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源于特权思维

2013-12-05 09:25赵畅
浙江人大 2013年5期
关键词:温床特权公车

文/赵畅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

“特供”,源于特权思维。看似一件并不起眼的“专供”物品,其实,就是在玩弄特权,炫耀特权,消费特权。然而,在特权思维作祟下出现的“特供”现象,远非只此一例。比如,有的地方搞迎来送往,动辄用警车开道;有的把出国当福利,追求“全球豪华游”;有的搞公款吃喝,“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有的违规驾驶公车、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以致使用公车接送子女上学、参与婚丧嫁娶等非公务活动,等等。虽然其表现形式不一、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在特权思维的支配下谋私利。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有着特权思

维,并运用特权,炮制形形色色的“特供”现象者,总是那些有着特殊权力的部门和单位,因为这些特殊权力正是产生特别待遇的温床和土壤。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示范效应”被充分放大之时,则很有可能出现对于权力的无限追捧。

如果说,“特供”源于特权思维的话,那么,出现诸多类似于“特供”现象的原因,则不外于历史和现实这样两个方面。从历史根源看,主要是受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封建主义之家族观念、宗法制度、等级尊卑思想等,不可能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而消亡,它必然会寻找温床而蠢蠢欲动。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从现实看,主要是我们的相关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制度绩效不够明显。表现在制度不够规范,操作性不强,甚至还存有制度空白,使得特权有机可趁;监督不够到位,“不屑监督、不会监督、不便监督”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而令特权游离于监督之外而变本加厉;惩治不够有力,有些制度规定因为暂时缺乏定性量纪的标准而令执行难,有的即便有规定,但因为掺杂着各种因素而缺失惩处的力度。

有道是,取消“特供”字号易,取消特权思维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了要有触及灵魂式的思想教育外,制度建设必须紧紧跟上,尤其要在“扩面”、“提质”、“给力”上下功夫,亦即既要编织好一张密实的制度网络,使特权、“特供”不易插足;也要引入科技手段,实现“权力运行的流程再造”,使特权、“特供”不能插足;更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和惩处的力度,尤其要运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并做到有案必查,查则必严,使特权、“特供”不敢插足。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特权思维、“特供”现象,务须彻底地予以铲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猜你喜欢
温床特权公车
无聊是一种特权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温床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枸杞插穗成苗效果的影响
COURSE CORRECTION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莫让网络参与成为“群体极化”的温床
COURSE CORRECTION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订单培养”不能成为“特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