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福建对台旅游合作 推进福建旅游经济发展

2014-01-06 02:31陈秀娥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台湾福建经济发展

陈秀娥

【摘 要】闽台旅游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福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对福建对台旅游合作的优势、劣势作出分析,并对加强福建对台旅游合作对策进行思考。

【关键词】福建;台湾;旅游合作;经济发展

福建是台湾最主要的祖籍地,海峡两岸一水之隔,最近相距不到200海里,80%的台胞根在福建,1987年以来,台湾民众来闽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台湾旅客已成为福建旅游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客源。[1]海峡两岸实现旅游开放后,福建省将成为台胞进入内地旅游的桥头堡,“闽台旅游区”的提法已载入国家旅游“十五”规划,旅游业已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大优势,一大支柱,一大希望,也是闽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优势和潜力的支柱产业。

一、福建对台旅游合作的优势分析

(一)交通优势

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福建对台旅游合作也要交通先行。2001年1月马祖与马尾、金门与厦门实现海上直航,大大节约了台胞来闽的旅游费用和时间,这为闽台旅游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2001年1月至2005年8月,从福州-马祖、厦门-金门的海上直航入境的台湾同胞超过100万人次 ,充分显示了福建对台旅游的独特优势。2009年12月15日期盼已久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的”大三通“正式实施。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较低的旅游交通费用,将吸引更多的台胞来闽旅游,福建对台湾旅游的交通优势将更加凸显。

(二)人文优势

闽台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80%的台湾民众祖籍在福建,祖先多为明末至清代中期从福建移民到台湾。[1]因此,闽台两地具有独特的渊源关系,民间交流络绎不绝,有着深厚 的“五缘”文化,即两地血缘相亲、文缘相承、语缘相通、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而以妈祖文化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又在闽台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可见,发展福建对台旅游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三)客源优势

闽台两地语言习俗相近、语言相通、信仰相同,两岸一衣带水、血脉同缘、文化同根,关系密切,因此,台湾一直以来都是福建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地。观光、探亲以及商贸活动是台胞入闽旅游的三大类型,福建对台湾旅游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础。据统计,2008年1-10月份我省接待台胞70.36万人次,入境230.46万人次;2009年1-10月份我省接待台胞71.39万人次,入境旅游者225.79万人次。2008-2009年台胞入闽旅游约占福建省入境旅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10年,全省共接待台湾同胞156.92万人次,入境368.14万人次万人次;2011年,全省共接待台湾同胞185.07万人次,入境427.42万人次;2012年全省共接待台湾同胞211.16万人次,入境旅游者493.67人次,位居全国前列。而到2010年-2012年台胞入闽旅游人数已将近占福建省入境旅游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四)资源优势

福建旅游资源的优势可以概括为“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特、宗教多元”,具有鲜明的“海峡旅游”特色的主题形象。

(1)自然资源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海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高达62.9%,生态环境优质。全省有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4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2个AAAA级旅游区,5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福建还拥有两个“世界品牌”项目,其中武夷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宁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

(2)人文资源

福建民俗文化独特,具有极具魅力的文化旅游项目,人文景观品味较高,全省有4个著名历史文化名域。以昙石山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以古汉城为代表的古闽越文化,以湄洲岛为代表的妈祖文化,以永定、南靖土楼为代表的土楼文化等熠熠生辉,影响海内外。

(五)产业优势

在福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服务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福建旅游星级饭店建设速度很快,并且规格、规模和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旅游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福建商品品种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作为旅游商品的较多,包括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剪纸、蓝印花布,堪称人间独绝的福州脱胎漆,还有独特亮丽的惠安女服饰、香飘万里的安溪铁观音等等。

福建的旅游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比较完整,办学富有特色,拥有较强的人才优势,为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据统计,截止2004年福建就已有65所旅游院校,为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旅游人才。

二、福建对台旅游合作劣势分析

(一)福建周边旅游地区的挑战

(1)国内挑战

近年来,海峡两岸旅游交往日益密切,规模不断扩大,台胞来大陆旅游的目的地已不局限于福建省内,而是辐射到祖国大陆的东南西北,形成了形式多样、地域广泛的旅游格局。因此,福建省在进一步加强对台旅游合作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相比而言,福建省在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等方面与这两大区域存在着不小差距;并且,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凭借其良好的外部机遇和优越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大规模开发旅游业,旅游业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由此可见,福建对台旅游正面临着三面夹击。

(2)国际挑战

从周边国际区域来看,福建对台旅游还面临着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的激烈竞争,这些地区尤其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方式的个性化。相比之下,福建的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偏低,旅游服务质量更是跟不上国际水平。

(二)福建对台旅游产品开发劣势

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产品是福建对台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但目前福建对这类产品的开发迎合封建迷信的成分偏多,产品开发内涵单一,层次较低,季节性波动大。如妈祖信仰、临水夫人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等,几乎还停留在进香请神的初级开发阶段,产品开发没有提升到民间信仰文化的较高层面上。因此,这种旅游只能吸引一部分信众,不能适应其他广大非信众台湾游客,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流,使得市场拓展受到限制。

观光、探亲、商贸活动是台胞来闽旅游的三大类型。从目前福建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来看,福建对观光、探亲、商贸活动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特色、市场化程度偏低、产品品位不高。寻根探亲旅游产品是福建对台旅游产品开发的永恒主题,然而福建对其开发尚处在于自然状态,吸引台胞回乡却不能吸引他们旅游消费,还没形成成熟的旅游商品。

(三)旅游格局略显分散,缺乏整合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规范管理,福建省的旅游开发多为孤立开发,具体表现为:景点、景区各自为战,功能分区不够明显,精品路线时连时断,总体格局略显分散,以致福建旅游产业布局呈“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状态。

