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会 存留在陕北民间的水陆法会

2014-01-09 20:30
旅游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陆菩萨

陕北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这里曾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汇地,是草原文化向中原文明的过渡地带。或许是基于此的缘故,陕北庙宇的组成形式在西北地区极具代表性,基本上是佛、道、儒不分家。

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党岔乡管辖的马坊村,坐落在无定河畔。在陕北以农耕为主的农村有两个神灵尤为重要,一个是马鸣王,另一个是牛王菩萨。人们习惯上把马鸣王称为马王爷,种地务农的农民信奉“马王爷”,是因为马王爷是蚕神,它影响着人们在蚕桑习俗中的生活和生产。他们视牛王为神、菩萨,据说牛王菩萨掌管着人间五谷粮草,都说牛王菩萨神通广大,不仅可以上保人口,下保六畜,还可以预知吉凶,辨明是非,它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里,黄牛的健康非常重要,人们生怕它有个病灾什么的。或许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数百年来,以农耕为主的马坊村人在每年的开春时节都要举行一种和牛有关联的活动“牛王会”。

他们以此祈求得到牛王菩萨的庇佑,祈马坊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保耕牛身躯健壮,无病免灾,健康繁衍。

我与牛王会

我接触牛王会是从2004年第一会的马坊开始的。传统的民俗,丰富的内涵,神秘的水陆法会和宏大的活动场面一下子深深吸引住了我。马坊举办牛王会的时间是在每年农历正月的十三至十五。当地人说牛王会自古就是这个日子,几百年了,要说为什么谁也说不清。

和陕北其他地方相比,马坊周边的庙宇相对较少,因为大家都是供奉牛王。我连续跟了九年牛王会,也算是跟着牛王走了一个轮回。一年一个村庄,一年一个地方,有晴天的,有阴天的,有雨天的,有雪天的,有山坡上的,有山沟底的,也有在那高高的山顶之上的。一年一地,风雨交替,这正是牛王会最吸引我的地方。环境的更替给牛王会增添了一份神秘,变换的人流中无数张新面孔的出现,在无数次的惊叹之余也带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在这九年之中,要算第五会的李三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了。

第五会李三湾

为了能全程感受牛王会,我在正月十一便赶到了李三湾。

李三湾是一个坐落在黄土高原中不起眼的小村子,沟壑之中稀散的窑洞,像是随手在高原中洒落的粒粒豆子,村子小,空地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远望,只见山峦起伏的高原被大雪覆盖,白雪皑皑,好一派北国风光。

下山路上的积雪被人清扫过了,露出两行清晰的黄土,不时有三轮车、摩托车载着人在路上飞驰而过,路边的彩旗一直把我引到村中心空地的佛堂跟前。

一个有四孔窑洞,有围墙和简易院门的地方是旧学校址。我在这里找到了牛王会的总会长说明来意,他指派专门负责接待的纠手(办事的人)把我安顿在一家条件稍好的人家。

当天夜里,天空中又飘起了雪花。早晨快8点半了我才从暖暖的被窝中起来,吃饱喝足,收拾好相机开始在村里晃荡。

牛王的佛堂里已经布置妥当,棚内挂满了水陆画。水陆画是佛教举办水陆法会时所用的神像画,内容丰富,是佛教世俗化后所形成的一类宗教图像。老会长刘起成说:“牛王会一直供奉的水陆画共有36轴,他记得小时候见过的那些水陆画相当精美,是明代的画,到民国年间一次天火烧了牛王会,牛王会上的銮驾、水陆画等都被烧。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会长王庆红请榆林民间绘画名手万启运和他儿子万德清,为牛王会绘制了布质水陆画全套36幅。文化大革命中有29幅均被毁掉,留下的7幅现保存在华严寺。

在佛堂前面的戏台已经搭建完毕,挂上了剧团的名称,据说请到了方圆百里最好的戏班,已经有人三三两两地坐在戏台前,嗑着瓜子,等待着。从他们携带的行李来看,这三天他们根本就没打算离去。

