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硬件在环平台搭建

2014-01-08 03:38李宇航张国光梅近仁
传动技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实车变速箱离合器

李宇航 张国光 喻 凡 梅近仁

(1.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2.上海汽车联合电子有限公司)

1 前言

TCU的逻辑功能验证是在TCU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尽管实车道路测试是最具可靠性的方法,但是硬件在环仿真测试越来越多的参与到TCU开发中,尤其是在TCU前期的功能验证中。这主要是由于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有如下优点:使功能验证的过程简单,这就意味着减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此外还能减少极端工况下的潜在危险。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UAES)已经在发动机控制器(ECU)开发中广泛使用了硬件在环仿真,并有较为精确的汽油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已有的汽油机硬件在环平台上搭建供TCU开发的仿真平台。首先,建立了六档自动变速器的模型,并与已有的汽油及整车模型集成,再与Labcar硬件在环系统集成以后,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实车道路测试。最终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本仿真平台在用于TCU开发。

2 建模

2.1 传动系建模

毫无疑问,要建立AT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必须要有较为精确的传动系模型。由于已有的汽油机整车模型中的传动系模型过于简单,不能满足TCU开发的需要,因此需要搭建变速箱模型,并且此模型要与已有的Simulink车辆模型集成。

本文采用AMESim软件来搭建变速箱模型,AMESim采用可视化、模块化的建模方式,并且对于其中的每个模块已经处理好了边界条件,因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AMESim实时代码生成功能,就可以生成目标平台所需要的实时代码。

图1所示为AMESim建立的传动系模型。图中每个图标均表示一个传动系的模块,如液力变矩器和离合器,此外还添加了一个能与Matlab/Simulink集成的接口。表1则表示离合器和制动器状态与变速箱所处档位之间的关系。K1、K2、K3指离合器,B1、B2指制动器,F则表示单向离合器。

图1 AT传动系模型Fig.1 AT Driveline model

表1 档位与离合器状态Table1 Gear and clutch status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关于变速箱结构部分建模详细,而轮胎等模块做了简化。由于实时仿真目标机计算能力有限,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保证其在仿真步长小于1ms时不发散。因此,对此模型1-6顺序升档过程进行了仿真(液力变矩器始终闭锁)。图2和图3分别指示离合器控制信号和节气门开度的控制信号;图4指示1-6顺序升挡过程中变速箱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图5则指示换挡过程中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大小。

图2 离合器控制信号Fig.2 Clutch control signal

图3 节气门开度Fig.3 Opening degree of Throttle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1-6顺序升档过程中,输出转速会出现小的“凹坑”,这是由于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结合分离的叠加时间过长所引起的。离合器扭矩波动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而,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变速箱的换档过程,因而可以用于实时仿真。

图4 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Fig.4 Input speed and output speed

图5 离合器扭矩Fig.5 Clutch torque

图6 整车集成模型Fig.6 Model of Vehicle Integration

2.2 模型集成

由于已有的汽油机整车模型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其发动机部分,因此有必要将其中的传动系模型替换掉,用以满足TCU开发的需要。前文已经提到,利用AMESim添加能与Simulink集成的接口。此外,由于使用AMESim建立液压控制模型具有较大难度,因此对其做了简化,并在Simulink环境下来实现。如图6所示,驾驶员、发动机及变速箱和整车模块均已集成到模型中。图中黄色图标则指示模型与Labcar硬件系统的接口。此模型可通过Matlab/Simulink的RTW生成实时代码,下载到实时目标机中进行仿真。

3 实时仿真平台集成

3.1 硬件及软件配置

基于Labcar系统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由软件、硬件及信号接口组成。图7和图8分别表示了本硬件在环平台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软件部分用于汽车模型的创建和修改,实时仿真的控制,信号的排序及硬件的驱动。

硬件部分主要由上位机(HOST PC)、信号测量与产生模块(SGMM)、实时目标机(RTPC)、TCU、信号采集模块以及执行器电磁阀等组成。

Host PC:用于实时修改汽车模型及配置硬件板卡,并下载模型至RTPC,并实时监控模型运行状态;用于控制驾驶员输入,并记录和标定控制器参数。由以上可知,HOST PC并不是硬件在环仿真中的一环。

SGMM:由一系列硬件板卡和接口组成。它具有以下功能:测量电磁阀电流或占空比并转化后送给RTPC(模型);模拟传感器信号并传递给TCU硬件。

RTPC:RTPC运行系统模型的实时仿真计算,并接收HOST PC发出的驾驶员信号、SGMM模拟的TCU控制信号给模型。

TCU:TCU从SGMM获取所需的档位、转速等信号,并经过其算法控制输出电磁阀所需信号。

电磁阀:电磁阀作为实时仿真平台的负载。TCU和总线接口:用于TCU标定,诊断和刷新程序,并采集CAN信号等。

Figure5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结构Fig.5 Hardware in a simulation platform structure

