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花街 呼吸春天

2014-01-09 20:26洋光摄客
旅游 2014年1期
关键词:花街金桔花农

洋光摄客

难以割舍的春节民俗

在中国的南方——珠三角有一个独特的春节民俗“行花街”(音:hǎng fā gāi,在粤语中,“行”就是“逛”的意思)。或许我们已经淡忘了许多习俗,比如春节前,曾经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聚一起放鞭炮、包油角、炸煎堆等等。现在每到春节前后,更多的老广纷纷开始逃离身边这座“繁华又忙碌”的城市,去外面寻找那梦想中的“年味”,而唯独“行花街”却一直得以传承,因为老广们始终认为,只有“行过花街才算过年”。而在珠三角众多“花街”里,尤其以广州的花街最隆重、最热闹。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花街”开始被改称为“迎春花市”,“花市”里摆放的也不仅仅只有曾经的“广州三大年花”(金桔、水仙、桃花),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贵花卉也开始云集于此。

珠三角地处亚热带,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花卉常开。而广州自古以来就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素来就有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习惯,这或许就是当其他南粤风俗都已经渐被遗忘时,而“行花街”依然得以留存,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行花街”的由来

广州花市亦称“年宵花市”,旧时还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大约到19世纪60年代初期,分散的花市基本固定在春节的前几天,清朝光绪年间冯向华有首《羊城竹枝词》:“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除夕案头齐供奉,香风吹暖到人家。”形容的就是当时的景象。

广州大规模的迎春花市定型于1920年以后,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历经除夕到新年初一的凌晨才结束。上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广州的中心花市都在浆杉路,随着改革开放、广州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需求,现在广州各城区到春节都有迎春花市,方便市民及游客就近逛花市。

人如潮水花似海

目前,“迎春花市”一般开始于除夕前一个星期,这时花街会禁止车辆通行,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建售花的棚架和摊档,棚架一层层沿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每个花市的出入口处,还会搭起绚丽辉煌、雄伟壮观的迎春花市牌坊。花农预早几天就开始把一些大盆的花木陆续运来,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开市。那时十里花街上张灯结彩,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们看花、买花、卖懒(是广东的一种风俗习惯:小孩子都会被家长叫出去玩,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同时也可以把身上的懒虫“卖”掉,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面勤勤奋奋,不断进取),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很多花农吃住都在花市。到了除夕晚上,花市开始进人高潮,那场景可以说是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红紫纷华,让人眼花缭乱,此时置身迎春花市真是“人如潮水花似海”。南国独特的年味,此刻达到极致,直到农历新年钟声敲响时,人们才慢慢散去,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拍卖,不留一点剩余。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捡到了很好的便宜货。于是乎人人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在广州有首脍炙人口的民谣就这样唱道:“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最能描述广州人除夕夜逛花街的盛况。

“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广州的花街,可不是普通的人造景观,也不是人为的城市名片,更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广州花街是一个巨大的鲜花买卖市场,它是广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节目,它更是广州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过年逛花街跟“饮早茶”这些习俗一样,是广州人独有的文化现象。

行花街买意头

在传统的老广心目中,过年一定要买盆金桔,买盆水仙,当然再来一株桃花更好。为何珠三角人民对这几个品种情有独钟?不是因为他们是懂得赏花的雅士,而是因为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鲜花更能表达世上最美好的祝愿。南粤人过年一定要把“意头”这个东西搞得淋漓尽致。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以外,更已经成为广州人过年希望“行大运”的标志。行一下花街,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气,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所以花街适合任何人士去一趟。花街是一个充满欢乐喜庆的大海洋,一年之中,逛花街就是广州人走在街上觉得最放松的时刻。

一旦进入迎春花市的牌楼,就算开始正式逛花街。听老广们讲,买年花是不能随便的,有很多讲头的,其中最传统的当数“三大年花”了。

金桔,可以说是“三大年花”中的老大,每年花市里销售量最多的就是它,一颗颗金黄色的桔子犹如一个个金元宝挂满绿色枝头,沉甸甸的,有着非常高的观赏价值。但人们喜欢它,主要是因为它象征发财吉利,寓意是“大吉大利”。春节过后,有些人还会用蜂蜜把金桔浸泡起来,可以清咽止咳,治疗哮喘。

水仙,其高雅芬芳、外形清秀,更由于在过去寒冬时,当其他花卉已经凋零时,只有水仙花能够依然傲放,所以一直深得人们喜爱。

桃花,在广州话中的“桃”和“图”同音,“红桃”即意为“鸿图”,商家门前插桃花盼来年大展宏图、客似云来;百姓家里插桃花是祈望来年转鸿运、人脉如桃花般满树芬芳;男女青年插桃花,则希望来年能走桃花运,找到称心如意的的伴侣。

当然,花市里除了“三大年花”外,还有很多其他好意头的花卉。比如“银柳花”取其语意“银留”的意思,代表年年有余,而且花农很有心思,把银柳染成桃红、金黄、果绿、银白色,买上一束回家,插在客厅,既有“意头”,又有看头。

“吊钟花”是花市最常见的品种。“道是鼎湖山上采,一苞九个倒悬钟”,就是指吊钟花,其花白里透红,形似吊钟,故称吊钟花。家里插吊钟花,表示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一年美好生活的降临,还表示“金钟一响,黄金万两”,在新的一年里发财致富之意。

近几年,随着物流业及栽培技术的发展,花市里除了其他以前传统的茶花、剑兰、芍药、桂花、玫瑰、含笑、海棠、金蛋果等等外,一些国内外的名贵、稀缺花卉也开始纷纷闪亮登场,

牡丹自古以来就寓意吉祥富贵,其花朵硕大,颜色艳丽,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经过花农巧妙调整花期,牡丹也开始能在春节前后绽放,也为南方的新春增添了更多的喜庆。

近年才出现的大花蕙兰和蝴蝶兰,造型独特,颜色素雅清新,有着与众不同的超凡脱俗,同时因其花期长,通常能开满一个月以上,成为花市里的一朵奇葩,在商家的大力吆喝下,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除了盆栽外,花市里也有不少散花销售,玫瑰、剑兰、菊花、百合、黄金果、康乃馨……有的连名字都叫不上,可以单枝选购,也可以随意组合,一切只要你喜欢就可以。

借用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两段话:

“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许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

广州的春节是用花砌成的。广州人过年不吃饺子,广州人过年要逛花街。 除夕夜,广州的迎春花市,到处灯火辉煌、五光十色、人流如海、鲜花如潮。花市里的每个人眼里看着花、嘴里说着花、手里举着花、肩上扛着花,形成了一道流动的花海,南国独特的年味,此刻达到极致。

猜你喜欢
花街金桔花农
【世界最美街道】系列
九曲花街
我是“金桔王”
情人节
金桔
从桃花源到花街:徐则臣对乡土乌托邦的继承与重建
花农
伪君子
伪君子
年桔止咳又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