正月十三一大早,房东使劲推我说,赶紧起来,吃点东西去接牛王了。

去接牛王菩萨约二百来人,有老人,有年轻的后生,有十来岁的孩子,都是清一色的男人。有的坐农用车,有的骑摩托,多数人是步行前往,一行人在赶了几十里的山路后来到位于无定河畔的马坊村。

马坊人早已做好了接待的准备工作,村庄里、公路两边人山人海,山上的华严寺彩旗飘扬更是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家聚集在华严寺等待出行前的仪式。只听得山下炮声四起,霎时间锣鼓唢呐声响成一片,数千人聚集在了山下的彩门前,伞头带着各自的秧歌队逐队拜祭过山门后,直奔华严寺而来。马坊总会的大会长和华严寺的负责人早已等候在那里,此时的华严寺早已被看热闹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大会长带领几个人在殿堂内牛王面前焚香烧起黄表纸,恭恭敬敬地向端坐在殿堂里的牛王通报,意思是说第五会的李三湾今年负责办会,现在他们来请牛王了,看牛王菩萨是否准备妥当,能否启程,里面一通一通地说,外面一遍一遍地唱,秧歌一遍一遍地扭,等所有的秧歌队都在殿前表演完毕,每家的伞头都给牛王唱完颂扬祈盼风调雨顺的秧歌之后,大会长示意牛王说可以启程了。只见会长毕恭毕敬地将牛王菩萨像和真武祖师请出,安放在两个八人抬的楼子里(一种制作装扮得跟亭阁似的木质结构的轿子),离开华严寺下山直奔第五会的李三湾而去,一路前呼后拥,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好是热闹。

在沿途经过的村庄,人们早早的便在村口路边插好香,准备好黄表纸,或三五成群,或数十人跪在路的两边,耐心等待牛王菩萨的来临。忽听有人喊,来了。人们举目望去,只见远远的一行人急促走来,有插着彩旗打前站的摩托车一辆辆呼啸而过。眼见抬楼子(轿子)的人到跟前了,四下顿时响起了震天的鞭炮,人们赶紧点上地上的香,燃烧着手中的黄表纸,纷纷向牛王乘坐的楼子叩头以示敬意;牛王菩萨乘坐的楼子也一次又一次地冲入一堆堆的人群中,冲到每堆香火前,有人随即便加入了迎接牛王的队伍中。他们认为这么做了,便会在牛王菩萨那里挂上号,牛王菩萨便会保佑他们的,可在来年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就这样迎接牛王的队伍越走越壮大,场面也越来越热闹,一直延续到办会的主会场。

到了牛王会场,牛王菩萨算是到家了,人们把牛王接到经堂窑里安放。从此刻起,经堂里必须时刻有专人陪护,我的房东就是经堂窑里的守护者,他说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守经堂窑的,只有像他这样虔诚的信徒才能有资格来守。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四这一天,牛王会活动渐渐进入了高潮。

佛堂的两边分别有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技能风格的鼓乐队,从前一天晚上他们便开始了互相较量,一班吹完另一班起,一音方落一音升;古老的、现代的、传统的、流行的,一曲接着一曲吹,一首连着一首唱,美声、通俗、民歌、酸曲样样都行。他们围着煤炭燃起的火堆,一边唱,一边吹,一边喝着烈性白酒。我非常佩服他们,因为不论男女,都有一副好嗓子,会唱各种类型的歌,而且一唱就是半个来小时不停。

所有来到现场的秧歌队都要在佛堂的正门口“打滚场”(表演)。场上的队员在老把式的带领下卖力地扭打着,他们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扭打技能,另一方面要彰显本村在腰鼓、秧歌上面的实力。这些老把式的年龄大都在70岁以上,他们每次的跳跃都引发人群中啧啧的称赞,人们的呼喊与掌声使得他们兴奋不已,耍起了二杆子越发奋力扭摆。

