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3-11-27 09:34杨秋波王雪青
关键词:课程设计育人工程

杨秋波,王雪青

(1.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300072;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2012年初,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2012年7月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将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岗位实习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等活动视为“关键环节”,提出“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之中,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育人问题进行讨论。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界定与特征分析

工程管理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资源及时间限制和复杂专业技术背景的综合性管理事业,是为解决工程技术活动中的管理问题而产生的,为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1]。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工程管理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76所高校设置了工程管理相关专业。根据住建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所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复合型和技术应用性两大特征,前者要求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后者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2]。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最佳学习状态不是静止被动的知识灌输,而是对人生的全身心投入和探究”。[3]实践教育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与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4]。埃奇沃斯认为,实践教育应主要提倡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包括考验思维、行动、运动和游戏的灵巧性,进行观察、实验、发明创造和解决疑难等[5]。不同于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思想,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案例教学、专业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有机整合而成,具有系统性、立体化、开放式等特征。

1.系统性

在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设置了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各环节之间往往缺乏联系,未能形成前后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性较差。也缺乏集成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难以满足学生能力训练的要求。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对上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整合,课程实验注重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强调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与塑造,课程设计着眼于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单一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则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得理论学习、能力训练与专业实践有效融合。

2.立体化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立体化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既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又在实践教学中验证理论教学的知识;二是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引入实践教学,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实践教学,如工程项目招投标模拟、项目谈判模拟等,同时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等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

3.开放式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开放式特征是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一方面邀请业界专家进校园,通过讲座、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深入沟通。2012年1月,住建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2〕9号),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实习,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二、国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的模式分析

1912年,麦卡锡对威斯康星大学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将其所倡导并发展起来的大学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上升为“威斯康星理念”[6]。此后,社会服务逐渐成为大学的核心功能之一,大学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在此过程中,西方大学普遍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实践教育的思想重构了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得实践教育成为大学的“制度化理念”。从宏观来看,西方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认识实践,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习得来增加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以课外活动为依托的操作实践,通过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对于工程管理教育而言,英国、德国和美国发展的较为成熟,其实践教育体系完善且各具特色。

1.英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育人体系

英国雷丁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学制3年,同时通过了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和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的认证,多次在英国教学评估考核中被评为最高级,其实践教育具有4个特征:一是培养目标兼顾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将优秀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沟通、协调、领导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育并重;二是强调与企业的良性合作,充分利用与业内企业合作项目的机会,整合学校科研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第二学年暑假学生到企业完成生产实习;三是最后一学年设置“施工管理与测量项目”和毕业论文,从而实现所学理论知识的集成和能力训练;四是实践教学内容涵盖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和可持续建筑等。为保证实践教育效果,学生可申请选择“三明治”式的培养模式,即在第二学年之后进行一年的企业实践,然后进行最后一学年课程的学习。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学制4年,分别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设置了两个为期半年的企业实习,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技术、管理、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和实践经验4大主题。大学二年级的课程包括一次欧洲范围内的实地考察活动,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他们对英国以外的建筑设计和工程管理模式的认知。大学三年级以企业实习为主,不少于36周,国内外均可。

2.德国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实践育人体系

德国大学分为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以及艺术和音乐院校等3类,工程管理教育由前两类高校所承担,一般将工程管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方向之一。德国的工程管理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育人,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对于5年制本科教育而言,其培养目标是文凭工程师,虽然其偏重专业理论教学,但实践育人体系非常完善。在专业学习阶段,要求在假期完成13周的专业实习,并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对于4年制的应用科学大学而言,工程实践分别安排在第3学期和第6学期,共40周。学生必须进入工地现场,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各工种工作,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工地一般生产情况,了解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体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写出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给出鉴定,交学校审查,实习完成的情况和通过与否,是学生能否参加毕业考试的前提条件[7]。

3.美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

美国的工程管理相关专业有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科学与管理、建筑工程与管理及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等。根据其侧重点的不同,分别接受美国建筑教育协会和美国工程及技术评估委员会的评估。美国高校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育具有下述特征:一是重视校外实习,充分利用与业内企业合作的机会,整合学校科研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强调学生企业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二是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将知识融会贯通后应用到实践当中;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仿真模拟等途径开展实践教学。以普度大学为例,其工程管理专业在美国名列前茅,通过了美国建筑教育协会的专业评估,每年均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并在第4学年安排为期3个月的建筑工程实践,期间学生进入建筑工程承包企业或其他相关建筑公司工作,以获取实践经验,完善课堂知识。

