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研团组情报分析能力的学科化服务机制研究

2014-01-13 06:54杨志萍曾艺蓉谌俊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8期
关键词:团组科研人员馆员

●陆 颖,杨志萍,曾艺蓉,谌俊毅

(1.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成都610045;2.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昆明650011)

提升科研团组情报分析能力的学科化服务机制研究

●陆 颖1,杨志萍1,曾艺蓉2,谌俊毅2

(1.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成都610045;2.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昆明650011)

嵌入式学科服务;组织形式;协作方式;科研团组

针对目前嵌入科研团组的学科化服务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对学科化服务在提升研究所科研团组情报分析能力和服务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创新发展提升学科团组的情报分析能力的服务机制,通过对情报分析方法的培训、服务组织形式以及协作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学科馆员构建扎根科研团组内部,以形成学科化可持续服务的模式。

嵌入式图书馆服务是学科服务的延伸,其内涵是将服务融入用户的环境中,以此来支持用户的学习科研,[1]提升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节省用户时间。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嵌入性”上,把人性化、个性化服务融入到服务过程中,提高用户情报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体现了“用户至上”的人本思想。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为科研团组提供科技情报就成为学科馆员将学科化服务嵌入科研用户工作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2]

针对科研用户科研环境的学科化服务对于学科馆员在进行嵌入式服务中的重要意义,需要学科馆员根据用户新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定位,[3]及时为用户提供国内外科学技术、生产建设、科学管理、市场动态等方面的动向和最新信息。同时,根据科研团组的研究方向、人员搭配、特色能力等,通过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关嵌入服务工作,实现科研团组与学科馆员双赢,促进科技情报服务与科学研究的嵌入合作。

1 适合提升科研用户情报分析能力的情报分析方法

为更好的服务科研团组,为其提供最需要的情报产品,仅仅依靠某一学科馆员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科研团组成员也具备一定的情报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水平。因此,将文献情报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分析方法推广到科研团组,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水平,成为当前学科化服务嵌入科研过程,形成机制化的第一步。针对文献情报分析专业知识构成和尽快培养科研人员文献情报分析能力的目的,一般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和基本软件分析方法比较合适在科研中推广。

(1)一般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文献计量学是科技情报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客观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共词分析、耦合分析等,再经过聚类分析研究热点,是一种人为参与更多的分析方法。文献计量学在情报分析中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较强,虽然一般科研人员对于情报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如学科馆员,但是作为文献情报学的基础,科研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一定了解,如果需要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某领域的前沿,则需要形成学科馆员+科研人员的协同机制,即学科馆员对科研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科研人员进行数据筛选,相互合作,最终完成分析任务。

(2)数据库工具情报分析方法。目前,许多大型数据库本身嵌入了大量的初级分析工具,如国外Thomson Reuters的基于SCⅠ数据的引文分析报告、检索结果分析以及ESⅠ(Essential ScienceⅠndicators)等分析工具,国内CNKⅠ也推出基于自身数据库的分析工具。通过这些数据库自带分析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对文献统计、合作发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重要机构/人员等方面进行系统准确的统计分析,使一些文献分析更加方便简单。学科馆员将此类使用方法、操作技巧推广给科研团组,可以使其在短时间内提高计量学分析能力。

(3)基于软件的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通过智能软件辅助分析,可以减少科技情报分析中的劳动量,而且将此类软件嵌入到科研一线工作中,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地运用软件进行数据清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工作,获得具有专业性的情报分析产品。科研人员也能够根据需求,自由地设置软件的各种参数,并对软件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使获得的产品更加符合科研团组不同分工人员的需求。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将TDA(Thomson Data Analysis)分析软件免费向研究院开通,以促进研究所对该软件的应用,提高科研人员的情报分析能力,从而帮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目前,在科研团组推广的文献情报专业分析软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免费软件;另一种为收费软件。CiteSpace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文献分析免费软件之一,采用谱聚类的方法对共被引网络进行聚类,通过Tf*idf、Log-likelihood ratio(LLR)和Mutual information(MⅠ)抽词排序法则从引文的标题、文摘、系索词中抽取名词短语,作为共被引聚类的标识,通过Modularity Q指标和Silhouette指标对聚类结果和抽词结果进行计量,选取最合适结果。[4]TDA是收费软件的代表,它是Thomson公司开发的一种具有强大分析功能的文本挖掘软件,主要是对文本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全景分析。通过TDA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科技文献中发现竞争情报和技术情报,洞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发现行业出现的新兴技术,寻找合作伙伴,为确定研究战略和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目前比较常用的计量分析软件,如下表所示。

