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腱鞘巨细胞瘤的高频超声表现

2013-12-08 06:15赵新美ZHAOXinmei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腱鞘滑膜肌腱

赵新美 ZHAO Xinmei

项霞青 XIANG Xiaqing

吴春燕 WU Chunyan

腱鞘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GCT)又称腱鞘纤维黄色瘤、结节性腱鞘炎等[1],约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1.6%[2]。因TGCT命名混乱且相对少见,临床常易误诊。TGCT属良性肿瘤,以局部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较高[2]。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15例肢体TGCT的超声、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超声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12~2011-11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肢体TGCT患者15例共23个肿块,其中3例多发,位于拇指及中指。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7岁;发现肿块20 d~5年,10例因发现肢体无痛性逐渐增大肿块就诊,5例因受累肢体肿、痛、麻木、活动受限就诊。触诊全部肿块质硬韧,表面光滑,边缘清,活动度差。1例患者4年前足趾有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史,2年前切口处再次出现肿块。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GE Logic 9、GE Logic 7超声诊断仪,实时线阵高频探头,频率10~12 MHz。选择仪器预设骨骼肌肉检查条件。二维超声直接对肿块及其周边行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块部位、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毗邻。探头加压并活动患肢,观察肿块体积、形态、位置有无变化。选择肿块最大面积平面,彩色灵敏度调至最大(以不出现彩色噪声为标准)研究肿块血管分布情况。血管数目判定参考Alder半定量法[3]:0级,病灶内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病灶内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流;Ⅱ级,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重要血管,其长度接近或超过病灶半径;Ⅲ级,丰富血流,见5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条较长血管。选择流速最大的一根动脉血管,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

2 结果

2.1 TGCT的部位 本组TGCT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周围或肌腱附近,少见于大关节。见表1。

表1 15例TGCT生长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2 高频超声表现 肿块最大径0.5~7.0 cm,平均(3.8±1.6)cm,其中<1.0 cm者10个。全部肿块边缘清晰完整,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9例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内部散在斑片状高回声区(图1);4例呈均匀低回声(图2);2例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内部散在不规则无回声区。2例肿块邻近骨皮质凹陷(图2)。1例肿块侵入关节囊(图3)。2例肿块包绕肌腱生长。探头加压并活动患肢,所有肿块体积、形态、位置均无变化。11例肿块内部或边缘可见彩色血流信号,Alder分级:0级4例,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2例(图4)。肿块最大径在4.0cm以上者5例,Ⅱ、Ⅲ级血流分别为3例、2例。测得动脉频谱,PSV 5.1~90.8 cm/s,RI 0.59~0.92。

2.3 病理结果 大体见肿瘤无真包膜,切面实性,呈灰白、黄色、棕色、灰红色相间。镜下见肿瘤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结构,见纤维组织分隔,细胞丰富,主要由圆形单核细胞及散在分布的多核巨细胞组成(图5),可见泡沫细胞(黄色瘤细胞)、散在淋巴细胞和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积,部分区域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或玻璃样变。1例术中见部分侵入关节囊的肿块,病理示细胞生长活跃,提示复发可能。

图1 右内踝处TGCT。肿块呈低回声,边界清晰,内部散在斑片状高回声。图2 右拇指TGCT。肿块位于肌腱(Tm)旁,呈均匀低回声,压迫近节指骨,骨皮质凹陷(箭)。图3 左拇指TGCT。肿块部分侵入关节囊(箭)。图4 手掌TGCT。肿块呈不规则低回声,Alder分级Ⅲ级,测及高速动脉血流

图5 病理示肿块由单核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灶性区见泡沫细胞浸润(HE, ×100)

