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五届十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四)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2013-11-29 00:51
种子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科学院白菜研究所

蓖 麻

经作蓖麻4号

审定编号:晋审蓖(认)2012001。

申报单位:山西经作蓖麻科技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山西经作蓖麻科技有限公司、中北大学。

品种来源:核不育材料S160×自交系 04S05。 试验名称“JZBM-4”。

特征特性:出苗至主穗成熟期97 d,比对照晋蓖麻2号早熟4 d左右。苗期生长较弱,后期生长势较强。茎秆红色,有薄蜡层,主茎节数8~9节,叶深绿色,雌花红色,主穗位高44 cm,主穗长40~48 cm,一级分枝数3~4个,一级分枝穗长35~40 cm,有效穗数6~8个。果穗塔形,蒴果排列密度中等,蒴果圆球形,主穗蒴果数50~80个,单株蒴果数170~220个,单果粒数3个。种子椭圆形,种皮浅红色,种皮花稀,百粒重 33~36 g。

品质分析: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粗脂肪52.6%,纯仁率74.1%。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蓖麻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2 049 kg/hm2,比对照晋蓖麻2号(下同)增产 10.2%,试验点 6个,5个点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为2 104.5 kg/hm2,比对照增产6.2%;2011年平均产量为1 99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8%。

栽培要点:公顷施有机肥30000~37 500 kg、三元复合肥450 kg作基肥,当10 cm地温稳定在10℃时播种,播种深度6 cm,每穴两粒种子。水肥地留苗密度 13 500~18 000株/hm2,水地、沟坝地宜稀,瘠薄地、坡梁地宜密。一对真叶期定苗,勤锄杂草,始花期亩穴追施尿素10 kg。根据旱情,在开花至籽粒灌浆期适时浇水1~2次,在初霜来前40 d左右,把五片叶以下的分枝全部去掉。

适宜区域:山西省无霜期130 d以上的蓖麻产区。

番 茄

晋番茄8号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01。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M55-26×H157-12。母本M55-26是用桃太郎与516杂交,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父本H157-12是用多茸毛“G1号”与 “印第安”杂交后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试验名称“特优毛红2号”。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番茄品种。中熟,无限生长类型。其中50%的植株全株长有长而密的白色茸毛(即多茸毛植株),50%植株为普通植株。普通叶形,茸毛株叶片灰绿,普通株叶片绿色,主茎7~8节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3片叶,每花序坐果3~5个。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6,果脐小,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实大红色,果肉较厚,不易裂果,口感甜酸适中。单果重194 g左右。

抗病鉴定:2011年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高抗番茄花叶病毒(ToMV)、叶霉病,抗黄瓜花叶病毒(CMV)。

品质分析:2011年山西省农科院中心化验室品质分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6%,还原糖3.14%,有机酸0.59%,Vc含量 20.3 mg/100 g。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春露地番茄试验,两年平均产量71 230.5 kg/hm2,比对照合作909(下同)平均增产9.7%,试验点12个,全部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65 205 kg/hm2,比对照增产9.8%;2011年平均产量为77 256 kg/hm2,比对照增产9.3%。

栽培要点:在间苗、移苗时淘汰非多茸毛株,则栽培效果更佳。一般每公顷留苗45 000株左右。第一穗果坐住后一定要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适当追肥。

适宜区域:山西省春露地。

艳红101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02。

申报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 来源:HFFZ201-12×HFFZ201-23。母本HFFZ201-12是从北京8号变异株中选出的优良自交系,父本HFFZ201-23是毛红与特瑞皮克杂交后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番茄品种。中晚熟,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浓绿,主茎6~8节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3叶,每花序坐果3~5个。果实大红近圆形,果脐小,无果肩,果肉厚,不易裂果。口感甜酸适中,绵沙。单果重205 g左右。

品质分析: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品质检测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5.24%,还原糖2.97%,有机酸 0.57%,Vc含量17.8 mg/100 g。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春露地番茄试验,两年平均产量70 455 kg/hm2,比对照合作909(下同)平均增产8.5%,试验点12个,11个点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65 550 kg/hm2,比对照增产10.3%;2011年平均产量为75 360 kg/hm2,比对照增产6.6%。

栽培要点:公顷留苗45 000株,苗期坐果前以促为主,促控结合。挂果后大水大肥,注意氮、磷、钾配合。

适宜区域:山西省春露地。

西葫芦

合玉丽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15。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Y-2×X-38。母本 Y-2是“冬玉”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父本X-38是“碧玉”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西葫芦品种。中早熟,从播种到采收250 g左右的嫩瓜50 d左右。株型半蔓生,植株开展度大。叶片缺刻浅,叶绿色,上有小量白色斑点。第一雌花节位5~6节,雌花中等,成瓜率高。商品瓜直筒形,皮色浅绿,光泽度好。