表常用的计量分析工具

2 嵌入科研团组的学科化服务组织形式

通过对科研人员文献分析方法的培训,逐步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水平,进而形成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和氛围,为建立嵌入科研团组的学科化服务组织形式提供前提条件。目前,其嵌入形式主要有物理嵌入、虚拟嵌入以及网络组织嵌入等方式。

(1)物理嵌入组织方式。物理嵌入组织是指将学科馆员物理活动嵌入到科研团组中,如学科馆员走访科研团组,或将工作地点搬到科研团组内部,实地为科研团组的科研人员提供学科情报服务,解决其在情报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及时提供各种培训,提供相关情报产品,将学科服务嵌入到科研团组的物理空间中。国家科学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坚持学科馆员走进研究所课题组。然而,物理嵌入组织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使得作为图书馆一员的学科馆员,无法长时间待在科研团组,而科研团组的需求常常是即时出现,需求的时间不固定且对情报产品完成时间相当急迫,这就导致物理嵌入组织方式无法对科研团组的需求进行快速反应。

(2)虚拟组织方式。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摆脱了空间束缚,利用各种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学习和工作。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科化服务嵌入科研团组也逐渐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各种虚拟工作空间,向科研团组提供各种服务。一些图书馆已经构建了虚拟空间,如实时咨询系统、机器人问答系统等,通过QQ、msn等即时交流工具提供科研团组所需的学科化服务,通过虚拟组织的方式提高学科服务的能见度和易用性。[5]然而,虚拟组织方式在服务准确性、有效性等方面仍然与面对面与服务对象交流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增进学科馆员与科研团组成员个人感情方面。

(3)网络组织方式。网络组织方式是学科馆员与科研团组形成知识关联,通过知识结点和知识链接构成一个知识网络组织。网络化的组织方式使学科馆员不再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服务模式,而是将学科馆员作为科研团组的一个现实成员,利用物理嵌入和虚拟嵌入的优势,分别与学术秘书和科研人员、研究生进行交流,为科研团组提供各方面服务。同时,将科研团组与科技情报有关的各种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能够快速、有效地为科研提供科技情报的服务网络。通过该组织方式构建,学科馆员能有效嵌入科研团组,通过与各成员合作,促进之间交流同时将学科馆员专业知识扎根于科研团组,形成科研团组自身的科技情报知识库。图1为科研团组网络组织方式,这是根据不同人员分工而形成的组织方式,是基于互惠预期而发生的双向关系。[6]

3 嵌入科研团组学科服务协作方式

在形成不同嵌入形式的同时,建立符合科研工作需求的协作方式是嵌入式学科化服务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针对协作服务的研究已经逐步开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图1 科研团组网络组织方式

(1)学科馆员与科研团组人员协作。由于世界科学研究模式转变为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科学家需要对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科研信息进行有效收集、管理、分析,最终发现科学问题并进行解决。因此,为形成高效的组织形式,嵌入科研团组的学科化服务需要形成学科馆员与科研团组各成员的协作机制,实现互利合作,最终形成优秀的服务产品。

在协作工作中,一方面科研人员根据自身需要,以个人或团体对学科发展的判断,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各类科研信息源,利用相关情报分析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分析科研人员具体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情报分析技能培训,同时对科研人员所完成的分析产品从文献情报专业角度提供建议。通过科研人员与学科馆员的协作互动,形成以科技情报学为基础、科研需求为向导、科研人员研究、学科馆员参与的学科服务产品。

学科馆员与科研团组相关人员进行协作时,需要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而设定不同的合作目的和方式。科研团组中一般有四种主要的分工角色:①课题组长,主要负责科研团组的发展方向与学科布局;②学术秘书,主要负责协助课题组长管理科研团组日常工作;③一般科研人员,主要负责日常的科研工作;④研究生,主要参与科研团组日常科研工作,并学习相关科学知识。与课题组长的学科服务合作,应将情报信息的准确性、信息来源权威性、信息广泛性等作为服务的落脚点,主要调研课题组长关心科研信息,提供满足其具体需求的情报产品。与学术秘书的学科服务合作,主要利用学科馆员在情报分析、收集、筛选中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学术秘书对于科研团组需求的了解、学科方向理解的优势,形成以学术秘书为主、学科馆员为辅的合作模式,带动学术秘书情报分析能力的提高,形成科研团组学科情报服务长期存在机制。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出“科研信息专员培训计划”,形成了学科馆员与信息专员的协作机制。[7]与一般科研人员开展学科服务合作,主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利用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以期刊、书籍、Ⅰntel网为信息源,提供快速、客观、直接的信息,并进一步形成具有知识价值的情报产品。与研究生的合作主要是在为科研团组提供情报产品时,积极带动研究生加入到情报分析工作中,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质,将文献情报分析能力和带动科研的意义植入其以后的科研工作中。

