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闪光沈阳大刀阔斧造新城

2013-12-24 10:27罗超
中国公共安全 2013年17期
关键词:沈阳市沈阳智慧

■ 本刊记者 罗超

沈阳是东三省最为经济发达和现代化的城市。近些年,随着当地政府建设的大刀阔斧,新城沈阳逐渐闪发出智慧的光芒。未来的沈阳,将变得更为聪明与人文!

早晨出门前,打开智能装置,查查去公司的路况,选择一条最顺畅的路;使用“远程医疗”,在家里测量血压,医院的医生也能实时收到数据,监控患者的身体状况;坐在控制中心办公室里,地下管网的运行情况全都一目了然,哪里出了故障,不必去现场,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解决……

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市政,现在看似有些遥远,实则已经扑面而来,正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发生这些改变的,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沈阳中共东陵区(浑南新区)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推进沈阳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打造生态、文明、宜居的城市形象,力争在五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新城。而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沈阳率先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应用,力争进入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区。由于今年全运会在浑南新城举行,所以在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188公里道路、1202公里市政管网建设。沈本大道与机场路互通立交全线通车。新南站枢纽市政交通配套工程完工。现代有轨电车项目一期正式运行。全运村、全运会运行中心和莫子山国际会议中心交付试运行。

智慧化改造沈阳新城交通

智慧城市,从字面上讲,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但从技术发展的视角讲,智慧城市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食品隐忧,当代城市发展正遭遇各种挑战,而人们却期待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拥有电子健康档案、享受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突破让这种痴想变成了可能,这就是智慧城市。智慧的 IT 科技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

2008年11月,IBM最早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两年后又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已经在世界各地初露曙光。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3年,为了首先就改善关乎民生的居民出行,沈阳市政府跟 IBM 公司、东北大学等通过联合建设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推动该市在五年内从老牌工业化城市向国家生态城市迈进。这个联合研究院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在交通、能源、水、环保、医疗、食品安全等行业将沈阳建成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市。

IBM 大中华区政府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范宇针对沈阳智慧城市的交通瓶颈,解释了什么是智慧的交通。他举例说,现在沈阳道路上的红绿灯,只是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机械地变换红绿灯。如果在道路地下埋入传感器,路上装上摄像头,城市交通管理者将能获取道路的实时信息,通过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得到交通流量情况,再结合以往的交通信息,可以预测到哪条道路会发生堵塞,预测提前时间能达到 30 分钟甚至更长。这像天气预报一样,这些信息让出行者提前预知交通情况,避免驶入拥堵路段。智能交通的应用,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例子。新加坡车辆密度非常高,尽管政府建设了大量的交通设施,但交通拥挤状况还是很严重。新加坡的智能交通系统(ITMS),使道路使用者和交通系统之间紧密、活跃和稳定的相互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为出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使其能对交通路线、交通模式和交通时间做出充分、及时的判断。在北京,政府已经开始尝试智能交通系统,试点项目聚集在从分时段交通流量预测上,希望通过这些预测结果,交通管理局能够更好地通过管理交通流,有效防止交通堵塞。 除解决交通难题外,智慧的城市还对城市环保、水处理、医疗服务、食品安全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IBM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理念,正跟“生态沈阳”的策略不谋而合。中国国务院选定沈阳作为环保发展示范城市,率先在国内采取创新环保的治理理念,为市民和企业发展创建一座生态城市。沈阳市政府、IBM 及东北大学共建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共同运用绿色科技打造生态沈阳。

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将为沈阳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前瞻和建设性的理念,实现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城市和谐规划、城乡水污染监管及饮水安全、面向行业的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利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溯源技术、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情报分析等研究在内的主要相关课题研究。研究题目涉及到各种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处理。这些数据内容庞大,形式多种多样,并且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新。IBM 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兼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认为,解决如此复杂的城市生态发展问题,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而在“智慧的地球”思路下,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同时依靠海量数据实时分析技术在数据“运动”过程中实时捕捉并分析关键信息,实现“智慧”的解决之道。可以预期,在 IBM智慧城市的蓝图上,上述五大研究领域都将基于更透彻地感知、更加全面地互联互通及更智能地洞察的技术能力,获得更大的突破。

沈阳智慧城市建设从地理信息数字化开始

当其他城市纷纷忙着规划自己的智慧蓝图、打造相关线条的智慧应用,沈阳却在从地理空间信息入手,搭建最底层的数字基石,绘制全市一张图。放眼全国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沈阳的智慧之路走得如此低调而务实。沈阳这样做,自然有其特定的规划。智慧城市涉及到的范畴相当广泛,其运行需要各种各样的基础。但归根结底,一切应用都离不开地理信息这个基础。智慧交通需要地图为其提供实时地理信息;智慧地税也需要地图为其提供准确的企业分布及建设状况参数;智慧民生更需要一张详细的地图作为其具体载体。作为数字沈阳的实际建设部门,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陈乃权认为:“智慧城市终归以人为主体,而任何人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信息。所以智慧城市离不开统一的时空大框架。沈阳现在做的,正是在打牢这个根基。”