品质分析:山西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检测,水分94.08%,Vc含量18.49 mg/100 g,粗蛋白 0.96%,粗纤维0.32%,干物质5.92%,总糖2.80%。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早春保护地西葫芦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00 102.5 kg/hm2,比对照冬玉(下同)平均增产6.7%,试验点6个,全部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99 435 kg/hm2,比对照增产7.9%;2011年平均产量 100 770 kg/hm2,比对照增产5.6%。

栽培要点:施足底肥,地膜覆盖。每公顷种植19 500株左右为宜。开始结瓜后,浇水追肥不可缺。及时采摘嫩瓜。

适宜区域:山西省早春保护地。

翠青308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16。

申报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东1126×水白208。母本东1126为冬玉的二环系,父本水白208是小白皮与美25杂交后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试验名称“308”。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西葫芦品种。早熟,从播种到采收250 g左右的嫩瓜40 d左右。株型矮生,生长健壮,开展度中等,叶片掌状浅五角,叶色浓绿,无白斑。第一雌花节位7~8节,结瓜能力强,瓜形长条稍带棱,皮色浅绿,光泽度好,较耐贮运。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春露地西葫芦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57 786 kg/hm2,比对照碧波(下同)平均增产9.7%,试验点11个,全部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为64 069.5 kg/hm2,比对照增产9.0%;2011年平均产量为51 5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0.6%。

栽培要点: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公顷留苗33 000株左右,施足底肥,公顷施硫酸钾 150 kg、磷酸二铵600 kg、尿素 600 kg,以及农家肥45 000 kg。从出苗后5叶开始喷洒杀菌剂,每隔6 d喷洒一次,至开花坐瓜后停止,及时采收。

适宜区域:山西省春露地。

东葫4号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17。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04-28是由美国皮托4094F1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父本是从收集的国外资源中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西葫芦品种。早熟,从播种到采收250 g的嫩瓜43 d左右。株型半蔓生,植株长势旺,开展度大。叶片浅缺裂,叶色深绿,上无白色斑点。第一雌花节位6~7节,雌花多,成瓜率高,1株中的3~4个瓜可同时生长,瓜长筒形,皮色翠绿,有光泽。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春露地西葫芦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60 916.5 kg/hm2,比对照碧波(下同)平均增产15.7%,试验点11个,9个点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为68 3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6.2%;2011年平均产量为53 529 kg/hm2,比对照增产14.9%。

栽培要点:露地栽培密度为每公顷18 000~18 750株。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75 000 kg、三元复合肥750 kg,苗期至结瓜期控水,根瓜采收后,要肥水猛攻,隔次追施复合肥150~225 kg。雌花开放较雄花早,一定要用20~30 ppm的2,4-D蘸花,以保证前期产量;可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蚜虫和银粉虱,以防病毒病大发生。

适宜区域:山西省春露地。

绿蒂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18。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05-28×04-xb-5。 母本05-28是由汉城早熟杂交一代经多代自交纯合选育而成,父本04-xb-5是小白皮田间变异株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西葫芦品种。早熟,从播种到采收250 g的嫩瓜43 d左右。株型矮生,开展度中。叶片深缺裂,叶色深绿,上无白色斑点。第一雌花节位6~8节,雌花多,成瓜率高,瓜长棒形,皮色深绿有光泽。

产量表现:2009—2011年参加山西省春露地试验,3年平均产量63 018 kg/hm2,比对照碧波(下同)平均增产9.7%,试验点16个,12个点增产。其中2009年平均产量为61 575 kg/hm2,比对照增产2.6%;2010年平均产量 61 2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2%;2011年平均产量66 256.5 kg/hm2,比对照增产23.5%。

栽培要点:露地栽培密度为每公顷22 500~24 000株。公顷施腐熟农家肥75 000 kg、三元复合肥750 kg。苗期至结瓜期控水,根瓜采收后,要肥水猛攻,隔次追施复合肥150~225 kg。雌花开放较雄花早,一定要用20~30 ppm的2,4-D蘸花,以保证前期产量。可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蚜虫和银粉虱等危害。

适宜区域:山西省春露地。

白 菜

晋春2号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19。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04S×22S。 母本 04S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2005年从朝鲜引入的强冬性自交不亲和材料,父本22S是由韩国春大白菜品种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春白菜品种。中早熟,生育期70~75 d。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41 cm左右,叶片绿色有叶毛,心叶黄色,抱合方式为中桩合抱,叶球炮弹形,单球重2.0~2.5 kg。较耐抽薹,口感好,品质较好。

抗性鉴定: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2011年霜霉病接种鉴定,病指2.34,对照鲁春白1号病指4.89,对霜霉病的抗性优于对照。

品质分析: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品质分析检测,可溶性总糖1.86%,Vc含量 12.27 mg/100 g,干物质4.36%,粗纤维0.48%。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春白菜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79 363.5 kg/hm2,比对照鲁春白1号(下同)平均增产19.5%,试验点8个,7个点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为83 542.5 kg/hm2,比对照增产39.2%;2011年平均产量为75 184.5 kg/hm2,比对照增产3.3%。

