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动与出口的理论研究

2014-01-15 06:51石小语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际汇率波动汇率

石小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一、引言

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汇率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尤其在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市场化改革有了新的内容。当天,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2007年5月21日,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2008年中期至2010年6月,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同时,在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开始紧盯美元。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自金融危机以来冻结的汇率制度,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4月14日,央行决定自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为5年来首次。

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巨大,《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称,在2011年,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服务贸易进口国和第四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汇率的变动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关联度日益增大,尤其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必与之紧密联系。汇率波动于出口之间联系的研究也对我国政府政策选择、厂商战略选择、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汇率

克鲁格曼将汇率定义为一种货币一另一种货币所表示的价格。[1]世界各国的货币并不统一,汇率在两国之间货币兑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使得不同国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能够比较,从而计算出国际贸易流动的相对价格,影响到一国的产出总量。并对一国的进出口、金融、政策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

常用的汇率度量方式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外国货币的本国价格,即每单位外国货币所对应的本国货币数量,被称为直接标价法;本国货币的外国价格,即每单位本国货币所对应的外国货币数量,被称为间接标价法。

一国的汇率制度通常分为三类:固定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其中固定汇率制是货币当局把本国的货币和外国货币兑换的比例(汇率)固定,并且控制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不同,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不干预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汇率的大小;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工业化国家中实行较多,在该体系中,政府虽然干预汇率,但是只是做到缓和汇率的波动幅度,并没有完全固定两国间的汇率大小。我国的汇率发展历史就是从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国央行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汇率波动

汇率波动,即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增大。由0.3%逐步扩达到现在的1%。波动幅度的不断增大,汇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增加。

汇率波动主要通过影响资本市场上汇率预期与套利,影响产品市场上供求变化,影响货币市场与产品价格这三条途径来影响一国的总产出水平。

(三)汇率波动的主要计算方法

对出现群集波动现象的金融时间序列,如汇率,其波动的测量往往采用三种测量方法。

双边汇率或有效汇率的汇率标准差的移动平均值,ARCH模型和GARCH模型。

1.汇率标准差的移动平均值法[2]

Faik Koray和William D.Lastrapes在Real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U.SBilateral Trade:a Var Approach一文中使用了汇率对数的一阶差分的标准离差来计算汇率的波动,即汇率标准差的移动平均值算法。

基于汇率标准差的移动平均值法,所有变量的值,除了真实汇率波动值,都可以直接观测。表达式如下所示:

其中,Z表示汇率的对数,m表示移动平均的阶数,V表示计算得出的汇率波动值。

2.ARCH模型

汇率是一种金融时间序列数据,而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多具有水平值随机游走,即非平稳的特性,但是其一阶差分往往是平稳的,通常也表现出大幅波动,因此可以考虑模型化汇率的一阶差分。

恩格尔最早提出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ARCH)模型,即ARCH模型。ARCH模型采取一种自回归形式来刻画方差的变异,对于像汇率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刻的数据不同,其相应的条件方差也不相同,t时刻扰动项的方差依赖与上一时期的残差平方的大小。利用ARCH模型,计算出随时间变化的条件方差来描述像汇率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情况。模型内涵如下所示:

其中,为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为误差项,。

3.GARCH模型[3]

GARCH模型,即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GARCH)模型。是ARCH模型的变形。有伯勒斯列夫最早提出。相比移动平均模型,能够反映出高频数据所表现的条件方差正向的自相关特性(聚类现象)与时变特性,近年来被广泛用来度量波动性。GARCH(p,q)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三、汇率波动与出口的关系

(一)三种观点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量。汇率升值,一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汇率贬值,一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弹性理论,J曲线模型,汇率超调模型,Redux模型等理论都认为汇率的改变会对进出口造成影响。但是汇率频繁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是否显著,或者说汇率波动是否会影响到进出口,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早期的观点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贸易会受损。汇率急剧而频繁的波动可能会导致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严重背离。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这又会改变各个国家、不同部门之间的产出种类与数量的变化,使国际贸易的方向与结构偏离均衡,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分配,阻碍各国发挥其比较优势,导致国际贸易的非效率,并带来福利损失。

第二种观点认为,汇率波动不仅不会是国际贸易受损,反而对其起到促进作用。如Franke(1991)等人的理论研究认为,汇率波动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种观点认为,汇率波动本身对贸易并无影响。Hooper和Kohlhapen(1978)指出,汇率波动不会对贸易产生明显的影响。Bacchetta和Wincoop(2000)通过一个买方货币定价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指出,当不存在实际冲击时,汇率制度的差异或汇率波动本身并不对贸易产生影响,不同汇率制度与贸易及其相应的福利水平之间并无一一对应的关系。[5][6]

