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研究
——以甘肃两所高校调查为例

2013-11-29 10:33刘燕华陆胜雄张作俊付慧
关键词:本科生规划职业

刘燕华,陆胜雄,张作俊,付慧

(西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研究
——以甘肃两所高校调查为例

刘燕华,陆胜雄,张作俊,付慧

(西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合乎自己意愿的工作岗位和顺利实现就业,甚至关系到大学生一生的成败。通过对甘肃两所高校开展的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大学生本身、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一 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方式与样本选取。

考虑到2011级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之甚少,所以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甘肃两所高校的2008、2009、2010级共3个年级的全日制大学本科生。问卷调查采用以学院为单位的固定比例下各年级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具体的问卷调查工作由项目组于2011年9月17日至2011年10月17日在两所大学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分别250份。本次调查回收问卷495份,有效问卷为451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9%,问卷有效率为90.2%。其中,各年级所占比重分别为2008级21.3%、2009级31.7%、2010级47%;男女生比例分别为男生47.2%、女生52.8%;生源地比重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21.7%、中部地区32.4%、西部及边疆地区45.9%;家庭所在地各类型所占比重分别为农村63%、内地城市28.8%、沿海城市8.2%。

2.指标体系与统计方法。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级、性别、民族、生源地”等基本信息及“职业生涯认识情况、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等共计34个题目。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避免了由于指标量纲不一致可能引起的问题。

二 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与分析

1.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1)自我认知与职业意识。

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调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本科生对自身兴趣、爱好的了解程度不高,对自己特长的认识不足。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6.1%的本科生“不了解”,而了解程度在“了解一点”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比例高达56.4%(见图1.1)。对于自己的特长方面的认识,“很清楚”水平及以上的学生比例仅为36.6%,其中“非常清楚”的为8.7%。

图1.1 本科生对自己兴趣、爱好的了解情况

调查发现,本科生对自己现学专业所涉及的就业岗位类型、特点及行业发展前景等职业信息的了解水平不高,对职业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图1.2显示本科生对自己专业涉及的就业岗位方面的职业信息的关注度在“关注度一般”及以下水平的比例达73.3%,“不关注”比例为5.1%。

图1.2 本科生对自己专业涉及就业岗位方面的职业信息的关注度

图1.3反映的是本科生对现学专业涉及的就业岗位类型、特点等的了解情况。数据显示本科生对目前所学专业所涉及的就业类型、聘用要求等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在“一般了解”及以下水平的比例为87.2%,“很了解”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仅为12.8%。被调查本科生对于现学专业涉及的工作岗位特点及发展前景“不了解”的比例为5.2%,了解水平在“很了解”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仅为16.3%。

图1.3 本科生对现学专业涉及的就业岗位特点、类型等了解情况

(2)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情况。

①本科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途径。

图2.1反映的是本科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途径。调查发现,本科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33.0%,“互联网”21.4%,其他几种途径如图书馆、同学朋友介绍、新闻媒体等都在20%以下。数据说明,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仍是本科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获取上存在途径单一的情况。

图2.1 本科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途径

②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当前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还不够清晰明了,认识水平偏低。大部分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停留在“一般了解”状态(54.9%),多达20.3%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处于“不太了解”及以下水平,“比较了解”及的学生比例为24.8%,其中“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5.0%。

(3)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两所高校被调查的学生中58.5%为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学习生活制定了一个规划,没有制定学业规划的学生比例为41.5%。未做任何学业生涯规划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他们之所以不做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原因主要有“不知什么是学习规划”(10.12%)、“听过学习规划,

但不知如何做”(44.05%)、“知道什么是学习规划,但觉得实际意义不大”(44.65%)、“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学习规划后笑话自己”(0.59%)、“学校老师会做好的”(0.59%)。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23.7%)、“气质”(9.1%)、“性格”(20.8%)、“能力”(25.9%)、“特长”(13.4%)、“身体条件(7.1%)”等因素考虑进去。这说明了他们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已经有了自我认知的意识。

从规划的时间长度看,本科生制定的多为短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从他们的学业规划中可以得到印证。在已经做了学业规划的学生中,规划长度在3个学期及以下的比例为54.7%(见图3.1),平均规划长度为3.01个学期。

