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2014-01-09 08:05
产权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市场化经济企业

观点集萃

国企改革必须打破行政垄断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9月12日在2014夏季搜狐达沃斯之夜上指出——

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意识形态不清。国企改革的关键不是推行混合所有制,而需要从源头上解决几个根本问题。首先,要打破行政垄断,当企业间市场竞争形成之时,国企便不得不改革,因为想在市场中生存,国企自己就要想办法;第二,要实行政企分开,党管干部必须退出国企领域,国企高管应该类似于职业经理人身份,不能既是官员又是企业家,目前对于国企高管还保留政府任免权,并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第三,历史决议要落实,比如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等。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国企改革才能有实质性进展。

房地产业:找不出衰退的理由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9月11日在2014网易达沃斯之夜圆桌讨论上表示——

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市场波动就否定房地产的地位,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是谁想否定就能否定的,它现在仍然处在上升期。整个国民经济当中60%~70%的产业是跟房地产连在一起的,没有这个行业,与之相关的行业全部受到影响。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日不落”行业,因为到今天为止找不到它的替代品在哪里。这个行业你想让它衰退,到现在为止我们找不出它衰退的理由。

不能让政府代替市场规律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在9月11日2014夏季达沃斯“亚洲商业环境”论坛上表示——

所有政府都应当承认市场的重要性,不能让政府来代替市场规律。大家可能担心贫富差距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需要政府出手监管,但监管必须是适度的,自由市场可以在良好的监管体系下发挥作用。无论在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我们希望对市场重要性的认同能够带来更大的进步。

到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

经济学家李稻葵9月9日在《对话》录制现场预测——

2013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突破口,对外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和美国一起进入到对外投资的千亿美元俱乐部。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站在全球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在全国各地控制企业决策。2013年美国对外投资的额度,达到3383亿美元。目前我们的储蓄率是50%,美国在10%到15%左右,基于这两个数字,比较保守的讲,到2025年,或者10年左右时间,中国经济总量能够赶上美国。2020年到2025年之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赶超美国。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U型的挑战

经济学家李稻葵9月10日在2014夏季达沃斯“全球经济最新动态”论坛上发表演讲——

过去的两个增长引擎是出口加房地产市场,这两个增长引擎正在逐渐淡出,新的增长引擎正在逐渐到位,这恰恰揭示了为什么中国经济在减速。我认为目前的减速是暂时的,换而言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U型的挑战,即从10%的增长率降下来,降到7%、7.5%之间,如果这些改革都能够成功的话,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会比现在的基础有所增加,因为中国的人均GDP现在只有美国的19%,中国仍有巨大潜力进一步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第一是基于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第二是私人消费,第三是大增长引擎,是我称之为中国经济的绿色化、中国产能的绿色化,从钢铁到石化、到电力行业发电,所有这些行业都需要巨额投资来升级其生产能力。

垄断要辨别地看,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9月11日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接受采访时说——

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已有共识,即对电网进行拆分,或横向或纵向。这样的改革方案其实没有什么新意,以往是竞价上网,现在发现不靠谱,退而求其次,选择“多买家多卖家”的改革方案,也就只能对电网“开刀”进行拆分。改革成果一看价格、二看服务。目前中国电网的服务水平已经在国际最高,而电价则由政府定,因此电力体制改革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价格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备受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垄断,电网是自然垄断,垄断要辨别的看,如果垄断效果很好,就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退出宽松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9月5日在此间出席活动时表示——

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欧元区及日本经济则转弱。全球经济表现冷热不一导致各国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要确保有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低通胀环境及适当的货币政策去抵御美国退市的冲击。中国难免会受退市影响。不过庞大的盈余、低通胀环境以及强劲增长可以帮助中国有能力抵御美国退市的冲击。

国企改革要甩开“闲不住的手”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朱振鑫9月9日为腾讯网撰文表示——

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什么?不是企业,而是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过去的国企改革主要集中在代理人一方,即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国企运行效率。但十多年下来,很多国企的效率依然低下,人浮于事、无效投资比比皆是,问题并不在代理人,而是在委托人。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是去行政化,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主体。这个过程成败与否取决于两个关键条件:外部条件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内部条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比如,如果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国企仍然被“看不见的手”握着方向盘,那么社会资本怎么会愿意“与虎谋皮”呢?

中国需营造“创新友好型”营商环境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斯蒂芬・科尔曼9月7日接受专访时表示——

中国企业在创新上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初创型企业,首先是文化上的麻烦。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年轻人较少能迈出开创全新事业的第一步。可以认为这种传统文化不是“创新友好型”。目前来看,许多处在创业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料理“关系”,即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这也增加了新开办一家公司的难度。考虑到即便不是所有创新都来自于新创设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确实是大量创新的发源地,在让创业型企业更容易起步方面,中国还需要继续改进。理想中更加“创新友好型”的政策环境是即使企业对政府很陌生也没关系,也不需要看政府脸色行事。

利率放开只是利率市场化三部曲的第一步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8月20日接受《金融街会客厅》专访时表示——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媒体经常讨论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放开的问题。利率市场化有三个含义,一是放得开,二是形得成,三是调得了,三个含义都实现了,这才是真正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目前看来利率市场化就第一步来说似乎已经基本完成,就一步之遥了,而第二步市场正在发育形成之中,第三步刚刚开始起步。

应努力提高潜在增长率而非刺激需求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9月4日在北京表示——

针对需求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源于对形势的误判,最终的结果将是南辕北辙,可能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增速放缓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中国独有的。而且目前减速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任其自然发展还会再减下去。关键是要认清是什么导致了减速,到底是供给还是需求的问题。如果采取刺激政策而不是改革,那就是判断失误。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潜在增长率。解决方案应该是针对供给方,努力提高潜在增长率,而不是刺激需求。

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品牌创新要结合

经济学家厉以宁9月1日在“中国品牌经济高峰论坛”上发言时表示——

企业和企业家要永远保持信心。不要问市场有多大,市场不是静态的。市场可以创造,市场份额可以扩大。前提是企业要用新观念、新方法,这就必然涉及企业的转型问题:技术、管理、营销、企业和客户之间关系等都需要转型,要将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品牌创新三者结合起来。

坚持产融结合才能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锡良在8月16日在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成立大会暨金融服务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每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有一点是共同的,或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总量上不匹配;或结构上不匹配;或期限上不匹配;或收益不匹配。其实质是产融脱节,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过度分离。坚持走产融结合之路,金融始终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防范金融危机、降低金融风险,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产业融合视角,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打破社会垄断,开放金融市场;扩大内需,发展消费性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perspective

猜你喜欢
市场化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