(四)福建高层次旅游人才紧缺

虽然福建省有较多的旅游院校,但是旅游高等院校比例却不高,2004年福建旅游院校共有65所,但其中只有23所是高等院校,其余的42所则是中等职业学校,福建旅游高等院校大约只占所有旅游院校的1/3。因此,福建省目前较紧缺的是高层次旅游策划人才,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实务型人才,以及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供不应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具有福建特色的旅游专门人才也很稀缺,旅游行业管理人员也较为缺少。

(五)闽台旅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旅游业是一项容易受到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敏感性产业,比如政治因素、流行性疾病、安全事故、战争等突发事件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1991年由于台胞在大陆旅游时遇到旅游意外安全事故,造成台胞伤亡,全年入境人数只有282003人,比1990年下降了22.3%;1994年台湾大选,政局不稳,全年入闽台胞只有272194人,与1993年相比下降了21.8%;2003年美伊战争和“非典”疫情爆发,福建接待台胞475220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9%。2009年,受台风“莫拉克”、甲型流感的影响,台胞入闽市场一度受到较大影响。

三、推进福建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福建旅游产品品牌建设,促进福建对台旅游合作

(1)提升福建旅游产品文化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是旅游业的灵魂。显然,资源性竞争和服务性竞争已不再是旅游业竞争的唯一形式,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对台旅游的竞争应提升到文化性竞争形式上。福建以其特有的对台“五缘”文化优势和共同的民间信仰文化优势为基础,结合历史、宗教、知识、技术、信息等科技因素来提升福建对台特有的文化品位,这是福建周边旅游竞争区域无法做到的,提升闽台旅游文化品位是福建对抗周边区域竞争的强有力手段,更是建设福建旅游品牌的有效措施。

(2)福建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策略

福建开发对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特色鲜明。但是,当前福建省对台民间信仰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提高福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加强其品牌建设。

开发福建对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产品,建设福建民间信仰旅游产品品牌,应当注意探掘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塑造不同旅游产品的特有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文化层次。

开发民间信仰文化产品在丰富产品内涵的同时还应增加产品类型,开展系列节庆活动旅游产品,在原有基础上深化旅游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节庆活动的观赏性与参与性,增加旅游吸引力。如可以由湄洲妈祖祖庙牵头举办富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比如妈祖诞辰、升天纪念活动、建宫周年庆典等一系列活动产品。

关于对观光、探亲和商贸活动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进行深度再开发,提高其中的历史文化含量,激发台湾游客的求知欲。

(二)加大力度对高等院校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福建旅游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充分认识福建对台旅游开发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提高旅游院校的教学质量,针对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特色进行培养,提高福建旅游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增办旅游高等院校,注重高层旅游管理、经营人员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了解闽台历史民俗文化特色与管理、经营、服务、策划、导游等方面的人才。

(三)科学规划福建旅游格局,推动福建旅游业快速发展

(1)重视调整线路排布

为了使台胞来闽旅游时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的效率和效益,应当重视调整福建对台旅游产品的线路排布,将分散景区组成有机整体。要拓展单一的旅游线路。湄洲岛妈祖进香的线路单一可以联合泉州天后宫和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景点,形成一条富有妈祖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太姥山国家级旅游可以与福瑶列岛串联起来,开发具备“山、海、岛”特色的景色。

(2)科学合理的规划风景名胜区

在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不得建设除必需的保护性设施外的其他工程项目;未经批准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新建、复建各类宗教建筑和露天佛像;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游乐园、龙宫鬼城和人造景观;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重叠或交叉设立度假区、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四)增强旅游业企业自律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目前福建旅游行业中也经常出现报价不明、价格欺诈、恶意竞争、虚假广告、服务项目减少、服务标准降低和部分从业人员私下收回扣等情况。针对这些现象,福建旅游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旅游部门抓好信用建设,如信用制度、信用文化、信用服务、诚信教育、信用市场等,把自身发展与优化旅游大环境和福建旅游发展大局结合起来,构建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用实际行动展现福建旅游行业守信誉、重合同、服务优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刘纬华,郑向敏.从“闽台旅游区”的构建看福建客源市场的拓展[J].襄樊学院学报,2001,22(5):82-85.

[2]郑耀星.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J].经济地理,2003,23(1):135-138.

[3] 李丹,吴金林.加强闽台旅游合作 打造海峡旅游品牌[J]. 产业经济,2006(6):104-105.

[4]袁书琪,郑耀星,陈维平,林芳.论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对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J]. 旅游经济,2003(3):73-74.

[5] 沈文馥.闽南文化与闽台旅游区域经济合作浅论[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8-90.

[6] 孟铁鑫.闽台旅游合作背景下的福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5,13(4):14-18.

[7]袁书琪,王晓文,郑丽鑫,徐爱萍.闽台旅游区海峡西岸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亚太经济,2005,5:59-62.

[8]李非.闽台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J].经贸广角,2006,4:30-32.

[9]袁书琪,余美珠.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对策初探——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地理,2006,21(1):31-33.

[10]袁书琪.台胞来闽旅游持续发展的精品战略[J].经济地理,2002,22(5):633-637.

[11] 李爽.浅谈闽台民间信仰文化与旅游开发.旅游经济研究[J].亚太经济,2003,4:84-85.

[12] 袁书琪,黄邦恩,何菲菲在.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4):74-77.

[13]袁书琪.台胞来闽旅游发展的精品战略[J].经济地理,2009(9).

猜你喜欢
台湾福建经济发展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