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次实行量化宽松

2013-12-20 07:27
中国新时代 2013年5期
关键词:竞争性日本央行日元

4月4日,日本央行宣布采取“量化和质化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央行承诺将货币基础扩大一倍,并将其购买的日本国债(JGB)平均到期期限延长一倍以上。货币基础每年将增加60万亿到70万亿日元(6,060亿到7,07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到15%,日本央行所持的日本国债平均到期期限将从3年延长至7年。此外,日本央行还表示,“只要有必要,就将继续实施量化和质化货币宽松”。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日本近日也打开了“印钞机”,而且规模和力度超过了美国。美国财政部的报告说,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削弱了日元,可能加大美日贸易不平衡。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最多也只能短期奏效。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危险地破坏通胀预期的稳定,以至于推动日本从通缩几乎一下子变成超高通胀。因此,日本人可能认为,政府的目的就是通过降低他们(必须承认确实是不可持续的)储蓄的实际价值,无情地让他们承受损失。如果这让他们恐慌到大规模逃离日元的程度,政策制定者将无从应对,因为他们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就会给公共财政带来灾难。他们甚至可能不得不采取外汇管制。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解释,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的货币宽松措施完全是为了摆脱通货紧缩。他表示,包括央行货币宽松措施在内,日本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国内经济走出由通货紧缩导致的长期下滑趋势,他继续强调,尽管这些措施引发了各种情况,但这些情况并非日本政府的目标。

路透社认为,四年来“四大央行”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主要从本国银行手中购买公债的方式,增加了大量的货币供给。政府的信用卡已几乎透支;众多商业银行持续摇摇欲坠且放贷意愿低下,使得新创造的大量现金仍未引发足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广义货币供给增长。换句话说,迄今为止的电子货币创造——不管是美国、英国直接通过购买公债创设的,还是欧洲央行通过廉价长期贷款所创设的——甚至还不能补上商业银行整顿自身资产、缩减贷款规模所留下的缺口。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文章报道,其实,经济学家或金融界的人士都了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量化宽松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开动印钞机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短期来看,实施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缩的状况,刺激经济的复苏;不过,长期来看,却可能留下“后遗症”,一旦经济复苏,投资及消费的信心恢复,市场上过量的资金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大幅上涨。

美元至今仍在国际货币市场享霸主地位。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导致美元对世界各国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为了抵消美元贬值的效应,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可能跟着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加剧通货膨胀风险。可见,如果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持续推行,极可能埋下全球通胀的“计时炸弹”。

彭博社报道,美国财政部称,它将在一份汇率政策报告中要求日本不要推动日元竞争性贬值,同时不再指责日本操纵日元。华盛顿在4月12日公布了财政部向国会提交的汇率报告。财政部在报告中称,它将对日本施压以促使其遵守国际承诺,“仍然使用国内工具来实现各自的国内目标,并且不得推动日元竞争性贬值或是设定自己的汇率目标以达到竞争性目的”。法国兴业银行驻伦敦全球策略分析师基特·朱克斯说:“这是对日本银行的一个警告。所有人仍然支持日本对抗通货紧缩,但美国更希望日元能够停止进一步大幅下跌。”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新政策下,日本央行将每月购买国债额提高一倍至7.5万亿日元,这相当于美国联储局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国债及抵押债券的数额,但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此外,日本央行也将加码购买风险较大的上市交易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刺激股市及私人部门的投资。在两年内,日本央行准备将货币基础扩大一倍,以将通胀提高至2%。相对上,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比美国联储局有过之而无不及。

猜你喜欢
竞争性日本央行日元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0.1%不变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拟竞争性货币制度的机理:一个通货膨胀史的视角(185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