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及破碎地层对桥梁桩基成孔的影响及处置措施

2014-01-12 02:47张正星
山西交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粉质成孔风化

张正星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12)

1 工程概况

汾阳至邢台高速公路榆社至和顺段穿越太行山腹地,其中后沟大桥全长688 m,上部结构采用40 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柱式台,肋板台,桥墩采用实体墩,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1.5 m,桩长26~44 m。

2 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

桥址位于山间河谷区,微地貌为黄土冲沟、谷坡,谷底覆盖Q4冲洪积物,两侧桥台覆盖Q3黄土、Q2粉质黏土。经钻探揭示,桥址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物、上更新统Q3风积物、中更新统Q2洪积物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沉积岩构成。Q4地层岩性为砂类土、碎石类土及粉质黏土,分布于河谷表层。砂类土(粉砂、中砂、砾砂),褐灰、褐黄色,稍密结构,潮湿状态;碎石类土(角砾、卵石),稍密—中密结构,潮湿—饱和状态,颗粒成分以灰岩、砂岩为主,混合土充填,最大粒径8~13 cm;粉质黏土,黄褐—浅红色,可塑—硬塑状态。Q3风积黄土,褐黄色,稍密结构,稍湿状态,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发育,具Ⅱ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厚度5.0~8.4 m,分布于东侧桥台及谷坡。Q2地层岩性为粉质黏土、粉土与薄层砂类土及卵石。粉质黏土,黄褐—浅红、棕红等色,可塑—硬塑状态为主,含钙质结核及铁锰质薄膜;粉土,黄褐—棕红色,中密—密实结构,稍湿状态,厚5.3~6.5 m;砂类土(粉砂、中砂),中密结构,潮湿状态,厚2.6~4.4 m;卵石,中密结构,潮湿状态,颗粒成分以砂岩为主,混合土充填,最大粒径10 cm。C3t地层岩性以泥岩、砂岩及灰岩构成。泥岩,褐灰—黄褐色,全—中风化状态。全风化地层呈坚硬黏性土状,含强风化碎块;强风化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及短柱状;中风化地层为泥质结构,层理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及长柱状;砂岩呈黄褐、浅灰、褐灰等色,强—中风化。强风化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及短柱状;中风化地层为细中粒结构,层理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及长柱状;灰岩呈褐灰色,中风化,结晶结构,层理构造,节理裂隙发育。

物探解译推断,沟底范围为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

3 岩溶及破碎地层桩基成孔的影响

公路桥梁施工中,桩基成孔的方法通常采用人工挖孔和机械成孔,机械成孔又分为正循环钻进成孔、反循环钻进成孔、冲击钻进成孔、冲抓钻进成孔、螺旋钻进成孔、振动冲进成孔。

根据以上的地质情况和桩长,采用人工挖孔,会面临塌孔危险,甚至危及挖孔工人的生命安全。采用机械挖孔,极易出现塌孔现象,甚至在桩基灌注过程中再次塌孔造成更大的浪费,并给桩基工程造成质量隐患。采用其他机械成孔,必须有循环泥浆才能完成,但在这种破碎地层及岩溶地区,泥浆随时都有可能渗漏,一旦漏浆就很难堵漏,在本项目实施中曾发生1根桩3~4次漏浆塌孔现象,给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和隐患。

4 注浆方案的提出及浆液配合比设计

4.1 注浆方案的提出

针对后沟大桥桩基成孔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桥位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所有可能塌孔漏浆的桩位先进行钻孔注浆,然后再进行桩基成孔施工的处置方案。

4.2 浆液配合比设计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注浆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浆液黏度低,渗透力强,流动性好,能进入细小的裂隙和粉、细沙层,浆液可达到预想范围,确保注浆效果;可调节和控制浆液的凝固时间,以避免浆液流失,达到定时注浆的目的;浆液稳定性好,结合率高,强度大,长期存放不变质,货源充足,价格低廉[1]。

根据以上的要求,在设计配合比时主要考虑了以下3点:a)浆液的黏度,在钻孔桩渗漏后,注浆主要起到填充的作用,所以浆液一定要能够进入岩体的细小裂隙,并把这些裂隙尽量填满;b)浆液的强度,因为地下是岩溶破碎区,所以浆液的强度也很重要,如果把破碎的岩石有效地黏结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强度,则无疑能保证桥梁的地基坚实;c)造价不能过高,一开始我们也考虑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双浆液凝结时间可控,堵水效果明显,但强度较低,造价高,综合考虑选择添加适量速凝剂的水泥浆方案。试验配合比及性能见表1、表2。

表1 注浆理论配合比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表2 注浆配合比性能比较

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择固体体积率较高、黏度稍大、强度较高、凝结时间较短的配合比,即:水泥∶速凝剂∶水=1∶0.03∶0.80。

5 注浆技术方案及工艺

以后沟大桥右8号墩为例,该桩基设计深度为30 m,选取对角桩位右8b—0和右8a—1为钻探注浆位置,钻探及注浆深度为38 m(设计桩底之下8 m)。

5.1 钻探

用130 mm钻头开孔,钻至完整基岩5 m后,右8b—0号孔和右8a—1号孔均钻探至11 m时变径为91 mm。用91 mm钻头,钻至设计深度(38 m)终孔。

5.2 孔口管制作及浇筑

注浆管采用的是φ50的PPT热熔管(全孔下管),受注段(11~38 m)加工成花眼。

5.2.1 花管制作

用φ10的钻头进行打孔,每隔约10 cm打1组孔,然后在两孔中间转90°方向再打1组。花眼打好后,要检查整个管是否全部贯通,必须保证贯通以利于在不同深度的注浆流畅。

5.2.2 下管及浇筑

用热熔器将花管与接手焊接,一根一根依次下入孔内,变径深度处在管的外面缠绕一定厚度的编织袋(直径小于130 mm)并用铁丝绑紧,变径深度之上焊接未打孔的PPT管(12 m)直至露出地面大于30 cm,在其与孔壁之间放入20 cm厚砾石,以堵塞大的缝隙,然后放入30 cm厚黏土,防止浆液大量渗漏。最后灌入水泥比为1∶1.2~1∶1.5的水泥浆,浇筑长度为大于5 m。为了加速固结,在浆液中再加入2%~5%的速凝剂。

5.3 注浆

采用图1所示的进行孔口管浇筑及注浆。

图1 孔口管浇筑及注浆示意图

5.3.1 浆液配置

采用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浆灌注,在浆液中加入水泥重量2%的速凝剂,使注入的浆液尽快凝固。

5.3.2 注浆

注浆及间歇注浆前必须用清水洗孔。洗孔时流量较大且无压力时应立刻停止该工序。并根据实际情况,后沟大桥右8号墩进行间歇注浆来控制注浆量,经过灌注8 h,间歇12 h的多次间歇注浆后,最终在右8b—0号孔灌注到468.8 m3、右8a—1号孔灌注到539.4 m3时,孔口压力均达到1.5 MPa,且稳定10 min之上,结束该孔的注浆施工。

5.4 成桩验证

在注浆结束2 d后,采用冲击钻进行桩基施工,再也没有出现漏浆现象,说明采用的注浆方案切实可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6 结语

通过和榆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说明在地层破碎及岩溶发育地区进行桥梁桩基施工时,可通过地基预注纯水泥浆来加固围岩,加快桩基施工进度,同时回避桩基成孔风险。

猜你喜欢
粉质成孔风化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在既有线市政道路桩基施工中冲击成孔的应用分析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孔技术探讨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
基于图像的风化仿真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