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生活磨练了我

2013-12-26 22:19吴镇
铁军 2014年1期
关键词:苏南新四军战士

人物介绍:

吴镇,1922年生,上海人。1938年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曾任新四军一师所属部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政治部宣传处长,新华社华东六支社社长和华东军区前线文工团副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华日报社主任、总编辑、社长,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兼《群众》杂志总编辑,中共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兼南京体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

1939年,上海地下党组织动员我参加新四军。7月4号,党组织派人到我家,给我送船票,告诉我联络方式,当晚我就这样一个人走了。外滩公园边有个11号码头,我就在那儿坐上轮船。联络方式是坐在三等舱里,看见一个人身边有一把香蕉,就跟着他走。进了三等舱一看,确实有这样一个人,我就坐在他对面。

大概晚上10点钟,船开了,出吴淞口,进长江。第二天天亮,在苏南下船,换成小的汽艇,在内河继续走。中途经过两个日军据点,每到一个据点,日本人就让全船人统统上岸。当时,我一身学生打扮,穿着纺绸长衫,头上还擦了凡士林,别支钢笔在身上,拿着个小皮箱,穿了双白皮鞋,上去排队接受检查。还好就这样通过了。快到无锡梅村的时候,船上好多人一起欢呼:“哎呀!到部队了!”后来我才知道,这船上除了少数苏南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是上海地下党动员参加新四军的。

梅村有个小学,是我们地下党的联络站。接待人员问我是到部队去,还是到地方上去,我说到部队上去。当晚就把纺绸长衫、皮鞋脱掉,皮箱也不要了,找了一块布,包了两件衣服、一双鞋,绑在腰上,拿了一块毛巾,跟着交通员走了。苏南农村的夜晚,空气那么新鲜,稻田里水汪汪的,还能听到农民在吆喝水牛车水。

不一会儿,就到了游击区。茅草屋下,我见到几个新四军战士在开会,其中有一个女战士,名叫于玲,后来嫁给了乔信明。第二天,我又相继见到了乔信明团长、政治处主任吕平。

因为我是从上海地下党来的,还读了几年书,他们非常高兴,就叫我当文化教员,教战士们识字、唱歌。当时条件非常困难,教战士们识字时,把老百姓家的门板卸下来,靠在茅草堆旁当作黑板用。有很多从福建来的红军战士,讲话都听不懂,有些连长、指导员也不识字。行军前,我要帮他们看路线图。

我从上海来,年纪轻,水土不服,不久就得了疟疾,那时候叫“打摆子”,只能住在老百姓家。部队里很关心我,送奎宁药给我吃。之后因卫生条件不好,身上又生疮。1939年底,部队整编成新四军挺进纵队,到了江都吴家桥,我到团政治处做青年干事。那时候天寒地冻,没有棉衣穿。有一天,我实在冷得不行了,就找到团长乔信明说,发我一条被单吧,我晚上一点盖的东西都没有,冷死了。他说,青年干事不要被单,你多盖点稻草,当作“金丝被”吧!其实,他当时也没有被单盖。后来,这件事我还经常跟他们提起。

我这个上海来的小青年,真正经受住了战斗生活的磨练。 (赵建峰整理)

猜你喜欢
苏南新四军战士
路先生,我错了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