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来IAC

2013-12-26 01:16
太空探索 2013年9期
关键词:宇航中国航天嫦娥

□ 胡 杨

2013年9月23日至27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宇航界的盛事,更是中国航天界的盛事。届时,将有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科技人员、青年学生和媒体人士汇聚北京,共襄盛举。

国际宇航大会素有“宇航界的奥林匹克”之称,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本次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宇航科学院、国际空间法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中国曾于1996年成功举办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从1996年至今,时光已经过去整整17年。17年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个跨越是全方位的,在各个方面均有体现。

先看运载火箭。从1970年4月到1996年10月26年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43次,成功36次,失败7次,成功率83.7%;而从1997年5月至2013年7月16年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136次,成功134次,部分成功、失败各1次,成功率高达98.5%。特别是1996年10月至2009年4月,长征火箭创造了连续75次发射成功的记录。无论从发射总次数还是发射成功率看,1996年之后的十几年与之前的二十多年都不可同日而语,长征火箭已从单薄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在世界火箭之林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再看载人航天。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1996年,长征二号F火箭、神舟飞船都正在研制,载人航天发射场正在建设,首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刚刚开始。而到了201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十战十捷,将10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成为既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三看月球探测。1996年,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尚处于可行性论证阶段,而17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两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嫦娥二号创造了多项深空探测纪录。7月14日,在轨飞行1016天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万千米,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目前,卫星状态良好,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

此外,一些重大航天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北斗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17年前还是空白,而今天已经得到应用;在空间运行的各类应用卫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较17年前大大提升。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太空经济时代正在阔步向我们走来。

列举这些成就,并非沾沾自喜,而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国际宇航大会再次花落北京并非偶然,而是国际宇航界对中国航天实力的肯定。与此同时,利用国际宇航大会这个平台,中国航天也获得了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机会。

中国航天的崛起是中国崛起的一部分,正如崛起中的中国还存在种种问题一样,崛起中的中国航天也还存在种种不足;与航天强国相比,能力与水平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利用国际宇航大会这个平台,中国的航天机构、企业可与各国航天组织、机构、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寻找合作机会,探讨合作途径;中国航天人在与各国同行的广泛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中,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新灵感、新思维,为推动中国航天自主创新增添新动力。

IAC是国际宇航界一年一度的大“Party”,除了学术交流活动,来自各方的宾朋还可以体会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品尝传统美食,浏览古都美景,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作为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东道主及主办方之一,中国宇航学会已经在各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将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航天政要、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国航天人正张开双臂,迎接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朋友和嘉宾:

“Welcome to Beijing!”

猜你喜欢
宇航中国航天嫦娥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简则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2016年中国宇航发射将首超20次
赞“嫦娥”
中国航天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