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关心战士的四个误区

2014-01-11 13:57邓海军
政工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考学基层干部战士

●邓海军

走出关心战士的四个误区

●邓海军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关心体贴战士,为战士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心实意地关心战士的成长进步,是应尽的基本职责和岗位要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干部把战士放在心上,战士就会把单位挂在心里;干部越是关心战士,战士就越会尽心工作。道理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具体操作起来,一些基层干部却往往把握不住,不自觉地陷入思想行为的误区,导致关心偏了向、变了味。

一要走出把小恩小惠当作关心的误区。一些基层干部尤其是连排职干部,因为自身资历较浅,觉得自己位卑权轻,手中没有多大权力,为战士解决不了多少实际困难,帮不上多大的忙,往往通过小恩小惠来表明自己在关心战士。有的今天请几个战士吃一顿饭,明天找几个战士喝一顿酒;有的甚至钻原则的空子,打擦边球,多给几天路途假,少排几班深夜岗;有的对于超出自己职权范围、不能直接“拍板”的事,对上积极请示疏通,忙于通风报信,在战士面前表现出一副“恩人”姿态,等等。“利小者必害于大”,如此小恩小惠使原本纯洁和谐的内部关系变得庸俗化、势利化,其可能会博取战士一时的感谢和信任,但不可能让战士死心塌地地追随你。一旦有一天,你给了其他人同样的“恩惠”时,战士就会在潜意识里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原来你并非真正地关心他,从而很快失去信任的基础。

二要走出把表彰奖励当作关心的误区。一些基层干部在评功评奖时,经常为了安慰一些转不了士官、当不上骨干或入党、评残、考学等个人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战士,靠表彰来稳定情绪,用奖励来代替思想工作,且美其名曰关心战士;也有一些基层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表彰奖励的目的意义,将表彰奖励看成是自己手中的特权,作为拉拢战士、笼络人心的方法手段,随意降低表彰奖励的标准要求;还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表彰奖励才是实实在在对战士的关心,无论是对其在部队的发展,还是将来就业安置都大有好处,于是想要关心谁,就想尽办法多给谁表彰奖励。如此等等,最终往往会引发矛盾和不正之风,导致“暖了个别人的心,凉了多数人的心”的严重后果。事实上,表彰奖励作为肯定战士成绩、宣扬好人好事、扬善抑恶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组织行为、集体行为,要始终坚持表彰奖励的标准要求,严格评选的程序方法,切实取得“奖励一个鼓舞一片”的良好效果。

三要走出把不批评指责当作关心的误区。一些基层干部觉得平时与战士关系不错,担心批评会伤了彼此感情,往往脸拉不下来,话硬不起来;有的觉得批评指责多了,怕引起战士误会,认为自己不关心他,是与他过不去,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思想上有想法,行为上有抵触;也有的觉得批评指责战士,会丢了战士面子,挫伤工作积极性。于是,当战士犯了错误时,在一些本来应该严肃批评甚至严肃处理的事情上,搞起了“下不为例”无原则的虚招,耍起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怪招,事后还大言不惭地自我表扬一番:“不是我关心你,你早就该如何如何了”。事实上,严才是爱,松恰是害。总以“下不为例”宽恕、纵容战士,不仅害了单位的整体建设,也害了战士本人;总想做“老好人”的干部,一时可能避开一些矛盾,却埋下了危害部队建设的隐患。批评指责,是一味苦口的良药,也是对战士真正的关心,当战士犯了错误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恰如其分地批评教育,真心实意地帮带纠治。

四要走出把有求必应当作关心的误区。一些基层干部对个别战士关爱有加,战士有什么需求,来者不拒,总是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小处从衣食住行到探亲休假,大处从立功受奖到考学晋职,事事关心,无微不至;有的甚至对战士所提的一些非分要求,明知不能满足也迁就,以牺牲原则利益息事宁人,不敢站出来理直气壮地予以拒绝,生怕落下个不关心战士的“罪名”。其实,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了一个需求又会产生另一个需求。如果干部事事包办,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一则易使一些战士产生对干部的依赖,遇到问题不是自己先去想办法、拿主意,而是一味地寻求“关心”;二则虽然一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也扩大了他们贪名逐利的胃口,最终势必会害了他们。因此,基层干部要正确看待战士的需求,对于那些和组织目标一致的需求,确实需要组织关心、帮助解决的,干部要主动靠上去,竭尽全力满足实现;而对于那些不合理的需求,则要敢于拒绝,给予恰当的引导教育甚至严厉的批评。

【作者系75559部队政治处主任】

猜你喜欢
考学基层干部战士
咸宁咸安 建立党员干部考学制度
沙漠中的“战士”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鸡蛋战士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广东佛山:远教“三举措”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考学工作取得实效
无名战士有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