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伊顿基础课教学方式的探讨

2013-12-16 05:09梁峰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伊顿基础课约翰

梁峰

【摘 要】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1888~1967)是包豪斯首任基础课教师,被认为是包豪斯的首任“形式导师”。 他为包豪斯创立了“基础课程”。 其基础课的特点是结合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对于形式语言的创作经验,将形式分析与构成表现作为基础课程的主要线索和内容;为建筑,绘画,雕塑等等独立专业奠定共同的形式基础。伊顿的基础教学以一系列的视觉敏感训练为中心,并且对传统绘画的色彩、画面结构和立体形式、肌理等进行视觉形式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更重要的是他珍惜学生的个性情感,因才施教。约翰.伊顿对艺术教育执着的追求与创新,形成其新颖而独到的教学方式,其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当时的包豪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了包豪斯的教学,对于现代各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也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约翰·伊顿;基础课;表现性形态教学;教学方式

一、表现性形态教学

伊顿对包豪斯的贡献: 伊顿一方面具有非常敏感的形式认识,另一方面又是高度宗教化的。对于基础的形式教育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伊顿是个虔诚的信徒,古怪的个性和神秘的信仰使他的教学带有表现性意味伊顿有忠诚的信仰,他作为教师的个人形象非常个性化,常年穿着自己设计的黑色宽大长袍,剃着光头,素食。其形象,个性,理念,激情,以及对学生的亲切让他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圣魅力,学生对他崇拜而尊敬。

伊顿的表现性形态教学要求学生在做专业训练之前,先要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辅助手段是躯体拉伸、呼吸控制、沉思冥想。伊顿经常以呼吸和放松的练习来开始他一天的基础课程,如瑜伽冥想、均匀呼吸、宗教祷告、肢体的拉伸与放松等,为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到一种“自我”的精神状态,做到“精神集中”、“心手合一”。清晨在教室的天台,伊顿带领他的学生进行呼吸练习,使学生从呼吸混乱与急促中安静下来,从琐事中摆脱出来;瑜伽的冥想与均匀呼吸让学生从睡意未消、口齿不清的状态中变得精神起来,专注起来。天台上学生的白长袍,教师的黑长袍,极具艺术的表现性。

伊顿在授课过程中强调“运动”和“韵律”,认为运动是感觉的来源,而感觉是掌握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他认为学生必须首先进行手指训练,训练手部各个关节,让手指变得柔软灵活就像钢琴家那样。在对手的训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节奏和韵律的存在。具体操作是用手指连续画圈的动作,通过手腕、肘和肩膀传递到心脏。除此之外,“神入”即看到别人处于某种特定情境中的表情、姿态、动作等情感的表露时,而产生和对方情感相—致的内心体验及类似的表情、姿态和动作。也是他经常使用的授课方式。

伊顿表现性形态教学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表现。他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真实再现者,精神表现者、理性结构者三种类型。倾向真实再现的学生喜欢写实较少漫无边际的幻想,倾向精神表现的学生相对性情开朗色彩明快,倾向理性结构的学生性情沉着对秩序感与几何形的分析相对敏感。伊顿分别对不同性格表现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其表现性形态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伊顿将个人情感毫无保留地融入教学当中,使学习者无不受到这种激情和冲动的感染,课堂上营造出一种积极的艺术氛围。

二. 基础课程中的三个任务

1.解放学生的创作力和艺术才能,根据学生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将引导他们完成真实的作品。伊顿在学生的写生作业练习中让学生描绘自然界的石头、草木、人体、聚集的人群,四季等,却不强调对客观对象的真实再现而是训练学生主观上的视觉感受能力以及对自然事物观察的敏感性,以一种深入心灵的方式掌握形式的精神本质。名画分析课程,通过对表现主义绘画、抽象主义绘画的视觉规律、韵律与结构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再现、构成、意象等多方位的形态知识,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学生们将逐步跨越各种传统的陈规旧俗,追求与创造他们自已的作品;

2.每个学生找出最吸引他们的材料,通过拼贴、组织不同的材料激发个人潜力。通过手指的触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如木头、金属、玻璃、势头、黏土、绒线,并且运用对比、联合、重复、平衡的手法来增加形式美感并尝试发挥这些材料的特性达至无限可能。在短时间内,学生们触觉提高到惊人的地步,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而通过这样的练习后,用相反的材质混合效果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使学生更有把握地选择自已的工作职业;为今后的专业选择做奠基。

3.注重图形和色彩的法则。伊顿被誉为当代色彩艺术领域中最伟大的教师之一,他对色彩情感特性的研究将色彩体系引入他的基础教学,并把创造性的构图原则展示给今后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学生,让他们观察体验色彩和图形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色彩的对比和张力以及色彩与图形在传递情绪特征时类似性。从美学角度出发,在色彩的客观原理和规律上不断地探索其主观范畴,让原本丰富的色彩变得更富有生命力和趣

三. 约翰.伊顿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启示

基础课是艺术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学科的基石。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作用,在艺术课程结构中起先导作用。我国艺术基础课有其固定内容与结构以及实施方法,但理论框架相对薄弱,缺乏比较完善的体系与比较规范的模式。此文以伊顿在包豪斯基础课上的教学方式为启示,对基础课教学方式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如何秉承传统把有效的历史实验与时代发展结合,改良艺术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提高艺术基础教学的质量。伊顿基础课的教学方式,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艺术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约翰.伊顿《设计与形态》 朱国勤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2]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视觉形态设计基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伊顿基础课约翰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伊顿花园别墅设计
伊顿花园别墅设计
窗 前
伊顿成功举办伊顿—长城车辆解决方案技术日
伊顿 全能大帝
新电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让孩子买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