“老憨了,明咋不过了”(意思是说这些老人因为喜欢闹秧歌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在围观人的鼓动下做一些不切合自己年龄的事,只管今天高兴了,不管明天的死活),人群中传来妇女们的惊叹。

马坊一带的秧歌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里面那些装身子的人是清一色的男子,他们男扮女装,个个头戴彩翎,发裹彩巾,上身穿花布袄,下身着左右开叉裙,一身的清装扮相。

四周的人们早已把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上到不远的土台上,更有甚者爬到了远远的高山坡,一时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响彻山谷。

高原上的九曲

陕北转九曲的地方很多,目的与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是祈求平安。据说谁能够顺利转完九曲,一年四季就会健康平安,大吉大利。

民间还有“转九曲五谷丰登,抱老杆祛病消灾”、“游了黄河镇,一辈子不肚痛”、“转了黄河灯,全家享太平”的谚语。

牛王会的转九曲和别的地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在晚上转,而且白天也转。能在白天看到宏大的转九曲场面在陕北是极为少见的。

九曲活动一般是在牛王会的第二天,伴随着锣鼓唢呐秧歌鼓乐声,会长纠手们带领着秧歌队及执拿佛堂前法器家什的一干人等请诸神、召亡灵、唤乡亲;和尚们在前面走着,诵着经文,似乎在讲述着人生的沧桑磨难,宣扬着佛教文化,感化着四乡民众。

大家先要围绕着九曲外围走上三圈,领头的会长一边唱一边抛洒祭食、米酒,以告慰各方的神灵鬼神,然后伴随着音律进入灯场。一时间,鼓乐声、鞭炮声、和尚们的诵经声以及成百上千的人们的嘈杂脚步声搅在一起,脚下的黄土被无数次踩踏,密密麻麻的人互相间簇拥,五色的彩旗在风中飘展,远远看上去犹如古时的战场一般,鼓乐雷鸣,尘土飞扬,人喊马嘶。

幡场与骑马放赦

幡场一般设在离九曲阵不远的地方,24根朱红色的木棒按佛家的方式插在地里。人们随和尚来到幡场并围成一个大圈,和尚们进入幡场内做起了法事。一个头上戴着像唐僧一样僧帽的和尚在前面手摇铜铃口中念念有词,其他的和尚手持钵盂敲打跟在后面一步一步、一圈一圈,转过每根杆子,反反复复、一遍一遍。就这样不停地走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来到中心的香案前,会长们跪在案前燃香烧纸,和尚们诵经做法,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诚祈菩萨保佑,盼五谷丰登,合社平安。

横山县位于无定河中游,这里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带,长期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骑马、圈村、颂赦书就是融合了游牧文化的习俗,在正月十四晚由专人通宵达旦书写赦书,书写时其他人不得入内,更不得偷窥。人们把书写好的赦书囊装封藏,在转九曲、迎幡、推幡、升大塔等仪式之后,由僧人把写有本会每位村民名字的赦单背在身上,骑马围绕全村社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放出“大赦轮回之重级三光不照之区”之书后,来到幡场放箭,宣读赦书。众人把僧人请置于幡场中央的高台之上,选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接过骑马僧人背袋中的赦文,当众打开宣读。

赦书内容是教育人们在生活中不要计较个人一时得失,而是要追求永久的和平安宁,引导人们向往和平、沟通、随和、挚爱的平等和谐社会,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尾声

热热闹闹的三天过后,食堂可以开戒动荤了,忙碌了三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放开吃饭了,饭菜里不仅有了猪肉而且还多葱、姜、蒜之类的调味品了,吃过香喷喷的饭后人们各自散去。

李三湾的人要负责把牛王菩萨依旧隆重地送回到华严寺供奉。而明年办会的村子在来年正月十三这天要再去马坊的华严寺请牛王。

牛王会现在是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猜你喜欢
水陆菩萨
庄严万象
移动排涝抢险用水陆两栖履带车设计
菩萨
赌徒求佛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佛像面前的菩萨
水陆两栖巴士
生气的狼
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
计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