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2014-01-12 08:59李书领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青年教师高校

李书领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指出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的不足并探讨了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强化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去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教育部去年10月又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视。

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由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道德要比其他职业道德要求更高, 而作为培养人才乃至高级人才的最后阶段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则尤为重要。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不仅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还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批青年教师走到高校教学的讲台上,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和某些社会思潮的影响,个别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和水平。所以, 在高校的建设中应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一、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是当代青年中比较优秀的群体。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他们政治思想觉悟较高, 是非观念明确, 关心国家大事, 在教育实践中热爱关心教育事业,表现出了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乐教,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但是, 在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身上, 师德修养、思想素质等方面也还存在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

(一)在岗不敬业,敬业精神下滑

有的青年教师仅仅把教学科研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不提高学术水平,无心钻研业务,从教敷衍了事,上课得过且过,教学方法单调,内容照本宣科,考试前给学生划范围、勾重点、列提纲, 考试时对学生的舞弊行为任意放纵;不重视因材施教, 治学不严谨, 投机取巧, 弄虚作假, 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 在学生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甚至有的青年教师上课迟到或提早下课,上课时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上课时无精打采,衣冠不整等等。这些都是不敬业的表现,是敬业精神的萎缩。

(二)注重个人功利,职业信念淡化

有的教師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学校工作需要,缺乏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还有个别教师他们捧的是教师的饭碗, 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 校内养精蓄锐, 校外满头大汗, 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校外, 而将本职工作当成了“第二职业”,这些教师由于追求实利, 使他们对教师职业追求目标降低, 职业信念不坚定, 职业尊严感、荣誉感、责任感淡化。更有甚者, 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对终身从事“教师职业”思想不稳定, 这山望着那山高, 患得患失,牢骚满腹。

(三)教书不育人,关爱学生不够

一位好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 更要给学生传授做人的原则,陶冶学生的品行。但是, 部分青年教师不能把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将专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的一技之长。因此部分教师的工作范围只限于课堂, 满足于课堂教学,甚至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如旷课、迟到、打磕睡、看其它书籍等不闻不问,对课外学生违纪现象视而不见。只注重传授知识,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影响了育人质量。认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心理障碍排除、个性特长发展等问题不闻也不问, 甚至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冷漠、歧视。

(四)认识不到位, 理论修养不高

高校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也是道德建设的教育者。作为高校的教师本应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但有些青年教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自身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认识模糊,对师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自我修养的道德实践中表现出困惑、迷茫;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个人主义滋生, 集体意识淡漠, 注重功利的目标和追求, 淡化了对道德理想的追求;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则对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漠不关心,表现在行为上政治敏锐性低, 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 只重视业务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存在不足的原因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存在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思想因素,也有客观的环境因素,是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一)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倾斜

有些青年教师政治热情却不高,理想信念动摇,对整个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感到困惑和茫然,更有甚者就没有理想信念,致使他们的敬业精神下滑,价值取向倾斜,转向世俗功利。在付出与索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陷入误区,甚至一些青年教师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见利则做,不利不做。有些高校青年教师认为在当今社会只有实惠和物质利益才是真的,只有钱才是实的,他们把教学科研工作只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赚钱的工具。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在中国带来了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经济利益以及生活方式等等的变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也在发生变化。金钱开始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想主义,高校青年教师中也不乏这样的拜金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更多地倾向于讲“实惠”和功利化。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面临选择的时候,都较多看重金钱和物质利益,对专业的发展,学科的建设,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心呈现淡漠的趋势。

(三)高校内部制度的影响

青年教师师德状况受高校内部制度影响。各高校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评奖、晋升等规定中,过多地强调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等指标,这些制度客观上对青年教师的造成了误导,使他们误以为高校优秀教师仅在学历、论文、科研成果,而师德的高尚与否无所谓。另外,不少高校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使用、轻培养的片面倾向,对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师德约束机制,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成长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四)把关不严,忽视对进入高校教师的道德考察

前些年随高校扩招有更多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很多高校对进入的教师更多偏重于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考察而很少考察甚至没有对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的考察。高校对教师道德有着特殊要求,本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察,当然也有其客观的原因是道德不容易客观考察,但这并不能作为真正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领导的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从青年教师一进入高校的关口就把好关,对青年教师进校后的职业道德的建设将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甚至是关键的一环,否则一些道德素质较差的进入高校即使再努力培养也可能效果不大。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德建设活动

学校要建立师德建设组织,有主要领导挂帅,制定师德建设工作方案,纳入到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摆在重要位置,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学校重要的建设内容。同时,师德建设组织还应延伸到学院,明确学院党政领导在师德建设中的职责,这样的组织才是完善的。但组织不是摆设,是为了组织、领导师德建设而存在的,所以师德建设组织的生命在于开展各种师德建设活动,落实学校的工作方案。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去抓紧抓好,把它的放在与教学科研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来要求,经过较长时间的建设一定能抓出效果。

(二)加强教育培训, 内化师德规范

一要加强教育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体青年教师进行优良师德培训, 使每一位青年高校教师明确师德规范, 加强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自我约束力。通过实施岗前理论培训强化高校青年教师有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等内容的学习, 加强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和认知,为以后在实践应用打下理论基础。二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内化师德规范。让他们在参与学校师德建设组织组织的师德建设活动中领悟师德规范的意义,体验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从而不断内化师德规范。另外,及时表彰青年教师的进步,注重发挥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 广泛宣传好人好事, 大力營造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这些都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师德的内化。

(三)从小事抓起, 践行师德规范

特定的品质表现为特定的行为,在师德规范方面主要体现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模糊、笼统地推崇某种品质、追求某种境界,与师德建设并无大的裨益。美国的高校教师的师德规范条目不多, 表述上多采用限制性语言, 师德规范的规定很明确、很具体、操作性很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制定了有关的师德规范、制度等, 但在师德规范的要求上普遍存在着空泛、笼统、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些笼统的、空泛的要求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这样我们对师德建设的也就可以从小事抓起,践行师德规范了。要求青年教师规范自己在校园中举手投足,在课堂的一言一行,在这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中践行师德规范。只有这样, 高校教师才能更容易践行师德规范, 师德教育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四)师傅带徒弟润物细无声

道德的养成不在于更多的说教,我们知道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有外在的“他律”向内在的“自律”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这一内因起决定作用。怎样更好地实现这一转化,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润物也是无声的。我们可以选择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的有威望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并通过一定的较庄严的仪式让他们结成师傅与徒弟的对子,然后再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一对一的帮扶,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在以后的共同活动中老教师凭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强的业务素质在青年教师中树立其榜样,其师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就会自动带动和感染青年教师,在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五)完善评价体系, 激励师德建设

学校的师德建设组织不但要落实师德建设方案,强化师德建设活动还要制定一整套师德建设评估体系和师德考核体系,加大对师德建设的检查监督, 定期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进行调查、考核、评比,以此来激励师德建设。在对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做出评价时, 要让学生乃至社会充分参与,让他们来对教师进行考核、评比,以保证考核评比的公正性。对青年教师师德的评价情况要与教师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 并作为评定职称和晋升的参考因素,甚至师德低劣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此来完善激励、奖惩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高校青年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师德是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任, 是先进文化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的教师重要一员的青年教师就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更是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高校才能持续发展,我国的建设人才才能源源不断。

参考文献:

[1]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

[2] 于春华,应中正,武玉红;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北京教育;2013年10期

[3] 武晶晶,朱艳新;对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因素的探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2期

[4] 朱玉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5] 叶志雄;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青年教师高校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