3 讨论

TGCT是一种来源于滑膜的软组织肿瘤,主要损害关节外腱鞘及周围滑膜组织[4],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外伤及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5]。本病常见于青壮年,起病隐匿,病程长,多见于屈肌表面,好发于肢体远端小关节周围及腱周滑膜组织,少见于大关节,表现为指、趾无痛性小结,质韧,边缘清,活动度差。TGCT术后4~6个月复发率为4%~44%[2],多因手术不彻底或瘤周卫星灶所致[6],本组1例复发。疑为TGCT的肿块应尽早完整切除,术毕检查关节囊和腱周组织,以排除残余肿瘤。

本组10例发生于指、趾,多位于屈指或伸指(趾)肌腱鞘侧,沿腱周纵行或环形生长,与肌腱位置相对固定,不随患肢的屈曲运动而移位、不随探头按压而变形。超声示肿块边界清晰完整,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可见坏死液化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有血流信号者以AlderⅠ~Ⅱ级为主,测得的动脉流速较低(10~35 cm/s)。本组肿块最大径在4.0 cm以上者5例,均为Ⅱ、Ⅲ级血流,提示血管数目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因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增大样本量研究。TGCT血供丰富者具有恶变倾向[7]。本组3例肿块见邻近骨皮质、关节囊有继发改变。TGCT的高频超声特点为:①瘤体多位于手、足小关节周围或肌腱附近,部分包绕肌腱,质硬韧,活动度差。②瘤体以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实性团块为主,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血供较丰富。③瘤体易压迫、侵犯邻近组织。典型病变部位及肿块呈实性,对诊断有提示作用。观察肿块周围结构有无凹陷、移位、受压、包绕等,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高频超声诊断TGCT操作简便、实时动态显示、易两侧对比,对TGCT解剖定位准确,且能实时显示血供、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TGCT的首选辅助检查[8]。

TGCT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腱鞘囊肿:多见于手背、足背,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分隔的典型囊性肿块,其内无血流信号。②腱鞘纤维瘤:好发于手足腱鞘或肌腱,质坚硬,有完整包膜,声像图表现为等回声团块,内无血流信号。③血管球瘤:好发于指、趾端皮下或甲床,以剧烈灼痛为主要症状,均匀实性瘤体,CDFI呈“彩球状”、“花篮状”血流信号具有诊断价值[7]。④莫顿神经瘤:是以神经周围纤维化和神经退变为特征的非肿瘤性病变[8],最常见于第二、三跖骨间隙,临床表现为前足部灼痛。高频超声可见近跖骨头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⑤发生于大关节的TGCT需与滑膜肉瘤相鉴别:后者大多发生于膝关节周围[9],体积较大、位置深在,超声声像图呈椭圆形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晰光滑,CDFI瘤内血流信号丰富,晚期可侵蚀骨皮质。

临床上对于病程较长的指、趾等关节附近的无痛性结节,应考虑到TGCT的可能。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肿块内部情况,同时可判断肿块是否压迫、侵犯邻近组织,结合病史能显著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对术前决策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Gholve PA, Hosalkar HS, Kreiger PA, et al.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largest single series in children.J Pediatr Orthop, 2007, 27(1): 67-74.

[2]Findling J, Lascola NK, Groner TW.Giant cell tumor of the fl 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 sheath: a case study.J Am Podiatr Med Assoc, 2011, 101(2): 187-189.

[3]Adler DD, Carson PL, Robin JM, 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 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 ndings.Ultrasound Med Biol, 1990, 16(6): 553-559.

[4]方必东, 许崇永, 章巍, 等.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15(6): 447-448.

[5]钱保生, 杨琼涛.手部腱鞘巨细胞瘤45例临床分析及探讨其复发相关因素.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8, 24(5): 290-292.

[6]Nahra ME, Bucchieri JS.Ganglion cysts and other tumor related conditions of the hand and wrist.Hand Clin, 2004,20(3): 249-260.

[7]丁康, 张鋆歆, 张立霞, 等.手指软组织肿块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9, 18(3): 250-252.

[8]张蔚蒨, 徐秋华, 燕山.彩超在腱鞘巨细胞瘤提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27(1): 73-75.

[9]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1492.

猜你喜欢
腱鞘滑膜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腱鞘囊肿多半自消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