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2013-12-01 08:5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头痛针灸针刺

付 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最新诊断标准中将本病分为偶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频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和慢性紧张型头痛3种类型。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比例将病例分为针刺组与药物对照组。针刺治疗组26例采用针灸疗法,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药物对照组26例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7年。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头痛协会(HIS)2004年制定的《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1]中的慢性紧张型头痛。

1.2.2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男女不限,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没有严重高血压和心、肝、肾疾患。

1.3 排除标准

①紧张型头痛的其他亚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精神因素等原因所致的头痛;②继发头痛;③血压控制不理想者;④拒绝加入研究者。

1.4 盲法

由于针刺方法属介入性治疗,很难做到操作者盲法,因此在疗效评价及数据统计中采用第三者(不知悉者)进行以贯彻盲法精神。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取穴:百会、风池、太阳、合谷、太冲及阿是穴(于紧张颈肌处取1~2对)。病人取伏卧位,选用直径为0.35 mm、长40 mm毫针,进针后每穴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2min。之后阿是穴接通电针仪(G6805-2型,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选用连续波,频率120次/min。留针30min,起针后于颈肌紧张部位及肩井、风门穴处拔罐5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个月。

2.2 对照组

服用扶他林片(每片含双氯芬酸钠25mg),每次1片,每日3次,2组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估标准

3.1.1 头痛程度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视觉模拟疼痛(VAS)测量法。受试者在10 cm长直线代表疼痛的程度,最左侧代表无疼痛,最右侧代表不可忍耐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主观感觉在直线上作标志以代表疼痛的程度,通过测量或从直尺背面直接读出疼痛评分。计分方法:0cm为0分,≤2 cm为1分;>2 cm而≤4 cm为2分;>4 cm而≤6 cm为3分;>6 cm而≤8 cm为4分;>8 cm为5分。1~2分为轻度,3~4为中度,5分为重度。

3.1.2 疼痛持续时间计分 数秒到2 h(含2 h)计1分,2~6 h(含6 h)计2分,6~24 h(含24 h)计3分,24~72 h(含72 h)计4分,大于72 h计5分。

3.1.3 疼痛发作次数 指治疗前、治疗期间平均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每日进行记录。

3.1.4 头痛指数 每次发作的疼痛计分乘以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之积相加。

3.1.5 临床总体疗效[2]痊愈: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未再有头痛发作;显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70%,疼痛虽发作但能忍受,并能坚持工作与学习;有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5% ~70%,疼痛发作时较治疗前程度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5%或无好转。

4 结果

4.1 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比较

表1显示,针刺治疗组治疗前后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他林片对照组治疗前后VA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2组治疗对紧张性头痛疼痛程度均有一定的改善,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2 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改善情况比较

表2显示,针刺组与对照比较,治疗后2组头痛指数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针刺在改善头痛指数方面(尤其是缩短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优于西药扶他林片。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组 别 例数VAS治疗前 治疗后针刺组26 3.93±1.20 1.17±1.23对照组 26 3.75±1.32 1.55±1.38 P值 >0.05 >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改善情况比较(±s)

组 别 例数 头痛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针刺组26 8.81±3.61 2.65±2.11对照组 26 8.92±3.64 5.93±3.12 P值 >0.05 <0.01

3.2.3 针刺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表3显示,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疗效明显优于扶他林(P<0.05),显示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有较好疗效。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5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各种因素导致头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气血瘀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工作紧张、精神压力、情志失调,可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情志抑郁不舒;肝木克脾,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而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等症状。因此,针灸治疗时多选用头项背肩部穴位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并远端配用合谷、太冲等活血理气疏肝穴位。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由于针刺的无毒性已成为治疗本病的最大优势。我们体会到,由于紧张型头痛呈发作性或持续性,针灸治疗时应注意治疗时机的选择并结合患者的发病特点,在头痛发作前开始治疗,或持续疼痛稍缓解后继续预防性治疗,以减轻头痛发作的程度,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另外,紧张性头痛的发病可能与焦虑、抑郁、妄想等精神因素导致头、颈部肌纤维持续紧张、相应部位的血管收缩或扩张有关。紧张型头痛的触发可由应激引起,单纯心理应激即可通过边缘系统引发肌肉紧张,从而引起头痛。因此,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提高针灸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灸治疗本病的环节和机制可能包括[3]:一是缓解肌肉痉挛。有研究证实,紧张型头痛在发作期间,肌电图示颈部肌肉较颞部肌肉收缩更强;国外有研究报道,紧张型头痛是一种与枕部压痛点有关的疼痛。因此针灸通过局部刺激可松弛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吸收;二是止痛作用。针灸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致痛性物质和堆积代谢产物的消散,可促进机体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可减弱或拮抗局部痛觉感觉纤维的信号传导,提高痛阈,达到镇痛效果;三是调节中枢。针刺可协调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从而打破精神-肌紧张的恶性循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另外,其他一些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可使紧张型头痛得到改善,常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训练坐位、站立、睡眠及工作时颈部和头部的正确姿势;在背和肩部进行中至深部按摩;被动伸展斜角肌、斜方肌上部、提肩肌和胸肌;在家中练习改善头部位置和俯卧位练习,加强颈后部肌肉的动作,并在颈后部放置冰袋;必要时根据病情被动运动颈前部肌肉等。这些方法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以提高疗效。本病的预后与偏头痛类似,常可反复发作持续多年,但一般预后良好。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于生元,蒲传强.头痛诊疗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杜元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S].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5.

猜你喜欢
头痛针灸针刺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头痛怎样保健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HPLC法同时测定六经头痛片中4种成分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