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仅要活得更久远

2013-12-20 07:27《中国新时代》杂志编辑部
中国新时代 2013年5期
关键词:爱马仕老字号奢侈品

2013年4月,谢馥春在北京前门大街64号开了北方第一家直营店。可是,这样的消息却很难让人们兴奋起来。面对外国众多奢侈化妆品企业的围剿,有着“中华第一妆”称号的谢馥春早已被北方的年轻人遗忘。马克·扎克伯格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名言:“一个在你门前垂死的小松鼠也许远比在非洲死去的人更让你感兴趣”,这句话像似说给谢馥春这类中华老字号企业听的。

或许,有人会为本刊用这样的语言评说一家恪守传统的企业叫冤,但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中华老字号会逐渐消逝在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剖析一下其中原因。按照国际上对奢侈品的定义,奢侈品应该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从经济学上讲,奢侈品是价值/品质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品牌上看,奢侈品是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物。

这样概述型的语言或许比较抽象,让我们看看实例。众所周知,国外的奢侈品大都讲究历史传承性,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个动人的故事,因此,很多中华老字号愿意突出传承,恪守传统,可是,这恰恰是奢侈品发展的阻碍。对此,1837年创立于法国巴黎的爱马仕(Hermes)就很具代表性。这家服务于法国宫廷的马具生产商在汽车时代来临之初,就敏感地意识到,“马匹虽会被淘汰,但各类交通工具仍有无限商机”,于是爱马仕大胆对自身业务进行了方向明晰的创新转型。将自身定位为上流社会的“尊贵出行”,转为生产座椅、皮箱、皮带、手套,甚至丝巾……可以说,是顺应需求的时尚创新拯救了爱马仕。

不过,这也并非是说传承已经无用,理应被丢弃在废纸堆里。实际上,国外企业发现,如何从自身传承的业务中挖掘出自己独特的核心,并让它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是品牌不断发展的基石。像爱马仕的“尊贵出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旅行哲学”、宝马(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的“纯粹的驾驶乐趣”、奔驰(Mercedes-Benz)的“惟有最好”等……这些都是在长期与消费人群亲密接触后获得的核心反馈,它更像是一种信念,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群体,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显然要有自己的历史。曾服务于爱马仕、Bottega Veneta等国际顶尖品牌的职业经理人高峰认为,“怎样让这种价值理念变成全世界共享的价值理念,值得企业家们深入探究;此外,品牌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怎样通过世界文化共赏的设计来表达这种品牌形式,也值得探究”。

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身品牌很难支撑企业的发展,很多老一代企业家还依然记得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讲话中对品牌的诠释,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全球产品,一定要有中国自己的全球名牌,否则就受别人欺负。可21年过去了,中国依旧在品牌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本期封面故事就是在讲这样的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谢馥春这家企业很有本事,它最大的本事就是活得长,现今已活到183岁。活得长,自然就会有独特的养生之道。但愿我们讲述的这段谢馥春的故事,能带来企业如何存活久远的不一样的启示。

猜你喜欢
爱马仕老字号奢侈品
面中爱马仕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爱马仕口红:与顶奢最近的距离
爱马仕口红:与顶奢最近的距离
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