图3.1 本科生学业规划的时间长度

关于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明晰程度,表1表明:性别上,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明晰度高于女生;两所高校自2009年始对本科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大二、大三年级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晰度要明显高于大四年级的本科生;生源地上看,各地区生源地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晰度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学生最清晰、中部次之、西部最差,这与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对人们职业意识的影响情况相符合。

表1 本科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明晰度

②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

在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28.2%的学生会“严格按照规划循序渐进执行”,47.7%的学生在执行过程中“有困难时重新修订规划”,17%的学生“执行一段时间,有困难就终止”,而7%的学生“制定了规划,但不执行”。

学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业规划制定和执行,可以为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在学业规划的执行过程中,有27.6%的学生 “一遍执行一边总结、记录成败”,49.9%的学生“执行一段时间后再总结、记录成败”,11.1%的学生按“固定周期总结、记录成败”,而“不记录和不总结”的学生比例为11.4%。整体而言,被调查本科生的学业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不懂得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矫正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偏差。

③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效果与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执行有直接的联系。总体上看,本科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效果的评价水平不高。16%的本科生认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效果达到“很满意”水平,认为达到“非常满意”水平的仅为5.3%,而认为在“一般”水平及以下的学生比例搞到78.7%(见图3.2)。这正是由于大多数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了解不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以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不够彻底所带来的结果。

在无反相机刚刚诞生的时代,由于图像处理器的疲软和反差对焦方式的天生缺陷,其羸弱的对焦性能始终在单反相机面前抬不起头。不过随着技术进步,传感器集成相位对焦点以及更先进处理器的出现,无反相机的对焦性能直线提升,富士X-H1这种级别的机型已经可以与D500直面抗衡。富士X-H1拥有99个传感器相位对焦点,是目前富士最先进的系统。

图3.2 本科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效果的评价情况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面的问题、家庭及社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引导方面的问题。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同时,总结当前高校在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促进高校本科生职业规划方面教育与指导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1.从大学生自身来分析。

(1)自我认知水平不高。

自我认知的主要内容是与个人相关的内外在要素,内在要素包括个人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理想、价值观等,外在要素包括知识、经验、技术等。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能否全面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其自我定位的精准度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自我认知水平不仅能影响大学生学业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影响到大学生职业目标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决定性作用。

研究发现,本科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不高。调查数据表明,两所高校的本科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方面的了解水平较低。此外,吕嘉炜等人的研究成果也论证了本科生自我认知水平不高这一观点。吕嘉炜、张潇、王国明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非常了解自己的仅有5.4%,了解自己的有39.7%,有54.9%的大学生对自己不够了解”。[1]由此可见,当前大部分本科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了解不全面,对自身的特长认识不足,这些都极易导致大学生在自我定位方面出现偏差。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但大多数本科生的自我认知水平需要提高的空间仍然很大。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弱,职业目标不清晰。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深刻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其在毕业选择职业时,往往出现手忙脚乱、匆匆就业的局面。北森测评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然后选择了第一份工作”。[2]对于自己毕业后期望从事的工作,大部分学生的职业目标只知道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而不知这些单位具体有哪些工作岗位和岗位素质要求,在职业目标设定上比较模糊。

(3)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执行及评估过程缺乏科学合理性。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是凭感觉制定,对规划的制定方法模糊,缺乏科学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职业生涯方案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及实践价值,而“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的模糊容易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中缺乏统筹规划、急功近利太严重、应急性的目的追求”[3]等问题的出现。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长度较短、规划方案执行的可操作性不强,执行效果不理想。大部分本科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以几个月或一两年为时间长度,没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进行长期规划,只注重短期利益,且没有制定好明确的行动计划而使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大打折扣。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过程中,大部分本科生往往会朝令夕改、执行不够彻底。更有甚者,在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来后置之不理,犹如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引导行动的作用。

第三,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评估机制,不能够及时地对执行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评估与总结,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与修改,导致其规划方案与现实相背离而产生规划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并最终导致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失败。

2.从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来分析。

(1)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方面开展的工作主要为学校学生就业工作部门、各学院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和政策咨询。以两所高校为例,自2009年始两所高校才针对本科生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必修课程,课程开设随意性很大,有的在大二第二学期后开设,有的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有的是晚上,有的是周末。此外,课程之后的个别辅导处于空白,个别学生有问题不知去问谁,可见,健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有待于建设。

