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指针

2013-12-26 22:29刘丽群
铁军 2014年1期
关键词:官兵们烈士陵园

刘丽群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2013年的这一天65565部队67分队的官兵们在早饭后,就扛起扫把、铁锹,拿着镰刀,捧着花束,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逝去的英灵。每年清明节,他们都会来这里,今天不同的是,修缮后的每位烈士墓碑上的碑文还没有刻写,但即便刻字,这个烈士陵园里的100多位烈士,也大多为无名烈士。

鸭绿江边的感动

肃穆的陵园里静悄悄的,官兵们默默无语,神情凝重,他们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仰望蓝天下那刻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指导员殷星满含深情代表全连官兵说出肺腑之言:

今天,我们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向先烈们表示深切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回眸63载,看茫茫山岳,重重关河,旌旗刀枪,烈火硝烟,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是你们怀揣共产主义理想,高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在三八线上筑起了钢铁长城,宣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李际均中将曾说过:“我们是以先烈的血泪洗面才得以容光焕发的。”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正是建立在当年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奠定的基础之上。

先烈们,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你们的丰功伟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官兵们缓缓走向烈士墓碑,脱帽,献花,庄重的军礼敬给那些逝去的战友们。

当指导员殷星单膝跪地把象征“不畏艰难、互敬互爱”为花语的非洲菊放在烈士墓碑上的那一刻,他心中涌起的是对烈士品格的敬重。通往烈士陵园的崎岖山路,就是当年志愿军战士们奔赴朝鲜战场的道路。这个烈士陵园就像一座无声的军营,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见证了鸭绿江边的硝烟战火,也用自己的鲜血解读了忠诚与血性。

官兵们伫立在烈士陵园,唱响《当兵来到三十九集团军》,“一直往东走,用双手拉起太阳。一直往北走,让热血点燃冰霜。当兵来到了咱三十九集团军呦,青春跳动在练兵场上。陕北的火种,抗日的脊梁,红十五军团的军魂,血脉里流淌,陕甘边的土黄,鄂豫皖的花香,关东大地上百炼成钢。想一想,先辈们血战疆场,先锋劲旅,血火中军旗飘扬,能征善战,英勇顽强,集团军给了咱骄傲和荣光……”

战争给全人类的启示是流血和死亡,流血和死亡的最高境界是获得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就是63年前那场抗美援朝战争奠定的。当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拿着落后的武器与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作战时,志愿军用鲜血浇铸的精神高地和这场战争带给了积贫积弱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尊严,同时也给被人歧视惯了的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

当年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的老兵精神不死,他们是共和国永远的精神高地。今日站在鸭绿江边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国军魂》《强军战歌》的官兵们,追忆战史,缅怀先烈,他们再次把心中最美的歌儿唱给祖国妈妈。

连心桥上的歌声

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官兵们唱的那首《英雄赞歌》,是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赴朝创作人员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朝鲜战场,巴金深入志愿军中,回国后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后于1964年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其中的插曲《英雄赞歌》,与其说是一首歌曲,还不如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电影音乐现象,因为每当《英雄赞歌》被唱起时,人们眼前浮现的都是哥哥王成紧握爆破筒和妹妹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情景。

“烽烟滚滚唱英雄”的歌声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就连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一天晚上,当时在文化部和中国作协任职的刘白羽接到了周总理打来的电话,周总理说:“我想作家一定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你们不都是到了火热斗争中才写出了新的作品吗?巴金带了个头,他抗美援朝,深入生活很好嘛!写出《英雄儿女》那样好的作品。”

这些驻守在祖国北疆的官兵们,除了继承自身的光荣传统、传唱军旅歌曲之外,也在汲取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养份,他们学习了为原迪庆军分区副司令员龚曲此里谱写的歌曲《雪山赤子》,还学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井冈山上太阳红》《雅鲁藏布江情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具有不同地域风情特色的歌曲。

《穿越硝烟的迷彩》中“军人的字典找不到失败,军人的名义为了战争而存在”,《送你一枚小弹壳》中“战士的性格就是这样,它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喷涌出那一腔烈火”,《过雪山草地》中“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还有《当那一天来临》中的“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这些歌曲都见证着时代,记录着时代,更反映着时代。有生命力的歌曲是因为来源于生活和现实,反映官兵的心声,所以,才随着岁月的脚步走进新时代,这是艺术的根,也是歌曲的魂。

