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1)

2014-01-01 02:25王桂梅谢红芬胡启梅
护理研究 2014年29期
关键词:精神科职业倦怠健康状况

王桂梅,谢红芬,胡启梅,罗 娟

精神科护士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暴力危险,工作难度大、应激强度高,易出现心理问题[1]。加之精神科护士常自觉社会地位低下、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易导致高度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护士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而且对家庭、社会都存在潜在的危险[2]。因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高度关注[3]。本研究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封闭式管理病区147名临床护士。纳入标准:①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②被调查时正在从事护理工作;③愿意参与本项调查活动。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调查人员运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取得调查对象合作后当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如实填写,当天收回,发放问卷149份,收回有效问卷147份,有效回收率99%。

1.2.2 调 查 工 具 ① 工 作 内 容 问 卷 (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JCQ)[4,5],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 分。② 付 出-回 报 失衡问卷 (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6]共23个条目,条目1~6为付出(effort),其得分=每个条目得分相加之总和,得分越高付出越多。条目7~1 7为回报(reward),其得分=每个条目得分相加之总和,得分越高回报越多。付出/回报比(effort/reward ratio)=付出得分/(回报得分×0.545 4),结果大于1表示付出多于回报;等于1表示付出等于回报;小于1表示付出少于回报。条目18~23为内在投入(over commitment),得分=每个条目得分相加之总和,得分越高,内在投入越多。③由Zung编制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④工作倦怠量表(MBI)[7],该量表由 Maslach 等 于1986年编制,采用李克特7级评分,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繁”。整个量表包括3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工作成就感。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9道题,得分范围0分~54分;去人性化包括5道题,得分范围0分~30分;工作成就感包括8道题,得分范围0分~48分。整个问卷共22道题。在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强;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弱。在工作成就感方面得分越高,工作成就感就越弱。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和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147名临床护士参与了调查,平均年龄31岁;其中女132人,男15人;在编63人,合同制84人;副主任护师9人,主管护师37人,护师21人,护士80人;本科46人,专科67人,中专34人。

2.2 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与全国常模[8]比较(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士SAS、SDS测量值与全国常模比较(±s) 分

表1 精神科护士SAS、SDS测量值与全国常模比较(±s) 分

组别 人数 SAS SDS精神科护士 147 41.42±9.33 45.17±10.98国内常模 1 340 37.23±12.59 41.88±10.57 t值 4.40 2.93 P <0.05 <0.05

2.3 工作压力问卷各因子和SAS、SDS的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工作压力问卷中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r值)

2.4 工作倦怠各维度与SAS、SDS的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r值)

2.5 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各因子与SAS、SDS的相关分析(见表4)

表4 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r值)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 表1表明,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自评分值高于全国常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精神科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问题。可能原因:随着日益尖锐的医患关系及社会各界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强,各类医患矛盾逐渐突出;精神科护士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下,需要与不同的精神、心理障碍病人打交道,警觉性高、心理负担重;护理工作不规律、工作量大、工作中担心差错事故发生、知识理念的更新和学习考核、进修晋升难等,均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王雅琴等[3]报道,精神科护士谨慎敏感,易产生焦虑、抑郁。因此,在社会对精神疾病高度关注、病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医院管理者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高度重视,有必要对精神科护士开展心理干预。

3.2 工作压力对精神卫生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表2表明,护士的工作压力决策维度、工作需求和社会支持各分值对心理健康状况均无影响。说明,工作压力对精神卫生中心护士未发生影响。需强调的是精神科护士不是没有压力源,而是其经过专科心理护理知识的培训,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一旦自己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从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保持情绪稳定。孙丽娟等[9]报道,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较好,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由此可见,面对压力时,精神科护士不断地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利用专业优势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3.3 工作倦怠对精神卫生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表3表明,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工作成就感与护士的SAS、SDS评分呈正相关,说明工作倦怠越明显,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越严重。国外研究报道,护士的职业倦怠整体水平高,其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也高[10]。本研究发现,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是影响其心理卫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负荷大;面对精神疾病病人,工作压力大,风险多。精神疾病是一类慢性迁延性疾病,病程长,易复发,护士对自身工作无成就感;社会价值和外界评价低;晋升机会少。此外,情绪不稳定、反映强烈的护士更易发生倦怠[11]。职业倦怠首先影响的是护士的情绪状态[12],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反映工作倦怠的程度。因此,医院领导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合理安排,降低工作负荷;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帮助护士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3.4 付出-回报对精神卫生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表4显示,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付出、付出/回报比及内在投入分值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P<0.01),回报与SAS、SDS则呈负相关(P<0.01)。说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卫生受到高付出、低回报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付出-回报失衡与护士的精神健康水平有关[13,14]。本研究中精神科护士在承担着高风险和高压力的同时,在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获得的回报与付出是不成比例的:高付出主要表现在精神疾病病人随时会发生冲动伤人毁物、外跑走失以及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导致护士工作量大、繁重、承担风险多、责任重;加之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导致夜班次数频繁,护患关系紧张。低回报主要表现在付出高的情况下经济收入与之不匹配,相对较低;在对工作付诸努力后,却受到不公平对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晋升、外出学习深造机会少。长期处于付出-回报失衡中,就会导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越来越差。所以,医院领导应从护士的人员结构、工作状况、学习途径等综合考虑,保证付出多、临床一线的护士在收入、工作前景等得到应有的回报,更好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存在严重焦虑、抑郁情绪为主的心理卫生问题,与工作倦怠和付出-回报失衡密切相关,医院管理者应积极重视,采取措施来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1] 逢冰洁.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7.

[2] 徐枝楼,黄桂香,徐广艳.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4-6.

[3] 王雅琴,覃梅,李红政.积极心理学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2):68-69.

[4] 杨文杰,李健.工作场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测量——两种职业紧张检测模式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6):422-426.

[5] Li J,Yang W,Liu P,etal.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mainland)version of 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A study in university hospitals[J].Ind Health,2004,42(2):260-267.

[6] Li J,Yang W,Cheng Y,etal.Effort-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job dissatisfaction in Chinese healthcare workers:A validation study[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05,78(3):198-204.

[7] Beckstead JW.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among floride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02,39:785-792.

[8] 张明园.精神解评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9] 孙丽娟,徐娟.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0-14.

[10] Schulz M,DaInkroger A,Volnller E,etal.Work-related behaviour and experience partem in nurses:Impac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J].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1,18(5):411-417.

[11] 席明霞,黄冬梅,李丹,等.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26-27.

[12] 胡桂芳.金华市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B):108-109.

[13] 陈传萍,钟宝亮.武汉市三甲医院护士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其与职业紧张关系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56-58.

[14] Kikuchi Y,Nakaya M,Ikeda M,etal.Effort-reward unbalance and depressive state in nurses[J].Occup Med(Lond),2010,60(3):231-233.

猜你喜欢
精神科职业倦怠健康状况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