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3-12-01 06:40孔祥海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肌壁声像变性

叶 玲,孔祥海

(1.黄山学院 医院,安徽 黄山 245041;2.芜湖市中医医院 超声科,安徽 芜湖 241000)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对广大妇女患者及其家庭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由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声像图表现有较多的共同之处,容易混淆,给临床超声医师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较易误诊。笔者对黄山学院医院及进修所在芜湖市中医医院自2008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2例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认真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依据,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率,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黄山学院医院及笔者进修医院(芜湖市中医医院)自2008年至今的92例住院病人,年龄 32~48岁。其中子宫肌瘤 64例(69.6%),子宫腺肌瘤 28 例(30.4%)。子宫肌瘤主要临床表现有:月经过多、经期不规则、淋漓不尽、贫血、腹痛或腹坠、腹部扪及包块等。子宫腺肌瘤主要临床表现有:继发性加重性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不孕症等。上述症状常与病灶大小、数目、位置有关。临床上也有27% ~40%患者无痛经史[1]。

1.2 方法 应用美国GE公司LOG3、LOGIQS6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 MHz,阴道超声探头频率7~10 MHz。患者仰卧位,暴露小腹,适当充盈膀胱后经腹部超声检查,在下腹做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观察子宫、卵巢及宫旁组织,然后排空膀胱经阴道超声检查,取膀胱截石位,进一步观察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例如宫腔线、子宫轮廓等,然后对其内部及周边进行血流分布情况及阻力指数、多普勒频谱进行探查。检查过程中探头可适度加压以排除干扰的肠腔气体。

2 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中子宫肌瘤64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肌瘤60例,其中3例为子宫腺肌瘤,1例为子宫肌层脂肪瘤,符合率93.8%。28例子宫腺肌瘤,经手术、病理确诊26例,有2例为子宫肌瘤,符合率92.8%。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简称,起源于子宫肌壁间的胚胎性肌细胞。是生育期妇女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最常见的症状有月经过多以及长期过多出血引起的贫血,腹部扪及包块,可造成不孕以及压迫膀胱直肠引起腹坠等。

3.1.1 根据肌瘤的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3类:①肌壁间肌瘤最常见;②黏膜下肌瘤;③浆膜下肌瘤。另有两种因生长部位不同而分为:阔韧带肌瘤及子宫颈部肌瘤[2]。

子宫肌瘤大小差异悬殊,大者可达数十斤,小者如黄豆大小;数目亦不相同,有单发、多发,多发肌瘤可使子宫外形变得高低凹凸不平。

3.1.2 子宫肌瘤的变性(多在瘤体中央)

3.1.2.1 肌瘤常见变性:①玻璃样变性;②囊性变;③脂肪变性,少见,为钙化的前驱表现;④钙化;⑤红色变性[3],本组病例未出现。

3.1.2.2 肌瘤恶性变 其发生率极低,约占子宫肌瘤的 0.4% ~0.8%[4]。

3.1.3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 本组60例子宫肌瘤瘤体的大小均超过2 cm,出现多发性混合性肌瘤12例。出现变性者(9/60),声像图相对复杂,现根据部位不同分述如下。

3.1.3.1 子宫浆膜下肌瘤18例。其中1例合并宫颈肌瘤,表现为:①子宫增大,失去正常形态,在宫底见一偏低的衰减回声,瘤体略向宫体表面突起(衰减回声多见于变性的肌瘤和小肌瘤);②子宫内膜线尚居中;③在宫颈部位见一显著增大的瘤体,回声较强且不均匀,呈栅栏状改变。

3.1.3.2 子宫肌壁间肌瘤27例。肌壁间肌瘤可生长在子宫体的任何部位,子宫内膜可因肌瘤压迫变形、移位,瘤体与宫体有界限。因瘤体较大,有2例肌瘤囊性变,表现为瘤体内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并融合成较大的囊状回声;有2例肌瘤透明样变性,表现为瘤体内回声强弱不均,中央出现极低回声区伴衰减。

3.1.3.3 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在宫腔中央见有中等或略低回声区,其与子宫肌壁之间有衰减裂隙,子宫内膜线不规则且分离。

3.1.3.4 多发性混合性肌瘤5例。子宫各径线均显著增大,因瘤体多、大小不一、生长部位不同而使子宫表面高低不平,内膜移位,回声增多紊乱,也可出现多个瘤体融合在一起,部分病例瘤体中出现强回声的钙化斑并伴有声影。

3.1.3.5 阔韧带肌瘤1例。超声显示子宫一侧可见实质性肿块图像,与子宫关系密切,同侧卵巢可清晰显示。

3.2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腺肌瘤 子宫腺肌瘤是因异位的子宫内膜局限于子宫肌层而形成,局限增厚的子宫肌层内有增粗的肌纤维带和微囊腔(图1),腔内多为陈旧性血液。此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或多次人流术后,发病率约20%[5],约有半数合并子宫肌瘤,部分患者合并有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组26例,其中2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多有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继发性痛经、症状进行性加重、贫血等。

声像图表现:①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异位处的肌壁增厚,多位于宫底后壁,部分也可侵犯前壁、侧壁。②子宫内膜线偏离中线,多前移(与累及肌层的部位有关)。③腺肌瘤边界欠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偏强或偏低,后壁回声衰减不明显。与子宫壁之间无明显界限(即无包膜)。

3.3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

3.3.1 两种疾病均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临床表现方面腺肌瘤患者多有进行性加剧的继发性痛经,而肌瘤患者多表现为经期腹部坠胀、痛经、月经不调;部分腺肌瘤患者痛经不明显,临床上较易混淆。

3.3.2 子宫肌瘤周围与被压迫的子宫纤维之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即假包膜,故子宫肌瘤边界清晰可辨(图2),而子宫腺肌瘤无假包膜存在,与周围肌层无明显界限(图3)。但有时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仍较困难,有报道子宫腺肌瘤误诊子宫肌瘤有 30%以上[6]。

3.3.3 超声检查监测动态变化,可发现于经期子宫腺肌瘤增大更明显,而且内部回声也有改变,而子宫肌瘤声像图变化不明显,此点对鉴别诊断亦有一定价值。

3.3.4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典型子宫肌瘤血管多呈环形周围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多为中等阻力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多在0.6左右(图4、5);而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腺肌瘤的血流分布无规律,常可在子宫肌层中央探及分布较紊乱的血流信号[7]。而经阴道超声检查回声特征与血流形态特征对比分析,也是鉴别子宫腺肌瘤和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8]。

图1 经阴超显示子宫腺肌症声像图

图2 子宫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声像图

图3 子宫腺肌症合并前壁腺肌瘤声像图

图4 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图显示其周边可有半环状或环形彩色血流信号

图5 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图频谱测得多为低速中阻血流信号

子宫肌瘤和腺肌瘤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病人身体危害较大,明确诊断是实施正确治疗的重要条件,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方法简便,能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结构及周围情况,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肌瘤的变性有时还需要通过手术病理方可确诊。

[1]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1.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178.

[3]陈乐真.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27.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76.

[5]汪龙霞.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5.

[6]梁彩英.阴道探头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探讨[J].西南军医,2009,11(6):1082.

[7]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856.

[8]刘杰,刘晓华,王晓光.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超声检查鉴别特征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736-2737.

猜你喜欢
肌壁声像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征兵“惊艳”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流出道室间隔肌壁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与射频消融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基于声像档案管理强化谈企业科技发展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