栽培要点:采用平畦栽培,畦宽2 m,每畦播4行,株(穴)距 40 cm。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晋中地区清明前后播种。播种后覆盖地膜,具有两片真叶时破膜露苗。6月上中旬收获上市。栽培中,除严格掌握好播期外,还要通过增施有机肥作基肥和及时中耕松土等措施,尽量提高白菜生长前期的土温。天气转暖时,及时追肥、浇水,以促进植株生长和结球。

适宜区域:山西太原及以南地区春夏露地栽培。

科萌银55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20。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19S×20S。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秋白菜品种。早熟,生育期55~60 d。株高55~60 cm,心叶浅黄,外叶浅绿色,叶柄白绿色,叶背无毛。叶球直筒舒心型,头部稍合。横径20 cm左右,纵径37.5 cm左右,单株净菜1.8~2.3 kg,净菜率82.7%,品质好。

抗性鉴定:山西农科院植保所霜霉病接种鉴定,病指1.97,对照小杂56病指5.4,对霜霉病的抗性比对照强。

品质分析: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品质分析检测,可溶性糖1.52%,Vc含量 10.90 mg/100 g,干物质4.56%,粗纤维0.44%。

产量表现:2009—2011年参加山西省秋白菜早熟直筒组试验,两年平均产量79 422 kg/hm2,比对照小杂56号(下同)平均增产8.1%,试验点12个,全部增产。其中2009年平均产量87 931.5 kg/hm2,比对照增产11.0%;2011年平均产量为70 912.5 kg/hm2,比对照增产4.2%。

栽培要点:播种适宜温度为日平均24~26℃,施足底肥,肥水齐施,株行距50×40 cm,公顷留苗48 000株左右。

适宜区域:山西秋季种植。

晋绿218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21。

申报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157×D218。 母本C157来源于太原筒子白菜选系,父本D218是秋绿父本与81810D杂交后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秋白菜品种。中熟,生育期89 d左右,株高60 cm左右,外叶 11~13片、深绿色,心叶浅绿,叶柄浅绿,叶缘波状。叶球直筒舒心,结球紧实,单球重3.9 kg左右,净菜率81.7%左右。

品质分析: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品质分析检测,Vc含量19.6 mg/100 g,可溶性糖2.52%,粗纤维0.44%,干物质5.11%。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秋白菜中熟直筒组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20 547.5 kg/hm2,比对照晋菜3号(下同)平均增产11.9%,试验点12个,11个点增产。2010年平均产量121 099.5 kg/hm2,比对照增产 14.8%;2011年平均产量119 997 kg/hm2,比对照增产9.2%。

栽培要点:太原地区立秋播种,栽培密度50 cm×50 cm,每公顷留苗37 500株左右。生产管理参照当地同类型品种。

适宜区域:山西秋季种植。

晋白菜7号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22。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2002-14-15×2002-13-5-1。试验名称“晋绿90”。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秋白菜品种。中晚熟,生育期95 d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64 cm左右。外叶深绿色,叶柄浅绿,叶背有刺毛,叶球直筒舒心型,结球紧实,单株净菜4 kg左右,净菜率80%。

抗性鉴定: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苗期田间抗霜霉病鉴定,抗病指数4.49,表现为抗。

品质分析: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品质分析检测,可溶性糖3.29%,Vc含量 14.08 mg/100 g,干物质5.82%,粗纤维0.54%。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秋白菜晚熟直筒组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24 815 kg/hm2,比对照太原二青(下同)平均增产7.1%,试验点12个,9个点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产量为122 677.5 kg/hm2,比对照增产4.8%;2011年平均产量为126 952.5 kg/hm2,比对照增产9.3%。

栽培要点:太原地区立秋前后播种,其他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种植密度每公顷33 000~34 500株, 株行距 60×50 cm。适宜高水肥栽培条件,在结球期追肥1~2次。生长期间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区域:山西秋季种植。

晋白菜8号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2023。

申报单位: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选育单位: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HY219×H226。 母本HY219来源于河北唐山地区农家品种,父本H226来源于天津农家品种天津核桃纹的自交后代。试验名称“青美”。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秋白菜品种。中晚熟,生育期95 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5 cm左右,外叶浅绿色。叶球为直筒拧心型,包心较紧实。单株重4 kg左右,净菜率80%以上。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秋白菜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29 726 kg/hm2,比对照太原二青(下同)平均增产11.3%,试验点12个,10个点增产。2010年平均产量129 912 kg/hm2,比对照增产11.0%;2011年平均产量 129 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1.6%。

栽培要点:太原地区立秋播种,种植密度每公顷42 000~43 500株,株行距50 cm×50 cm。注意施足底肥,每公顷施有机肥75 000 kg以上。

适宜区域:山西秋季种植。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科学院白菜研究所
一棵白菜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睡眠研究所·Arch
开水白菜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神奇的“白菜换装”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