社会效益,以此来评价、考察福建省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如表1 所示)。

表1 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二、评价方法

根据福建省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所搜集到的样本数据,本文采用基于熵值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熵值法可以根据指标数据提供的信息量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从而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增加指标权重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并在多指标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进行相对性评价,在不同时期对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可以作出更客观、合理的评价。

基于熵值法原理,假定对m 年绿色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由n 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设论域为U={u1,u2,…um}(i =1,2…,m),其中评价对象ui由n 个指标的数据表征:

得到评价系统的初始数据矩阵X={xij}m×n(xij表示第i 个样本的第j 项评价指标的数值)。

1. 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可比性,先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公式(2)和公式(3)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公式中,x'ij为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xjmin是第j 项指标的最小值,xjmax是第j 项指标的最大值。正指标用公式(2),逆指标用公式(3)。

2. 计算指标x'ij的比重yij

3. 计算指标信息熵值e 及信息效用值d

第j 项指标的信息熵值为:

其中常数K 与系统的样本数m 有关,对于一个完全无序的信息系统,有序度为零,其熵值最大e=1,当m 个样本处于完全无序分布状态时yij=1,则

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用该指标的信息熵ej与1之间的差值表示,即

4. 估算评价指标权重

第j 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5. 计算综合得分

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后,可以利用公式(9)计算出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

根据以上构建的熵值法评价模型,对福建省2006—2011 年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得出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各项指数

三、评价结果分析

由图1 可知,福建省绿色经济指数是建立在四个子模块指数根基之上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2006—2011 年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向好的趋势。2011 年福建省绿色经济指数达0.5481,较2006年上升了32.7%;2007—2008 年,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指数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政府对绿色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一系列社会绿色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投入力度有所下降,导致绿色经济社会效益下降。2009年以后,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绿色经济社会效益,促使绿色经济整体指数恢复增长并稳步上升。

图1 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趋势

2006—2011 年,福建省经济效益指数整体呈稳定上升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步入工业时代中期,社会、市场以及大众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向现代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单位GDP 能耗、电耗不断下降,生产成本开始降低。同时区域产业结构开始优化,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

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下的四个子模块中,以资源利用模块指数上升幅度最大,在2009 年达0.1831,较2006 年增长8.41 倍,反映了福建省六年间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成绩,从侧面彰显了伴随着绿色技术、绿色工艺对传统技术工艺的替代,对提升资源绿色利用的贡献;2009—2011 年资源利用指数不断下降,反映了福建省资源利用水平不够稳定,仍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承载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缺乏长效机制,省内绿化生态效益不明显。福建省环境污染控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里,环境容量有限将成为制约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2006—2011 年,福建省绿色经济整体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够优化、省内污染控制力度不强、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且成果转换率低等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制约了福建省绿色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福建省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2011 年福建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为39.2%,较浙江省的45.2%、广东省的46.2%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福建省产业结构仍然有待优化。一方面要加强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以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等为代表的高效益、原生态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先导带动产业,实现由传统的低效益、高排放、高消耗生产方式向高效益、低排放、低消耗的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 加强绿色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绿色技术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绿色技术的推广需要遵循“研发—应用”的发展模式。为此,福建省首先要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科技投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构建“政产学研”的战略同盟体系,为绿色技术的研发夯实根基;其次,要把握市场方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联合高校,依托市场信息,并借助企业平台,将绿色技术充分、及时地在市场推广,解决资源利用中的技术瓶颈,借助绿色技术的应用,提高对废弃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

(三) 加大污染排放监控力度,严格节能减排

要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监管,确定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并对其实行严格监管,组织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或超标的企业,实行挂牌跟踪,要求限期整改、治理。建立企业排污情况实行报告制度、污染物排放增量、减量、变量等“三量”台帐,建设并运行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合理利用有限的能源资源,实行节能减排。要把推进节能降耗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积极组织科研机构实施重大节能技术专项研究,优先发展关键和共性节能技术项目,大力支持企业和应用开发高效节能工艺、设备和产品。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审批,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的一道强制性门槛,建立严格的耗能行业准入制度。

(四)建立健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首先,政府要改变“唯GDP 论”的观念,将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机制。其次,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已有的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抓紧研究制定废旧电器、电子、建筑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第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政策。通过政府补贴、奖励、利益补偿方式对绿色项目给予支持。第四,建立科学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为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1]杨晶. 从国际模式看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J].生产力研究,2012(11) :156 -158.

[2]张小刚. 长珠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87 -90.

[3]黄国庆,王明绪,王国良. 效能评估中的改进熵值法赋权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28) : 245-248.

[4]姚晔. 基于熵值法的网络安全态势组合预测模型[J].计算机仿真,2012(4) :157 -160.

猜你喜欢
福建省绿色资源
绿色低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资源回收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