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校资源,完善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基于“嘉兴模式”的分析

2013-12-10 03:16张赞梅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嘉兴31403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嘉兴市嘉兴服务体系

●张赞梅, 罗 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浙江 嘉兴 314036)

1 前言

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嘉兴市,自本世纪初以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并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发展战略”的良好契机,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撑下,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初步实现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免费、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居民的读书难问题,从而显著提升了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水平和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被誉为打破“篱笆墙”的公共图书馆和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嘉兴模式”。①嘉兴市图书馆.普遍均等 惠及全民 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材料汇编,2011:20-21.但从实践层面看,“嘉兴模式”依然存在着许多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空间。本文试图以嘉兴市图书馆为总馆的总分馆体系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有效整合地方高校资源,完善现有服务体系进行探讨。

2 “嘉兴模式”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不足

2.1 资金不足依然是困扰“嘉兴模式”进一步向基层推进的首要问题

虽然嘉兴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政府财力依然不可能统包一切。在政府包办体制下,建设主体单一、投入不足,又缺乏其他灵活的相关制度安排,使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无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因资金短缺,致使服务网点、人均藏书拥有量、馆员与服务人口比等明显不足,更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见附表1)。

表1 嘉兴市图书馆与西方发达国家总分馆体系服务条件、服务状况比较

2.2 学术类、专业类信息资源不足

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其馆藏特点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性信息较少,电子数据库也主要是中文资源,数量有限,品种相对集中(见表2)。

2.3 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尚有欠缺及队伍不稳定

嘉兴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内专业技术人员均为总馆编制人员,总馆选派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分馆工作,而各分馆其他人员则由乡镇政府负责招聘,因待遇、体制及编制等问题使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不能有效承担文化信息服务工作。

2.4 服务以传统项目为主

服务还是以流通、借阅、讲座、展览、读者活动等传统项目为主,在提供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更有价值的增值信息服务方面尚有欠缺,不能满足社会用户日益增长的高层次的信息服务需求。

3 高校图书馆融入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然性及其优势

3.1 必然性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版)》 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有这样的表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2005年7月8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发表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 也特别指出:“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大学图书馆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认同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2]由此可见,“对社会开放”、“服务社会”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消除信息鸿沟,建立并完善“普遍均等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融入“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更是大势所趋。

3.2 优势

3.2.1 信息资源优势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强和特色明显的特点,可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互为补充。

目前嘉兴市共有地方高校4所,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高校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尤其在电子资源及外文资源建设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见表2),高校馆自建的“嘉兴名人数据库”、“浙江丝绸文化特色数据库”等更是珍贵的资源。

表2 嘉兴市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外文及电子资源对比

除馆藏资源外,高校馆在信息资源获取方面同样具有更好的条件。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引进和共建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由不少于50个专题库组成;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目前国内外容量最大的公益性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之一,其建设与服务成效赢得国内外图书馆界广泛赞誉,被认为足以和日本、韩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相媲美。

3.2.2 人才和专业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员工在学历结构、学科结构上具备良好的条件,是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社会信息服务的宝贵人力资源,在资源管理、信息处理、科学研究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实力较强。地方高校还拥有一批在本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教师、学者,具有为社会、企业服务的经验,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信息服务时可借助的重要智力资源。

3.2.3 服务优势

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传统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时,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服务能力强。其信息加工的手段、信息服务人员配置、信息服务水平等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定题服务、专题情报研究等方面实力强大,可有效弥补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不足。如嘉兴学院图书馆的“嘉兴市科技人才检索中心”,依托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向全市开展科技信息服务。

3.2.4 良好的企业、行业合作和“三农”服务基础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当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所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必然与当地的行业、企业及“三农”产业具有紧密的联系。在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企业、行业合作和“三农”服务基础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专业化的社会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整合高校资源,完善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对策

4.1 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与体制

体制机制问题是当前阻碍以“总分馆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因此在整合高校资源时也同样必须由政府出面,平衡不同主体利益,组织、协调并制定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并服务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应政策、制度,并成立由高校代表和现有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协调工作组,以使各项具体工作有据可依、权责明确、沟通融洽。

4.2 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共享信息资源

(1) 建立联合目录,实现统一检索。可由嘉兴市图书馆牵头,抽调技术骨干成立工作小组,建设统一的资源服务平台并进行目录整合。

(2) 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有限的通借通还和预约外借。目前以嘉兴市馆为总馆的总分馆体系已全面实行了通借通还,并具有了良好的物流系统,整合高校馆资源并与之实现有限的通借通还和文献预约外借,在条件上已完全成熟。

(3) 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丰富、可获得性好的特点,着重开展网络资源的整合、共建与共享。对于已单独建设的授权访问资源及其他共享资源,可通过文献传递方式实现共享;对于建立在本地的镜像资源或自建特色资源可通过VPN统一身份认证的方式实现访问和利用;对于新建的电子资源则应覆盖到全市。

4.3 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发特色信息产品,提供高层次信息服务

发挥高等学校的人才优势,重点服务于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对学术性、研究性文献有较大需求的机构用户及知识层次较高并有科学研究需要的个人用户;与校内专家一起组成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或政府机关等用户提供专业知识服务,利用高校特有的假期时间为乡镇分馆建设和发展送技术、送服务;努力开发高层次的信息产品,如为嘉兴五芳斋、金山塔丝绸等当地老字号企业开发特色信息服务平台,为嘉兴蚕桑丝织文化、嘉善洪溪京砖烧制技艺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特色库等。

4.4 依托良好的企业、行业合作和“三农”服务基础,实施专业化服务

依托高校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和渠道,服务合作企业、“三农”行业和产业是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社会的最佳途径。在这方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1) 与学院“欣禾职教集团”的60多家成员单位建立紧密型信息服务合作关系,与23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松散型合作关系,并依托学院职教信息网建立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网上信息咨询与服务;(2) 组建由核心馆员负责并聘请专业教师协理的信息服务团队,及时收集并处理信息服务需求;(3)建立企业信息联系员档案,并培育一批重点“合作企业”信息员或联系员;(4) 跟踪各企业、行业、“三农”产业及校企合作科研、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情报检索、信息推送、信息定制服务。

5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整合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资源并开展联合服务,在技术上已完全成熟。国内如“上海中心图书馆”、“东莞集群图书馆”、“佛山联合图书馆”等区域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已尝试将学校图书馆纳入其中,并提出了在不同建设主体、多级建设主体情况下解决产权问题和利益平衡机制的诸多创新举措,如“浮动馆藏”概念、“动态资产权”管理、“有限通借通还”等,[3]为实现高校馆和公共馆之间的整合提供了参考经验。

[1]教育部.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EB/OL].[2002-02-02].http://wenku.baidu.com/view/005d6 65f804d2b160b4ec073.html.

[2]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 [EB/OL].[2009-06-12].http://law.sjtu.edu.cn/Detail12705.aspx

[3]邱冠华,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嘉兴市嘉兴服务体系
《初心》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浙江嘉兴卷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