列兵肖阳唱得最多的是关于“妈妈”的歌,当他拉着指导员殷星的手唱起《疼爱妈妈》和《妈妈》这两首歌时,殷星记忆里最后一次与母亲见面,是他2003年入伍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他记得母亲哭成了泪人,而这一别竟成为母子的最后一面。母亲在他入伍后不久就在车祸中离世。当他得知此消息时,母亲的后事都已经办完了。他把这一痛苦深深藏在了心底,化悲痛为勤奋,他以总分496.5分的优异成绩在当年的战士考学中位列榜首,以此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在2009年和2013年中俄联合军演时,担负警勤任务的官兵们曾背着十字架训练,汗水砸在地上,军姿却在这些艰苦的训练中变得越来越挺拔。在默默无闻的站岗、执勤、巡逻中,他们懂得了什么叫无私奉献。在长达七八个小时的站岗过程中,仅靠一瓶水、一个面包充饥,但是,就是再累也会挺起脊梁,再苦也不会忘记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军人。

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这一天,他们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中国军魂》和《我是中国人》这些歌曲时,他们心里在感怀当年志愿军将士们付出的同时,也用歌声传递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这些逝去的生命,正如那首《江山》所唱:“共产党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军营里的铁骨脊梁

英雄辈出的团队孕育的是不朽的精神,传唱军歌的连队培育的是顽强的毅力。因为军营里有这样一批敢打硬仗、敢带头争先的男子汉,所以,才有了考核比武中的优异成绩,然而,在成绩的背后却是常年累月的默默无闻和苦中作乐。

四级军士长胡范仁是山东临沂人,1983年出生,他在信息化装备列装部队后,带头学习新教程,改革训练方法,优化操装程序,努力践行“官兵分训,士官组训”的大纲要求,成为部队有名的“四会教练员”。作为一名老兵,他在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主动请缨背火箭筒,不仅跑在连队的前列,还不时停下来鼓励年轻的战士。

上士李宝秋,1985年出生,在去年团里组织的单兵专业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带出了一批优秀的瞄准手,是战士们的“知心大哥”。来自黑龙江伊春的中士王杨,1988年出生,他给自己订的人生信条就像他的专业一样干练、简洁——“做火炮最明亮的眼睛”。入伍七年,他在执行任务时头脑敏捷,严谨细致,曾参加过五次大型演习,三次被团里评为“优秀指挥士官标兵”。

来自山东德州的中士昝圣涛,1988年出生,他很阳光,也很乐观,一口白牙与满脸褶子遥相辉映,成为大家的“开心果”。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驾驶技术过硬,他总能化险为夷。由于其专业技术精湛,在装备换季保养,火炮维修检查等各项工作中,他都能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装备良好的技战术性能。在今年备战演习的日子里,他深受鼻炎的折磨,特别是演习地域漫天的沙尘,使他的病情迅速恶化,但在手术仅五天后,他就迅速返回演习地域。

上士钟祥智来自湖北监利,1984年出生,这位炊事班长是烟熏火燎侵蚀不掉他的爽朗,菜刀围裙消磨不掉他的激情。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伙夫”厨艺大增,小菜做得爽口,主食调理得丰富,副食搭配得合理,卫生管理得到位,在这小小厨房里来不得半点儿小聪明,因为伙食保障直接连着战斗力,而走出厨房的炊事班还是战斗员,在团里组织的小散远单位体能考核中,他们无一人掉队,全部合格。围着锅台转,却转出了精彩和丰富,在他的心里,战友亲如兄弟。

江苏徐州籍上士罗辉则是连队里的“秀才”,每年的春联都是他亲手书就,因而成为连里的“备用文书”。他经常指导战士们完善各种库室登记本,并提高连队日常管理中的各种软件标准。

站在红叶铺满枝头的连心桥上,官兵们唱着那首《永远的家》:“在我的生命中,我比别人多一个家,这个家有众多的兄弟姐妹,这个家人人都穿着一身绿色的戎装,这个家就是我亲爱的连队,军营的阳光照耀我青春年华,威武的正步是我人生的起点,或许呀,或许有一天我将脱下军装,你将会看到我心中无怨无悔,或许有一天我将离开这个难忘的家,你却是我生命中永远、永远的家。”

在生命的时钟上,心的指针牵引行动的方向。在鸭绿江边,体会当年的金戈铁马,忆峥嵘岁月,感悟今日和平之珍贵,官兵们忘记了苦和累,记住的是军装带给他们的尊严,他们也是把军装穿出了尊严的人,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是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的誓言在回响,是《美丽中国》的歌声在荡漾,是五星红旗升起的骄傲与自豪,屹立在他们心中的永恒丰碑,就是上甘岭战役那永远的精神高地。 (责任编辑 束华静)

猜你喜欢
官兵们烈士陵园
寻找爱国标志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英德革命烈士陵园
江苏公布首批56家国家级省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单
双语图片
集体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