(二)汇率与出口关系的研究概述

现在,很多学者运用计量的方法,较为精确的测算出汇率波动和出口变动的情况,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李广众,Lan P.Voon(2004)利用1978~1998年制造业SITC3位数代码商品对不同国家的出口平行数据,运用似不相关估计法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方程系统进行了估计。认为伴随着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或)汇率制度的变动,人民币汇率的错位水平与(或)波动性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模拟了汇率波动的净影响,认为90年代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被低估了,实际汇率向均衡汇率水平调整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具有有利影响。但在所分析的64个样本中,有14个表现出有利影响,29个表现出不利影响,剩余的影响表现并不显著。

卢向前、戴国强(2005)在《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一文中对Marshall-Lerner(ML)条件与J曲线做了检验。ML条件认为,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J曲线效应认为,在汇率贬值的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使得经常项目收支情况恶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恢复正常的水平,改善贸易情况。采用1994年至2003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人民币的加权实际汇率波动大小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的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ML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宋志刚、丁一兵(2005)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选取了墨西哥、智利、韩国、印度尼西亚4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数据样本,专门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波动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经验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汇率波动对不同国家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但对某些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影响与一国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度的不同而不同。

谷宇,高铁梅(2007)采用1994年一季度到2006年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GARCH模型测量了汇率的波动,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分析了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短期内,汇率波动无论对出口还是进口都表现为负向冲击,但是对进口的冲击效应稍大。在长期内,汇率波动对出口、进口的影响显著不同,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对进口表现为正向冲击。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扩大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顺差。

封福育(2010)运用我国1995年1季度至2008年3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跳出了传统的线性模型分析方法,采用非线性的方法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1.26%作为汇率波动幅度的一个临界值。如果汇率波动的幅度小于1.26%,则实际汇率贬值,我国的出口也将会得到改善,出口贸易量响应增加;然而汇率波动幅度大于1.26%时,出口贸易与汇率之间关系并不显著,实际汇率贬值并不能改善我国的出口状况。

戴翔、张二震(2011)利用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全球经济危机期间部分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汇率波动对出口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认为汇率波动的大幅加剧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是促成全球贸易“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认为我国要保障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四、简要评论

从各个学者的文献中,可以看到,最新的研究普遍认为汇率的波动对出口是有影响的。

但是影响的程度,长短期的影响都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众学者所选取的汇率区间和贸易的国家不同。如谷宇,高铁梅所选取的为1994年至2006年的季度数据测算汇率波动。由于我国汇改发生于2005年7月21日,在此之前都是固定汇率制度,所以可以认为1994年至2006年期间我国汇率的波动幅度非常小。因此,计量模型所测算出的结论可能对现在不具有指导意义。戴翔、张二震选取的数据在2007年至2010年,我国汇率波动幅度在2007年扩大到0.5%,但2007年至2010年正值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其结论是在特殊的情形下得出的,可能过于偏激。

其次,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开放程度等因素息息相关。从宋志刚、丁一兵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虽然选取的都是新兴市场国家,但是却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有的国家汇率波动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显著,有的却不显著。所以分析汇率波动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还应具体国家具体分析,不同国家的数据所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

再次,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需要考虑不同的滞后期与长短期影响。正如谷宇,高铁梅得出的结论,在短期内,汇率波动无论对出口还是进口都表现为负向冲击,但是对进口的冲击效应稍大。在长期内,汇率波动对出口、进口的影响显著不同,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对进口表现为正向冲击。短期由于J曲线效应和汇率超调的影响,得到的结论与长期可能有很大差别。同时,长期中,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金融与贸易开放程度等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中,应当有发展的眼光,不能只考虑短期影响,短期影响很可能是偏离实际情况的。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174.

[2] 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3] 李广众,Lan P. Voon.实际汇率错位、汇率波动性及其对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1998年平行数据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

[4]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

[5] 宋志刚,丁一兵.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波动与出口:一个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9.

[6] 封福育.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不对称影响—基于们先回归模型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0,2.

[7] 戴翔,张二震.危机冲击、汇率波动与出口绩效—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实际汇率波动汇率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区域差异化下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
贸易条件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基于国际经验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