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用户数字阅读服务创新

2014-01-01 02:54刘景昌
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群数字内容

刘景昌

(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9)

根据2013年1月发布的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0亿,手机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近年来,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用户的激增,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全媒体时代的数字阅读方式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形式。

“全媒体”的“全”包括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在全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从单纯的纸质阅读扩展到图片、动画、音视频阅读,人们凭借终端设备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阅读。

数字阅读是全媒体时代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这种方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日益走进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数字阅读用户包括阅读群体分类、阅读习惯、阅读时间等现状进行了解、比较、分析、归纳,以发现不同人群的阅读规律,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相应的阅读服务,更好地推进数字阅读的发展。

1 全媒体时代用户数字阅读分析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区域等都会影响数字阅读用户行为。一般而言,数字阅读用户的年龄分层如下:0~6岁为儿童,7~17岁为少年(中小学生),18~40岁为青年,41~65岁为中年,66岁以上为老年。根据这个划分标准,可从不同年龄层用户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4个方面去分析用户阅读特征。

笔者所用数据主要是从2013年云中书城[1]发布的“2012年度中文数字阅读数据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及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等具体调查数据中选取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1.1 用户年龄分布

云中书城发布的“2012年度中文数字阅读数据报告”指出,数字阅读用户年龄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8~35岁。其中,18岁以下人群占15%,18~24岁人群占 38%,25~30岁人群占23%,31~35岁人群占14%,35岁以上人群只占10%,见图1。

图1 数字阅读用户年龄分布

而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其中男人为52%,女人为48%。与2011年的数据相比,18岁以下人群和35岁以上人群的比例都有所下降,而18~24岁人群的数字阅读数量增长最快,18~35岁的年轻人是数字阅读最大用户群,占全部人数的75%,这部分用户的阅读习惯,会对整个数字阅读产生重要影响。

1.2 阅读时间分析

云中书城“2012年度中文数字阅读数据报告”显示,数字阅读用户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为1~2小时的最多,占29%,其次是0.5~1小时,占24%,2~4小时的为21%,而超过4小时和在0.5小时以内的分别为14%和12%,见图2。

图2 用户数字阅读时间

根据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0~6岁儿童每天数字阅读大多控制在1小时之内,主要是基于儿童视力发展等因素考虑,由监护人决定时长;7~17岁的中小学生,大部分人的数字阅读时间平均每天也在1小时以内,主要因为学习压力和家长阻力,数字阅读时间较短;18~40岁的青年人群,70%以上用户平均每天阅读时间达到两小时以上,是阅读人数最多、阅读时间最长的人群;而41~65岁的中年人中,60%的用户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2小时;66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视力和阅读习惯的因素,数字阅读人数极少,在有数字阅读经历的20%的人群中,每天阅读时间都在半小时以内。

综上,数字阅读人群中占比最大的为青年,其阅读时间也最多,其次是中年人,这两类人群构成了数字阅读的大众。而儿童、少年和老年人因为客观或者主观原因,每天数字阅读的时间较少。

1.3 阅读习惯分析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现在人们的数字阅读习惯主要以睡前阅读为主,占31%,而在上下班途中和上厕所时的阅读习惯也比较高,占10%和15%。其他的阅读习惯主要是在节假日和下班后,分别是19%和13%,起床前和吃饭时分别是7%和5%,具体见图3。床上、厕上和路上成为数字阅读最主要的阅读场所,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的主要数字阅读习惯。

图3 用户数字阅读习惯

根据相关数据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的阅读习惯一般是在睡觉前,这时候父母会陪孩子看看有声读物等,或者讲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入睡。7~17岁的中小学生,基本都是选择周末或者节假日进行数字阅读,极少数会在晚上回家后进行短时间的数字阅读。

在18~40岁的青年人群中,因为数字阅读人数众多,所以阅读习惯总体与2012年度“中文数字阅读数据报告”结果吻合,睡觉前进行数字阅读的最多,其次是上厕所时和上下班途中。而41~65岁的中年人主要是在下班后和睡觉前,或者是在单位午休时间进行数字阅读。66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固定的阅读习惯,一般会在没人打扰时进行数字阅读。

综合来看,无论哪个年龄段,在睡觉前进行数字阅读习惯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在路上、厕上和床上等场所,也成为各年龄人群的重要阅读习惯。

1.4 阅读内容分析

数字阅读主要以数字出版物为对象,包括数字化的报纸、图书、杂志和期刊论文,此外还有网络文学、多媒体、新闻资讯等。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最爱看网络小说,达到69.4%,其次是新闻资讯和报纸杂志,分别是52.6%和35.5%,而专业书刊的阅读量相对较少,只占34.2%,见图4。而龙源期刊网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数字阅读用户浏览的大多是一些较为实用的知识内容,片段阅读量高,在付费阅读TOP排行榜中,文学文摘类刊物居多,生活类期刊列居其后。

图4 用户数字阅读类型

儿童的数字阅读内容中,既有赏心悦目的图文,还有动听悦耳的读音、音乐等。中小学生是吸收基础知识的高峰期,学习是主要目的,辅以娱乐,主要内容为学习资料和文学类课外读物等。

