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端机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013-12-18 03:27徐江波殷岚
中国公共安全 2013年18期
关键词:高清光纤传输

文/徐江波 殷岚

随着高清监控快速发展,近几年来中,摄像机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一方面,高清技术越来越成熟,参与的厂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高清高速球相较于固定类iPC有PtZ功能,这些功能会大幅减少摄像机的部署数量,从而减少成本消耗,同时让操作更便利,所以未来球机的需求会持续快速增长。另外,传统模拟球价格远高于同类固定摄像机,定位较高。随着高清高速球成本的下降,未来高清高速球在取代模拟球机的同时,也会部分取代固定类摄像机,如枪机、半球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视频监控在国内出现了萌芽。春去秋来,花开花谢。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对于安全的追求也日益加强,监控应用也不再仅限于国家级或重点的特殊场所,而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监控系统,除了采集、上墙、存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便是传输,如果将监控系统比作人体系统,负责采集的是人眼,上墙和存储的是人脑,传输便是连接人眼和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小规模、独立型的监控系统,由于距离短,可以直接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但随着监控规模的扩大,联网应用需求的加强,一方面,同轴电缆由于信号衰减这一固有的特性,无法满足远距离传输的要求,特别是在平安城市建设中,要求传输距离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同时,另一方面,由于同轴电缆基于弱电的传输机制,信号极其容易受到电磁场(如220V强电)的干扰,影响最终图像的存储和上墙质量,也就在这样的背景及时代发展潮流中,用于视频监控的光端机应运而生。

光端机的发展及现状

回顾光端机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小规模应用到大范围铺开

一开始,光端机采用从国外进口的模式,技术先进,价格昂贵,属于业内的“奢侈品”,只有在“非用不可”场合或项目中,才不得不用。但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呈现,许多厂商涉足该领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对光传输技术进行研究,在攻克了难关后,高技术门槛不复存在,光端机厂商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光端机产品便也如普通的电子产品一样,进入了“性能越来越优,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广泛”的通道之中,近些年来,采用光纤传输的造价成本已基本与同轴电缆相当,以至于在一些小规模的项目中,一百多米的传输距离,也采用了光端机产品。

从小路数到大路数

在百度中搜索“什么是光端机”,许多同行的回复是这样的:光端机是一个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后,通过光纤传输到中心,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的一种设备。在这里提到的“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是一个叫做光电转换模块的器件,光电转换模块在光端机硬件架构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但早期的光电转换模块由于速率低下,对于光端机而言,也就意味着路数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场上的光端机都是单路的。后来,随着芯片的更新换代与发展,出现了2.5G、4.25G等高速率的光电转换模块,多路数的光端机亦随之而来,以业内领先的海康威视公司光端机产品为例子,目前可提供单台设备最大十六路的视音频光端机。多路数光端机的出现,提高了光纤的利用率,降低了工程的造价。

也许读者会问,目前市场上也有10G、40G等更高速率的光电模块,按照资源计算,应该可以开发更多路数的视音频光端机,为何市场上鲜有超过16路的视音频光端机?一方面, 10G与40G的光电转换模块价格处于高位,应用于光端机产品后,整体的性价比不高,另一方面,结合项目上实际的情况,前端一台光端机需要接入16台摄像机的点位已属相当密集,这样的项目少之又少。再者,路数的增加,带来的是产品形体的增大,在监控中心虽关系不大,但对于前端室外接入点来说,安放问题也随之而来。

从多模到单模

相对于单模光端机,多模光端机有着价格上面的优势,在早期应用较多,但由于传输波长及色散等方面的因素,多模光端机的传输距离有限,一般最远只能到达2公里左右,因此多模光端机不能满足所有项目的需求,特别是在单模光端机的价格下来之后,多模光端机的应用会越来越少。

从模拟到网络

传统的视频监控行业使用的是模拟监控系统。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发展,模拟监控系统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基于标清模拟视频信号的传统视频光端机,也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种类、功能齐全。但是由于模拟视频监控在清晰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需求,加上视频监控网络化的冲击,模拟视频监控正在慢慢走向没落。传统的模拟视频光端机,作为模拟视频监控的一个产物,也终将淡出舞台。

随着数字和iP技术各种优势的日渐显现,视频监控的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网络高清摄像机的技术难度逐步降低,整机价格下降,使得基于网络方案的监控方案迅速普及。顺应网络化、高清化的安防监控需求,安防工程规模和数据量越来越大,采用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交换、管理方式成熟、可靠,电信网络发达、设备齐全、维护方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网络光端机即光纤收发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按传输结构分有点对点式、级联式、环网式光纤收发器。另外还有光交换机来满足更大规模的需求。