(2)缺乏一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专业队伍。

尚未配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职人员,未配备一支专业辅导团队。基本上都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兼任,个别获得认证的职业规划师成了业余教练,并未全身心的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辅导员、班主任由于行政事务的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这不可避免的会削弱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面的工作效果。

3.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足,职业体验浅薄。

国家机构、事业单位及企业对给提供大学生实习锻炼机会缺乏内在动力与外在主动性。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实习机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来负责提供,而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寻找实习机会,这增加了大学生实习的困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了解职业信息、体验职业劳动造成了障碍。同时,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都是已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经济组织,它们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愿意为不能对企业做出多大贡献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与机会,这加大了大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方面活动的阻力与难度。

四 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良性发展的思考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是主体,而高校的教育与指导、社会的参与辅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笔者建议从学生自身、高校及社会三个层面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1.学生自身层面的改进建议。

(1)全面剖析自己,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须建立在对自身的全面剖析上,其中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内容。大学生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既可以通过各种测试如性格测试、能力测试等的手段来了解自己,快速科学地认识自我,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或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了解自己兴趣、爱好,发现自身特长等,最终达到全面认识自我的目的。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模型,全面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高自我认知程度。

(2)深入了解,培养与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意识与职业规划意识的具备与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败,而且关系其毕业后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培养、强化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课程安排、就业前景,将大学期间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

(3)科学规划,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在全面掌握自身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社会需求,为自己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将自己的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充分结合起来,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施。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与总结,分析其成败得失,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适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与科学性,最终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高校层面的改进建议。

(1)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视程度。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非简单的就业指导,而是一个定向、定点、定心、自检再定向、定点、定位、定心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认识自我、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工作,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以及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

(2)合理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具有连续性和全程性,应贯穿大学四年,学校可以按年级安排授课的内容,例如,大一处于适应阶段,要求对大一新生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其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初步的职业理想;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处入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阶段,需要开设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专业课程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大四处于冲刺阶段,对他们的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就业指导与咨询以及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其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学校教务部门要高度重视,注重实际授课的时间需要,努力避免课时不够而影响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的问题的发生;第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课程要多样化、模块化,可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为课堂教学、职业能力测试、职业实践等多个模块,各模块及分工明确有互相联系,各自担负不同的教育功能,共同实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实践技能的目标。

(3)建立一支专业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教师队伍。高校应成立一个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并着力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这些专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与之相关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引导大学生顺利找到二者的切合点。此外,这些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从业人员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的同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引入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高中生开展人生规划的指引教育,引导其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其初步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这有利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连续性,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3.社会层面的改进建议。

在社会层面,国家要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企业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实习岗位与机会,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其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国家还应加强对我国职业指导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划职业指导市场的秩序,提高职业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职业生涯的指导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此外,各级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项目等方式来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并鼓励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对比赛中的优秀选手提供见习岗位,以此促进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提高。

[1]吕嘉炜,张潇,王国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1(3):192.

[2]周邦华,张婷.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3):51.

[3]杜德省,宋文萍,于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168.

[4]陈建恩,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9).

[5]董文强,谭初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

[6]刘燕华,等. 大学生就业与指导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职业指导调查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7]彭晓波.珠江三角洲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东莞高校为例[J].2010(15).

[8]全雄伟,刘灿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研研究与分析——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9]刘锦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10]赵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9).

[11]周游.新时期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12).

[12]陈凌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13]陈海娟,周祥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模块化及其操作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1(3).

ClassNo.:G646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InvestigationandStudyoftheCareerPlanningofUndergraduates

Liu Yanhua,Lu Shengxiong,Zhang Zuojun,Fu Hui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Gansu 730030,China)

A good career plann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a suitable job and a better employment for undergraduates, even to their entire lifetime .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he two universities of Gansu province, the paper finds some problems to needed to be solved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those issues from the aspects of undergraduate , university and society.

undergraduate;career planning;survey

刘燕华,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

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度本科生科研项目“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1074。

1672-6758(2013)07-0027-4

G646

A

猜你喜欢
本科生规划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爱的职业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