青年人作为数字阅读的主力人群,娱乐性的浅阅读和专业性的深阅读并存。其中大学生主要以专业知识和查找资料为主,强调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而进入社会的青年用户,多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阅读内容以新闻、文学等为主。而部分学术研究者,阅读内容多为专业知识,这部分人学术能力强,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与阅读和研究无关的事情上,主要内容以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和杂志等数字出版物为主。

中年人更多侧重于深层次的阅读,内容实用性较强,多与工作或者研究相关,新闻资讯等信息也是主要内容,娱乐性的阅读较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数字阅读接受程度较差,习惯纸质阅读,数字阅读的内容主要以新闻资讯为主。

综合来看,网络文学等娱乐性数字内容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用户中都有比较大的市场,新闻资讯等信息类内容也成为最受欢迎的数字阅读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字阅读的普及,专业类的数字阅读内容也日见增多,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增加。

1.5 阅读方式分析

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有32.6%的18~70周岁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4.6%的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6%的国民使用过光盘阅读,有2.6%的国民使用PDA/MP4/MP5等进行数字化阅读,见图5。

图5 数字阅读载体使用情况

关于用户数字阅读使用的阅读媒介,手机占62%,电子书阅读器占16%,平板电脑占12%,台式电脑和笔记本占7%,其他设备占3%。可见,手机具有绝对优势,已经成为数字阅读的主要设备,人们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字阅读。

而青年人中手机阅读终端最为常见。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0亿,其中80%以上为青年人。手机的便携性和智能化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方便,手机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数字阅读终端。中年人主要还是以电脑为阅读终端,手机也逐渐成为常用的阅读设备,而对于66岁以上的老年人,现阶段主要是以电脑为阅读工具,未来数字电视也许会成为更多老年人的选择。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阅读已经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电脑网络在线阅读仍然还是各类用户的重要选择,而电子阅读器和光盘阅读却越来越失去了市场,至于未来,数字电视阅读也许会成为儿童和老年人喜欢的阅读方式。

2 全媒体时代数字阅读服务创新策略

在未来“内容为王”的全媒体时代,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数字阅读用户的特征,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数字阅读内容和服务,制定出相应的服务手段和策略,以促进数字阅读的健康发展。

2.1 构建综合数字阅读平台,提供丰富内容

构建综合数字阅读平台,为所有类型的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数字阅读服务。整合更多形式的网络阅读内容资源,打造综合网络阅读平台,可以提供高端的资源,还能扩大用户的规模,使数字阅读成为产业。综合数字阅读平台可整合图书、期刊、报纸、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资源,支持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各类移动设备,以尽可能方便快捷的“友好”界面,给用户最好的阅读体验,为用户打造一站式的阅读平台,满足用户对数字阅读的迫切需求。

当前中国的数字阅读平台主要是由专业网站提供技术和内容,出版社不参与数字阅读平台建设。而国外的做法恰恰相反,数字阅读平台主要由出版社来做,出版社具有资源优势,可直接提供数字阅读内容,因而我国应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在综合数字阅读平台构建技术上,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自由自在的云阅读。通过云技术提供完整的数字全媒体发布与服务方案,实现PC端、智能手机和手持阅读终端设备的无缝衔接,共同为用户提供海量的内容服务。如网易云阅读数字平台,通过云技术提供数字图书、原创作品和资讯等综合内容,并提供智能手机、电脑等版本的客户端访问。

通过领域专业公司,整合同类资源,提供深层次的综合数字阅读服务成为未来趋势。美国在线AOL联合桦谢集团(Hachette Book Group)、企鹅集团(Penguin Group)和西蒙舒斯特(Simon&Schuster)等3大出版商,将在今年推出一个全新数字阅读平台Bookish,为读者提供与喜欢的作者一对一沟通以及阅读原版著作的服务,并凭借其自身优势,为Bookish用户提供AOL旗下所有网站上的各领域内容,允许读者之间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和推荐书籍,加深读者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深入了解所读书籍、作者和风格等信息。

2.2 构建专业数字阅读平台,满足用户需求

当前数字阅读网站内容日趋同质化,这是数字阅读可持续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数字阅读特征,提供相应的资源内容,建设专业数字阅读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深层服务。如果说构建综合数字阅读平台是为群体服务的话,那么建设专业数字阅读平台就是为特定需求的群体和个体服务。专业数字阅读平台只为某一类用户服务,用户单一,但资源专业,内容丰富,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兰纳克:生活四部书》的文学想象与现实讽刺 ………………………………………… 王 萍 吕洪灵(6.95)

针对儿童数字阅读的特点,构建儿童专业数字阅读平台,深层次、多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内容,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资源。儿童数字阅读网站要利用色彩变幻、动态声像等元素吸引儿童,如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创办的少儿信息港,就提供了大量的漫画图书。

对于中小学生数字阅读平台,主要是以提供教育资源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既能满足中小学生的知识渴求,又能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