打破部门壁垒

近年来,沈阳市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智慧沈阳建设奠定了基础。2012年5月8日,市长陈海波专题研究部署数字沈阳建设工作。随后,作为智慧建设指导规范的《“数字沈阳”规划纲要总体框架》出炉,该框架进一步明确了沈阳智慧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众所周知,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众多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沈阳市在智慧建设之初就确定了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避免了日后可能出现的多头管理和竞争。在智慧沈阳建设中,涉及到两个最直接的部门就是当地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与经信委。经信委的职责是负责全市信息化,也是数字沈阳建设的主导者。数字沈阳概念刚提出时,沈阳市经信委也想主导建立地理信息平台。随后,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与经信委展开了历经两三个月的沟通和论证,最终结果就是经信委放弃了其原有构想。因为无论人力资源还是数据资源,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更具有专业优势。架设沈阳市地理空间信息框架的任务由此落到沈阳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身上。即由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主导构建地理信息平台,经信委基于这一平台来做相关应用推广。比如旅游局要做数字旅游,平台会为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负责框架及平台建设的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中心技术副总监凌海峰介绍,沈阳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本身是三局合一的部门,为了建设智慧沈阳,后又专门成立了沈阳市地理信息中心,这实际上是在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内部,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进行的信息资源整合,为智慧城市的推广奠定了行政上的支持基础。

以图做平台

沈阳市在建的地理空间服务主要包含两部分,即政务内网和公众网,这两张网分别服务两个群体。首先是服务政府群体,因为现在各个政府部门对信息化都有内在需求,如税务、国土规划、城管等对位置信息要求越来越多。“政务版的地理信息平台的初步定位即是提供专门的地理空间底图服务,这个底图就是所谓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政府各部门可以在这个底图上来叠加其所需的专题信息。发改委主管重大项目的审批,要想知道这些项目的建设情况,利用建成的沈阳地理空间构架政务网,就能通过影像数据来实时监测,具体情况一目了然;财政局和市建委关注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也是同理,通过简单的应用就能知道具体项目是否取得相应效果;再就是环保,当影像数据达到一定清晰程度,通过遥感等手段就能知道某地环境质量、污染程度等信息,而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就能知道具体某工厂的治理程度。但这个政务内网并非万能。因为有些政府部门的网络是隔离的,比如公安部门,由于涉密,公安系统网与政府信息网不能连通。智慧沈阳建设过程中也考虑到了这点,即把地理服务信息导入一个前置机里面,再把前置机单独连入公安部门内网,公安部门就可以使用这个平台了。沈阳地理信息框架图的第二个应用就是公众民用网,即沈阳天地图。天地图根据沈阳勘测局的数据而建,数据的现实性更强,政府有专项资金来维护更新,保证了其数据的实时性。此外,天地图和当地实际运用联系紧密,比如和旅游局合作来推动数字沈阳旅游。

图里的智慧经济

作为全运会主要承办省的省会城市,沈阳智慧建设当然要为全运会服务,全运会的底图也是由智慧沈阳的地理信息空间构架系统提供。在宣传全运会的规划展示馆中就有一个专项展示系统,民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来查询全运会各场馆的实时比赛信息。沈阳市目前地理信息数据的二次加工由勘测院来做,等到模式成熟会交由沈阳市地理信息中心来具体管理。比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可以在原有地图基础上进行信息的二次加工,在地图上为地税部门提供土地发证的信息,地税部门则可以根据该信息查缴税收。整个过程中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会向地税部门征收信息费。当然这同样也能用于企业,比如物流的线路配送,为物流公司提供信息的部门就可以收取企业的虚拟加工费用和服务费。虽然这些目前还没有应用,但理论上的可行性是真实存在的。目前,沈阳市地理信息空间构架的移动化已经得到解决,并且小部分得到了具体应用,沈阳市民只要登录网站即可以接收到移动化的信息服务。无疑,这为沈阳市地理信息图的经济效益之路提供了更好地保障。

结束语

传统城市发展理念是建立在规模扩张和区域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之上,而智慧城市则更加重视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与人文环境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建,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跨越;从追求GDP增长向追求公众幸福感增长跨越;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跨越。沈阳,新城改造,在这轮智慧投资中,扎实推进了社会应用,使有限投入发挥无限效用,未来的沈阳,更聪明更美!

猜你喜欢
沈阳市沈阳智慧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爱是逐梦的翅膀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有智慧的羊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