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相伴音乐人生——记中国钢琴界传奇人物李名强

2014-01-14 03:02文/晓
乐器 2014年8期
关键词:协奏曲钢琴教授

文/晓 雨

音乐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天使,它超凡脱俗,不染尘埃。音乐是茫茫宇宙中一道明亮的光,它超越时间,融汇于心。音乐是所有学科中最纯净的氧,它不关乎物质,只在精神世界中。“钢琴诗人”傅聪曾说:“学音乐一定要出于对精神世界的崇高向往,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功地献身。”今年78岁高龄的李名强教授,正是这样,用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践行着他的钢琴理想与音乐使命。 他是享誉世界的钢琴教育家,是中国钢琴界的传奇人物。

与琴为伴成就传奇人生

作为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评委会主席,李名强教授可谓是中国钢琴界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上海钢琴协会主席及香港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常驻艺术家”。他曾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多地的音乐学院开设大师班,曾为中国唱片总公司、罗马尼亚Electrecord、捷克Supraphon、中国香港Alpha Omega等唱片公司录制古典唱片,他是美国李斯特协会终身成员和英国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荣誉会员。

1956年,年仅20岁的李名强教授被上海音乐学院聘为管弦系艺术辅导,次年即代表中国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布拉格之春”第三届斯美塔纳国际钢琴比赛。当时,有来自美、法、英等二十个国家的钢琴高手参加比赛,李名强一举夺得了比赛的第三名,使世界音乐界对中国的钢琴艺术水准有了全新的认识。1958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第一届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钢琴比赛上,他旗开得胜,摘得首届比赛的桂冠。1960年,李名强教授第三次出国,赴波兰参加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波兰华沙举行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国际上公认的规格最高、演奏难度最大的比赛,被钢琴艺术界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李名强教授在比赛中,不负众望、发挥出色,在如林强手中名列第四。在当时的中国艺术教育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是中国钢琴界的一个高峰。

作为中国钢琴艺术家,李名强教授的演奏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向世界传递着中国钢琴艺术和国家发展强大的多重旋律。此后,他担任了众多重要国际钢琴赛事的评委,其中就包括他曾经参加的波兰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回首早年的求学之路,李名强教授认为,参加比赛对钢琴演奏者的成长和积累相当重要。艺术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特殊学科,不仅要有老师的言传身教,更需要个人的勤学和思考,要不断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优秀经验,同时也要坚持摸索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在传统的东方教育中,个性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压制,但在艺术教育领域,我们恰恰需要张扬个性。这里的张扬不是哗众取宠、肆意而为、妄自尊大,而是在尊重知识、遵照艺术规律的前提下,避免千人一面,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培育属于中国的风格化的钢琴艺术人才。从这几十年中国钢琴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我们形成了世界上最多的琴童队伍、我们贡献出一批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演奏人才、我们拥有享誉世界而潜心中国教育的师资力量。其实,说个人的经历是传奇,不如说是中国钢琴艺术这几十年的发展创造了历史。只有大环境的影响与推动,才能促成一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个人成就的获得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的综合作用才能实现。

为中国钢琴造就世界梦想

担任国际大赛的评委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作为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评委会主席,李名强教授肩负重任,要协调活动各方的关系,还要关照好他的“老”朋友们。可以说,第三届深圳钢琴协奏曲比赛的13人评审团堪称“大师团”,鲍里斯•贝尔曼、安杰依•雅辛斯基、多米尼克•墨赫莱、阿里•瓦迪等等,德高望重的国际大师汇聚于此,各项服务和安排工作的精细程度自不待言,“如何确保国际比赛的公正、公开、公平”才是李名强教授领衔的评委团最为重视的问题。据组委会介绍,在本届初赛的第一天,评审团在第一次委员会议上,公开要求所有曾在两年之内为本届赛事参赛选手当过老师或者上过课的评委“主动坦白”,顿时有几位评委乖乖地举起了手,评委们一致协商决定:“凡是与选手有师徒关系的评委一律在投票时弃权,以确保比赛的公正、公开、公平”。

在为中国举办国际性专业钢琴比赛辛苦奔波的同时,李名强教授力主国产钢琴制造要重视高端、专业化的发展路子。他认为,钢琴文化的源头虽然在欧洲,但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高水平演奏和教育人才,现在唯一缺乏的就是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准的演奏钢琴。乐器是艺术创造的载体,就如同书法家的笔墨、雕塑家的刻刀,爱好者需要物美价廉的普及产品去学习和研究、专业人士也要有配置一流的顶级产品进行创作和欣赏,不同的产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既是市场规律,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此次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选用的比赛用琴之一、民族品牌钢琴——长江钢琴,李名强教授表示很有信心。“我很高兴,长江钢琴能在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中亮相,对于此次长江钢琴在赛场和大师班上的表现我也很满意。”赛后,李教授直言不讳地说:“长江钢琴作为民族品牌钢琴,中国深圳国际协奏曲比赛是其在国际专业赛场上的首次亮相,比赛中选用的九尺音乐会钢琴是我弹过的民族品牌中感觉最好的。但是,长江钢琴在国内外都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品牌,目前才只有6年的历史,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到这么多人在关注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我相信有一天长江钢琴会登上更大的舞台,这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艺术是世界的融合创新

作为专业的钢琴教育工作者,数十年来,李名强教授几乎担任了国际乐坛所有重要钢琴比赛的评委,中国国际钢琴大赛、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香港国际钢琴比赛、美国威廉•卡佩尔国际钢琴比赛、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音乐比赛、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大师钢琴比赛、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等,可谓见多识广。然而,李名强教授在积极倡导举办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时,仍激动地表示:“中国深圳举办以‘协奏曲’为特色的钢琴比赛是一个创举,对中国乃至国际钢琴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国际上的钢琴比赛很多,但是只有美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有类似的但规模较小的钢琴协奏曲比赛,国内外许多年轻的钢琴学习者普遍缺乏与大型乐队合作的经验。在这一点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给这些年轻选手提供的学习机会,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少有的,能够大大丰富他们的演奏经验,提高他们的艺术理解力。从这方面来说,深圳作为本次比赛的主办方对中国钢琴教育和世界钢琴艺术进步可谓‘功德无量’,为推动钢琴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音乐文化和艺术教育该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是值得每一个音乐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对于当今世界充斥各个领域的“全球化观念”,身为扬名国际、理念前卫的李名强教授,对文化的发展却持有颇为另类的“反国际化”观点。同样出生在亚洲的本届大赛评委、韩国钢琴家李戴武在这一点上,与李名强教授颇有共识——文化不能全球化,“文化一定要有民族特性,文化的全球化并不代表着进步。”李名强说:“现代派对于艺术形式和理论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但现代派(音乐)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任何国家写的东西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个性鲜明是艺术存在的重要价值体现。当然,我不赞同文化的全球化,并不等于我拒绝接受外来文化。”面对近一百年来,中国所形成的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这一“ 舶 来品”热情追求的现状,李名强表示,对于外来文化,要接受、要过滤、要理解,更要融合与创新。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和创造,是可以具有中国特色的。事实上,音乐界也已经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中国作品。或许,正是这些独到的观点,才成就了中国青年钢琴家有机会赢得本届大赛上唯一的“《黄河协奏曲》优秀演奏奖”,才成就了中国品牌长江钢琴有幸登临国际专业级的赛事舞台,才有可能创造未来世界钢琴领域的中国特色。

猜你喜欢
协奏曲钢琴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纸钢琴
钢琴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