而针对中青年用户的数字阅读平台,所提供内容既要有休闲娱乐性内容,又要有学习性内容。以学习为目的的用户,以通读和精读为特点,经常使用书签,在读物上写写画画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研究为目的的中青年用户,一般学术能力强,学历高,阅读目标明确,需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而休闲娱乐型用户对数字阅读内容要求轻松娱乐,全凭兴趣的阅读对内容细节要求不高。针对这些特征,以中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数字阅读平台就要考虑提供相应的内容。

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数字阅读平台,一方面提供新闻资讯、历史史料、戏曲等老年人喜爱的内容,另外还要提供健康保健、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内容,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比如,由中南传媒集团创办的快乐老人网正式更名为枫网,关注中老年退休生活,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平台,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

2.3 加强数字阅读推荐,引导用户阅读

全媒体环境下,阅读极具个性化,阅读需求和偏好变化迅速。为了让用户在浩瀚的数字书海中快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推荐活动,包括组织专题阅读推荐、数字阅读报告、精品推荐等形式,为不同年龄层次和类型的用户推荐各类优秀数字读物。也可以加强读者互动,建立读者交流区,或者提供推荐阅读报告,还有社会化媒体推广模式,如博客、微博、微信、播客、维基、社交网络、内容社区等,通过阅读推荐和分层推广,引导大众进行深阅读和精阅读,使数字阅读由“娱乐阅读”进入“品质阅读”。

加强专业的阅读推荐,指导用户进行深阅读,真正让数字阅读成为大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深阅读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能够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深阅读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美、法、日等国都开展了提倡深阅读的相关活动。

2.4 提供多种数字阅读方式,适应不同人群需求

不同年龄人群阅读终端的偏好差别很大,虽然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数字阅读终端,但电脑、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使用人群仍然存在。为吸引更多的数字阅读用户,阅读平台应支持多种阅读终端。除提供网络在线阅读外,同时要允许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多种终端访问,提供下载阅读,以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现在数字电视阅读还未成气候,但是数字电视的大屏幕阅读可以吸引儿童和老年阅读人群。支持多种阅读终端,虽然投入增加,但是效益却是成倍增长,支持所有终端的无障碍阅读,就可以吸引各种层次的阅读用户。

2.5 提供信息检索与推送服务,方便用户查找所需内容

在浩瀚的数字书海中快速寻找所需信息,仅仅靠阅读推荐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快速便捷的检索系统。信息检索是大量数字阅读用户的入口,不仅要提供百度式的全文检索,还要有精确度更高的主题词、关键词检索,以及分类目录索引。同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检索,包括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

除了功能强大的检索外,还可以建立索引,通过数字书刊的主要内容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儿童要查找所需内容时,希望能按故事给人的感觉来检索书籍,就可以创建像“有趣的”“吓人的”这样的分类目录。

除使用检索外,还可以根据内容聚合来查找信息,社交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聚合方式。社交阅读将微博、博客、报纸杂志、网络新闻、图片等众多内容按照用户个人的意愿聚合到一起,同时根据阅读喜好进行内容推送。社交阅读既有全新阅读体验,又能进行RSS式的信息聚合,还能自主定义、创作内容,重新将内容选择交回给用户。根据数字阅读用户的社交关系和兴趣爱好,主动推荐匹配度较高的数字内容,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节省大量查找精准信息的时间和成本。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社交关系,目的更纯粹,也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网易等一些互联网门户网站一直坚持走内容推送的道路,虽然方式稍显过时,但依靠其逐渐壮大的采编团队和及时更新的内容,确实赢得了很多用户;中搜搜悦则利用了自身的搜索引擎基因,提供全面、准确、智能、互动、美观的全新搜索体验,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让用户根据关键词去设定自己需要的新闻,通过个性订阅在全网范围内来抓取最新的内容,让信息获取更加全面、及时和个性化。中搜不提供内容,通过成熟的第三代搜索技术在全网抓取新闻内容,个性化筛选功能又可以保证用户能够只获得自己想要的新闻来源;而由硅谷多名资深工程师联合开发的个性化阅读应用———一点资讯,依靠强大技术实力为用户“精选”资讯。“精选”试图从用户社交行为中寻找机会,智能地分析用户社交账号,跟踪用户的阅读行为,精准捕捉用户兴趣,用户只需要将微博账号和客户端绑定,客户端将自动为其推送智能匹配的关注话题。

[1]杨小凤.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调查研究[J].现代情报,2012(10).

[2]曾艳.大学生数字阅读习惯及高校图书馆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2).

[3]任晴.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分级阅读的实施设想[J].图书馆建设,2013(2).

[4]杨志刚,李慧.开展数字阅读 提升图书馆内容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1(2).

[5]卢立静.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1).

[6]王逸鸣.数字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J].调查研究,2012(4).

[7]全媒体出版浪潮袭来 数字阅读众口不难调[EB/OL].[2010-08-02].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08/02/c_12398497.htm.

[8]“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13-04-19].http://www.chuban.cc/yw/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9]云中书城发布2012年度中文数字阅读数据报告[EB/OL].[2013-01-23].http://www.yesky.com/ebook/111/34434111.shtml.

[10]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1-1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猜你喜欢
人群数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答数字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数字看G20
主要内容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