从点对点到多种形式

目前,光端机的发展由点对点单一式的光端机到节点、汇聚、波分复用等多种形式的光端机遍地开花。

光端机的传输速率主要受限于光电转换模块,至于光纤,其理论带宽相当高,可以说还远未达到它的上限,点对点光端机虽能满足项目的使用需求,但对于某些应用场合,如高速公路,需要将每一个收费点的视频信号统一传输到监控中心,是否有可以节约光纤资源的产品方案呢?节点式光端机就是在这样的需求引导下开发而来,如图1所示的节点式光端机应用拓扑图,可以看到,它在光纤资源的利用上相比于点对点光端机有了很大的提高。

图1:节点式光端机的应用拓扑图

汇聚式、波分复用式光端机同样如此,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对应研发,提高了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从单机到机架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用户对安全防范要求的日益提高,安防监控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前端上百个监控点位的项目比比皆是,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安防项目更是把监控技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大量的视频信号从各个光端机发送机传输到中心的光端机接收机,此时另一个问题悄然而生,大量的接收机汇集在中心,即使是多路数光端机,数量还是非常大,安装、供电、走线都显得杂乱麻烦,不利于维护。机架式光端机的出现,让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因为前端摄像机位置比较分散,发送端还是使用单机,只在接收端采用机架式光端机,所以我们讲的机架式光端机指的都是接收机。机架式光端机可集中供电管理、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每个单元独立工作,其中一个坏了不影响其他的卡工作,维修替换方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光端机的发展之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每读到苏东坡的这首赤壁怀古,给人一种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之美,其实对于光端机厂家而言,回顾过去的十几年,虽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代,但尽管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下,何尝不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群雄逐鹿,到底谁能最终问鼎中原,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在引言中,笔者提到,监控用的视音频光端机从出现到发展壮大,其背后的推力一直是安防行业蓬勃发展的潮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监控行业的推动,光端机这一传输产品也达不到如今的规模。

因此,欲把脉光端机的未来发展,不妨还是从监控行业的发展方向着手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清化

2010年是业内公认的高清元年,从720P到目前的实时500W,仅仅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现在一些新上的项目,固然已采用高清,但更多的是之前建设的老项目,采用标清方案,需要逐步升级为高清,高清在今天及今后的几年中,将一直是监控建设的主旋律。

对于高清,可以分为三大类:网络高清、数字高清和模拟高清。

对于网络高清,目前已有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但随着高清建设的进一步扩大,万兆以太网交换机呼之欲出。针对数字高清,目前不少厂家已经研发出sdi光端机,用于传输数字高清信号,但存在着路数少和传输方式单一(更多的是点对点)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sdi光端机的发展会重温模拟视频光端机的发展之路,只不过兑变的时间会更短,正如编码设备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从CiF到d1的革命,而只花了三年不到的时间,便完成了从720P到500W的华丽转身。

智能化

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电影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捧腹之后,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这些年,新闻媒体对于“用工荒”的报道屡见不鲜,而且感觉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专家都断言:人力将越来越昂贵。对于监控行业而言,如何才能帮助到用户减少在监控使用中人力资源的投入?答案应该是智能化。

作为光端机而言,应该如何发展智能化?

目前,具备对自身工作状态进行自动地监测和报警功能的光端机,已经不再属于新鲜的事物,但总体而言,目前具备网管功能的光端机在技术及功能上都过于简单,后续如何将更先进的技术融入光端机之中,并进行联动报警,降低用户在监控和系统维护上的人员投入和成本,将是摆在各个厂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机遇也是挑战,谁能先取得突破,必将获得用户的认可,同时取得市场的丰厚回报。

集成化

很多用户存在一个困惑:在监控系统的建设中,往往要用到许多不同厂家的设备,当出现异常时候,对于问题的定位比较困难,且问题若属于不同厂家间产品兼容性方面问题的时候,最终的解决方案往往比较困难。

针对用户的这种困惑,最好的解决思路是提高产品功能的集成度,如海康威视公司研发的视频综合平台,就是一款集编码、解码、矩阵控制、大屏控制、智能行为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集大成的综合型设备。

对于光端机而言,这样的思路同样适合,如何增加光端机的功能集成度,将哪些功能在光端机上进行集成,同样考验着各个厂家的智慧,这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积累后,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进行审视和思考。

结束语

根据近十年光端机发展来看,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虽为行业新秀,但通过借鉴其它厂家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能后来居上,在光端机的研发上,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对市场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海康威视公司十多年来在安防行业内的发展,基于对安防技术深厚积累及用户需求的深厚理解,近几年在该领域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如其它产品一样,引领行业的发展。目前,整个行业已经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笔者认为,任何企业光端机产品能否取得快速发展,关键还是看能否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引领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高清光纤传输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FIBBR King-A系列HDMI光纤线
教你玩转AV设备(一):4K高清播放机使用指南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一条光纤HDMI线的诞生长飞/长芯盛FIBBR工厂走访实录
全国产1550nm 窄脉宽光纤放大器
安防慧眼——高清镜头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