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情灵活使用教材

2014-01-15 10:28殷成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殷成钢

殷成钢,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赣榆。责任编校:左晓光

语文教材,对学生而言,本就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学期尚未开始,部分学生已把要学习的教科书浏览了个大概。开学后,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习活动就变得索然无味了。笔者试着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情,灵活地使用九年级语文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依据学生的思想状态选择合适的篇目进行教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一个题目的点拨是如此,一篇文章的学习是如此,一个时段的教学也是如此。

刚进入初三,学生个个踌躇满志,攒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力争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状态,开学第一课,我就选取了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陈涉世家》这块硬骨头进行教学。当我宣布学习这一篇文章时,学生们都很惊异。我故弄玄虚地说:“同学们,你们想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成功吗?……谁知道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呢?……学习了《陈涉世家》,我们就能从陈胜的身上找到答案。” 《陈涉世家》是篇文言文,篇幅又长,学起来挺费事的。但我是选在学生干劲冲天的时候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得饶有趣味。梳理了字词,翻译了句子,进而分析了人物形象,探讨了陈胜起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学生们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必须有睿智的头脑……课堂上,学生们探讨得很亢奋。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消化《陈涉世家》,我转而教学生学习现代文《成功》。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勤奋上狠下功夫。接着,又学习了《学问和智慧》,学生懂得,光积累知识不行,还得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指导学生自读了《创造学思想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对成功的含义、成功之道有了深刻的认识。

古人云:文以载道。又云: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学,在做通了学生的思想之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依据天气、时令和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选择合适的篇目进行教学

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这句话道出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优秀的教师无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只有在优美的情境下开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常常偷懒,因为或是老天爷或是学校已为我们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情境。

天气炽热的时候,我们就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以亲身的体验与文章里的描写相比照,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艺术;下雪了,我们就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实际的观察来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新颖浪漫……学生们触景生情,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热情都很高涨。

教师节到了,学校举办了各种庆祝活动,如出一期黑板报,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趁此机会,我引导学生学习《藤野先生》。由于要收集素材,由于要参加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人人都想从《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里收获点东西,因此学习起来格外认真。

中秋节到了,住校生想家了。我引导学生学习《呼兰河传》 《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亲情的伟大与珍贵。学习鲁迅的《故乡》,将“迅哥儿”的故乡与自己的故乡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沉痛之情。学习《台阶》,将学生的视角投放到普通人物(或自己父母) 的身上,将学生的思维深入到人物心灵的深处,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意识。

月考结束,成绩公布,几家欢乐几家忧。针对部分学生失利后沮丧、气馁的心理,我执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了解了六个古人经历挫折后取得事业上的成就,笼罩在学生脸上的阴霾渐渐消散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在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声音不自觉洪亮起来。此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再追学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让学生明白,纵然学习的道路上有千万个难题,但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能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三.依据学生的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篇目进行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上,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相貌、体态,注意服装仪表风度,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因为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虑。

初三的学生,十五六岁,正是爱美的时候,爱穿戴,好打扮。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有的同学总想在衣着、发型等方面与众不同。学校发的服装不爱穿,留的长发别人劝也不剪……针对这些情形,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论美》,寻找作者关于美的论断:“美德好比宝石”,“形体之美有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通过阅读讨论,学生对美有了正确的认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0年4 月13日,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在北京发布了《2000中国城市青少年消费形态报告》。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51.1%) 中学生认为,知心朋友是自己未来生活中最重要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选择财富、权力、信仰等等其他事项的比例。同时,59%的中学生表示最快乐的时刻是“与朋友在一起”。这反映出交友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分析,现在十几岁的城市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与陪伴,有的只是父母的说教和无尽的爱,因而现在的中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同性之间、异性之间交往的现象非常普遍。

针对学生间交往频繁的现象,我引导学生复习了《交友之道》,接着阅读了《威尼斯商人》,在充分感受到鲍西娅睿智聪慧的同时,也为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朋友间的挚情所感动。学生明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更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了帮同学们走出个人狭隘的情感天地,我带领同学们学习《岳阳楼记》,感受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感受他“微斯人,吾谁与归”对朋友的委婉而深情的劝勉。

这样,通过培养学生自然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使生理能量得到释放、代偿、升华以及有效的转移,努力塑造开朗的个性,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自觉地抵制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四.依据写作的训练要求选择合适的篇目进行教学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写作如同练字,要从临摹开始。朱光潜说过:“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诗家的长处,造成自家特有的风格。”因此,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是进行作文教学训练的有效途径。

初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叙事粗略、好发议论,为了帮助学生将事情写得具体,我引导学生学习《桃花源记》,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渔人的所见所闻将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描绘出来的。学完之后,再模仿它写自己的理想:或以将来的某一天的活动;或以自己处理某一件事的情形……

在写作中,思路打不开、描写不细致也是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学生学习朱自清的《绿》,“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作者分别从绿的形状、深度、静态、动态、亮度、质地、色彩等方面对绿进行了细致地描绘。学生读了之后,对作者这种细致的手法大为惊叹。更令同学们惊奇的是作者的思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绿的观察上,接下来的文段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绿、通过联想和想象自己如何善待绿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维一会儿到了北京,一会儿又到了杭州,一会儿在欣赏舞女的临风飘举,一会儿又在端详盲妹的明眸善睐……无论什么手法,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在呈现绿的美,表达对绿的喜爱之情。学习了《一双手》,学生们不仅从手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学会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把握学情,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学才能取得高效益。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