(2)虚拟学科服务协作。进行面对面交流,此时虚拟学科服务协作就成为有效的补充。利用虚拟嵌入组织方式,通过网络构建服务平台。平台中融合图书馆、网络等相关资源,与学术秘书等合作,利用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形成具有指向性的虚拟服务空间,向科研团组提供各种学科情报产品、情报研究知识资料等,通过即时交流工具与学科馆员实时交流,将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固化为物理保存的信息资源,使情报专业知识成为科研团组知识组成的有机部分,形成科研团组知识资产,促进科研团组各成员的情报分析能力,从而提升文献情报工作在科研团组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开展一线知识化服务项目,为科研团组搭建各种信息服务平台,将科研团组个性化的资源、情报分析方法与学科馆员的个人专业知识储存在该平台,成为科研团组长期的知识资产,进而使学科馆员的能力能够在科研团组持续地发挥作用,最终保证科研团组能够快速地开展各种自身需要的学科化产品。

4 嵌入科研团组学科服务需要注意的方面

(1)嵌入科研团组学科化服务要有针对性。科研团组需求具有集合性、稳定性、专题性的特点。[8]因此,应该根据科研团组对于科技情报的持续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科研团组专注的某一领域进行信息收集、选择符合该领域发展的情报分析方法,实现情报产品与科研团组的一对一对接,体现服务科研团组的针对性。

(2)嵌入科研团组学科化服务要有准确性。科研团组需求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分散性、层次性和阶段性。[8]科研团组通常作为科研工作最小的组织单位,可以说是整个科研的组成细胞,在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要求,这就需要学科服务能够准确地满足科研团组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而为用户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

(3)嵌入科研团组学科化服务要有预测性。在科学研究中,科研团组对于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研究趋势、研究热点等需求是最为迫切的,而且对于一个小领域的前沿趋势研究又是趋势预测分析中最难的。因此,为用户提供准确、有效的趋势预测服务是科研团组学科化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能否将科技情报服务嵌入到项目立项、研究、结题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9]

提升科研团组的学科化服务是嵌入科研学科化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拓图书馆服务模式,促进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增长,实现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课题。科研团组的学科化服务应该从情报分析专业方法培训、学科服务模式研究以及嵌入科研团组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科技情报分析能力,促进学科馆员与科研团组协同发展,形成与科研团组的固化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科化服务能够帮助科研团组在日常科研工作中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实现知识资产的管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情报知识库,为科研团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李彦芝.嵌入科研课题组信息服务模式体系构建

与实现方式[J].情报科学,2012,30(11):1628-1631.

[2]陈仕吉.科学研究前沿探测方法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83(6):28-33.

[3]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1-3.

[4]卫军朝,蔚海燕.基于Cite SpaceⅠⅠ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30(4):70-77.

[5]刘颖,项英.个人信息环境与嵌入式学科服务[J].情报杂志,2010,29(5):188-191.

[6]刘颖.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8-22.

[7]ⅠC2创新支持计划第三期[EB/OL].[2011-05-16].http://www.lib.sjtu.edu.cn.

[8]宋海艳,等.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27-30.

[9]李彦芝,王媛.嵌入科研过程——学科馆员服务的新向度[J].图书馆学刊,2012(8):54-55.

G252.8

A

1005-8214(2014)08-0077-04

陆颖(1982-),男,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馆员;杨志萍(1967-),女,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研究员;曾艺蓉(1971-),女,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图书馆高级实验师;谌俊毅(1979-),男,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图书馆高级工程师。

2013-08-26[责任编辑]李金瓯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情报能力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3C0061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团组科研人员馆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东风汽车股份:海外出口大跨步前进,赶超 2021 年全年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习总书记“下团组”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