三、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006年,中国工程院针对我国工程管理教育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朱高峰院士等[8]认为,学生在未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都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妨碍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实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在教育界达成共识而引起普遍关注。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根据住建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了教学实习(包括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总时长不短于8周)、课程设计(包括工程结构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等)、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不短于12周)、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课程实验由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一般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各高校也根据本校特色或优势,分别设置了特色性实习或课程设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对实习的条件与实施、毕业设计(论文)等做出了规定和要求。总体来讲,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由于各高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别较大,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开展的程度和效果也差别较大。

通过现状分析和国内外的对比,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重视,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部分学校或教师将指导课程设计或实习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工作”,缺乏高水平教师的参与,部分教师甚至将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交给研究生来完成。此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够。二是实践育人体系不完善,未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整合,也未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进行合理规划,缺乏贯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育的整体设计。三是校外实习难度大、成本高,部分高校的实习沦为形式。企业缺乏接收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二者形成了“死循环”。四是实践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单一,未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此外,还存在制约校外实习实践的制度性障碍仍未破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还不到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工程管理专业的案例库,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困难等诸多问题。

四、基于OBE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由Spady所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9]。Spady强调,OBE是明确所有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某任务的能力,教育系统则致力于促使学生达成此能力[10]。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作为首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致力于以卓越教学模式造就杰出工程管理人才,基于OBE思想,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

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三个转变”,实现“以社会需求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为核心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转变;实现“以教师教”为主体向“以学生学”为主体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围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行业领导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习现场与理论课堂相结合,团队合作与自主完成相结合,现场操作与模拟仿真相结合,构建了涵盖过程体系、目标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结构示意图

1.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过程体系

引入英美以及香港地区高校“工作坊”的思想,实现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沙盘模拟、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社团活动、创业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一体化。课程实验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奠定了知识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进行综合应用训练,鼓励学生在创新实践、创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实地操作,使得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专业实践实现融合,注重并实现了全部教学环节的相互协调和有机整合。为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效果,采用了“两类型+两阶段”的形式。“两类型”是指“综合性设计题目”和“毕业论文”,建议直接就业的学生选择前者,继续深造的学生选择后者。“两阶段”是指“团队综合训练阶段”和“单独指导阶段”,前期进行团队综合训练,后期进行单独指导。

2.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目标体系

实践育人的目标具有层次性,认识实习等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意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过程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集中实践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可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王世斌、肖凤翔[11]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考察,发现研究型大学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彭励学生参与科研,几乎每个教师每门课程都在为学生提供科研探索的机会。通过大量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意识、领导力等综合素质,为学生形成可持续竞争力奠定扎实基础。基于OBE的思想,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过程目标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过程目标矩阵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包括实践导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自主实践平台和专业文化培育等。实践导师的专业水平与敬业程度直接影响实践教育的效果,一方面选派教师赴大型企业或国内外工程现场进行工程实践,另一方面出台相关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实践教学,如将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计入工作量等。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实践教育的效果。该专业搭建了“2+1+1+1+1+N”(2个学生社团+1个专题网站+1个内部期刊+1个学术论坛+1个学科竞赛+N场讲座)的自主实践平台。以“2个学生社团”为例,分别是天津大学项目管理学会和天津大学CIOB学生中心,两个社团均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主体,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实习经验交流、就业经验交流等活动,营造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与创新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该专业形成了重视实践、鼓励创新的专业文化,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教师积极为学生推荐实习单位,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融洽的育人氛围。此外,该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构建了有效的沟通渠道,丰富的校友资源以及频繁的校友活动推动了实践育人的深入开展。

五、结 语

由于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的卓有成效,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先后入选首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等,同时通过了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美国建设工程教育学会、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的专业认证,3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住建部所组织的专业评估,毕业生以“上手快、能力强、外语好”深得用人单位认可。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依赖于学校的整体育人理念与环境,但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的实践教育意识是其设计和执行的关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整体性设计培养方案,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融合;二是加强与业界、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响应行业发展的诉求;三是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1]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6,8(3):11-17.

[2]王雪青,杨秋波.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6):36-39.

[3]陶伟华.“实践育人”应确立为我国教育战略[N].中国教育报,2012-09-11(3).

[4]Christian B,Jonas S.Rethinking project management education:Social twists and knowledge coprod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26):286-296.

[5]陈 超,赵 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1):33-38.

[6]杨艳蕾.当代“威斯康星理念”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5):114-119.

[7]蒋启平,何 舸.中德两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17-22.

[8]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9.

[9]Spady W G.Outcome 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M].Washington: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1981.

[10]Spady W G.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51):18-22.

[11]王世斌,肖凤翔.对教学学术性与学生学术实践的追求: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13-218.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育人工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子午工程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