Figure6 硬件在环系统工作原理Fig.6 HIL system works

3.2 信号关联及硬件板卡配置

RTPC中运行的模型需要从HOST PC提供的驾驶员信号,和电磁阀电流、占空比等信号,并将转速等信号输出。这均需要配置软硬件接口。

由前文可知,Labcar软件为Simulink提供了与Labcar硬件的接口。图4中所示黄色图标则是模型与Labcar硬件的接口。需要将其与硬件板卡的各个通道相连。只有硬件板卡配置正确,并且各个信号做了相应的关联才能开始仿真并验证。

4 测试和验证

为了验证所搭建的硬件在环平台的有效性,需要将仿真测试和实车测试的结果比较。众所周知的是,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重现实车测试的工况。具体过程就是在实车上测试1-6升档和6-1降档,并记录节气门开度、换档手柄信号和刹车信号,再将其所为仿真测试的输入,测试相应输入下仿真测试的结果。

如图7所示为节气门开度和刹车踏板输入,由于刹车扭矩不是UAES公司TCU的一个控制参数,因此图7所示的刹车踏板输入只能指示是否有刹车动作,而不能表示刹车扭矩的大小。这也间接导致了两者刹车降档过程的较大区别。

图8为在相同的驾驶员输入下,变速箱的换档过程,其中8指示的是空挡。

图7 驾驶员输入信号Fig.7 Driver input signal

图8 换档曲线Fig.8 Curve of Shifting

由于仿真模型精度有限,并与实车有一定的差别,导致变速箱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也不一样,这也间接导致了换档过程的区别。图9和10分别指示的是仿真测试和实车测试的变速箱输入转速(发动机转速)和输出转速。由图中可知,数据记录的起点时刻,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图11指示的则是由EMS得到的发动机扭矩。

由以上结果对比可知,硬件在环仿真和实车测试的换档过程具有相似性。输出转速和发动机扭矩波动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因而,此为六档自动变速器搭建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能够运行稳定,并用于TCU开发。

图9 输入转速Fig.9 Input speed

图10 输出转速Fig.10 Output speed

图11 发动机指示扭矩Fig.11 Indicated torque of the Engine

5 结论

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硬件Labcar系统和已有的汽油机整车模型,建立了适用于TCU开发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首先,建立了能与已有车辆模型集成的传动系模型,并与已有硬件系统进行集成,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进行了实车测试和仿真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能够模拟变速箱工作的某些工况,能够用于TCU开发和逻辑功能验证。

[1] Watechagit S,Srinivasan K,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Shift Hydraulic System for a Stepp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SAE Technical Paper:2003-01-0314.

[2] 李君,谢先平,基于实时HIL联合仿真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TCU快速开发研究,汽车技术,1000-3703(2010)11-0007-06.

[3] X-Y Song,Z-X Sun,et al.Modeling control and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of an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February 1,2010vol.224no.2 143-160.

[4] Asif Habeebullah,Zheng Q,et al.A Closed-Loop Drive-train Model for HIL Test Bench.SAE Technical paper:2009-01-1139.

[5] Quan Zheng,Chung Woowon,et al.A Hardware-inthe-loop Test Bench for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s Software Quality Validation.SAE Technical paper:2007-01-0502.

[6] Quan Zheng,Asif Habeebullah,et al.A 6-SpeedAutomatic Transmission Plant Dynamics Model for HIL Test Bench.SAE Technical paper:2008-01-0630.

[7] 黄宗益,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原理和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8] 刘修骥.车辆传动系统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45-70.

[9] ZHANG Y,CHEN X,JIANG H,et.al.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dual-clutch automated lay-shaft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0]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005,127(2):302-307.

[11] 仝鑫.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及仿真[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2] 叶明.机械自动变速传动建模与仿真及试验软件开发[D].重庆:重庆大学,2003:23-27.

猜你喜欢
实车变速箱离合器
实车碰撞试验牵引系统钢丝绳疲劳损伤问题分析
基于手机蓝牙的奥迪A4L发动机故障设置系统设计
基于WiFi的奥迪A4L发动机故障设置系统
带你走近一个你不知道的自动变速箱
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技术讲座(一七○)
浅析农机用变速箱壳生产工艺的改进
基于LabVIEW的DCT变速箱发热功率测试系统
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故障分析(下)
汽车离合器常见故障诊断分析
轻型车油耗和排放的建模及参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