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

2014-01-17 02:53祝领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牛膝尿蛋白白蛋白

朱 聪,孙 莹,高 峰,祝领旗

(长春生修堂中医院,长春130031)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和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状,相当于中医学的“水肿”“腰痛”“水气病”等,是肾脏疾病中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肾病综合征)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涉及的脏腑亦多,但其病本在肾。与肺脾关系密切,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2]。笔者结合曲生教授40余年治疗水肿(肾病综合征)经验,自拟补肾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院6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1月—12月我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入组病例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候(脾肾阳虚型)诊断标准。治疗组30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4.2±7.8)岁;对照组30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4.2±7.8)岁。2组病程均>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自观察之日起,按规定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饮食。对于水肿患者低盐(<3 g/d)饮食及正常量优质蛋白0.8~1.0 g/(kg·d)。治疗组以补肾胶囊(本院制剂室生产)为主方:生地黄30 g,熟地黄30 g,杜仲20 g,牛膝15 g,没药10 g,穿山甲5 g,桑寄生25 g,续断20 g,白术15 g,茯苓15 g,砂仁15 g。将上药提纯制成胶囊。0.9 g/次,3次/d,口服,连用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益肾康胶囊(通化茂祥药业,国药准字Z20026764),0.9 g/次,3次/d,口服,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同治疗组。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明显改善,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显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尿蛋白≤+;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尿蛋白>+;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血浆白蛋白≤30 g/L,尿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软件程序进行研究分析。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t检验[3]。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n=30)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n=3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组 别 尿蛋白定量/(g/24 h)血浆白蛋白/(g/L)三酰甘油/(mmol/L)治疗组治疗前 2.27 ±0.59 31.17 ±1.83 3.216 ±0.516治疗后 1.78 ±0.46#△ 41.73 ±2.15##△ 1.586 ±0.215##△对照组治疗前 2.25 ±0.64 31.63 ±2.15 3.230 ±0.520治疗后 1.94 ±0.53# 38.12 ±1.88# 1.763 ±0.233#

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0)例(%)

3 结语

中医学对肾病综合征的描述主要散在于“水肿”“肾水”“尿浊”“虚劳”等疾病中,认为精血同源,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蛋白为人身之精微物质,故补血即为生精,其中方中生地黄[4]补肾滋阴生血,熟地黄补肾温精生血,生熟地黄同用补肾生血,补而不腻,不温不寒;白术补脾、益胃,温补脾胃之气,苦能燥脾肾之湿,共为方中君药;杜仲与桑寄生同用益肾固精,补肾强筋骨,续断补肝肾、调血脉;茯苓利水渗湿,利水而不伤正气,砂仁归脾、胃、肾经,温中行气化湿,以助君药补肾健脾;佐以没药活血化瘀通络,牛膝[5]逐瘀通经、补益肝肾,穿山甲通经活络。全方共奏生精补肾,健脾除湿,活血利水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黄有止血和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6];白术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增强免疫作用;杜仲能够扩血管、抗感染、降血压;桑寄生具有降脂和抗氧化作用;续断抗感染;茯苓多糖[7]可增强免疫功能。肾病综合征患者病程中多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药加重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此并发症是直接影响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原因,补肾方中除了有补肾健脾生精药物,同时重用活血通络药物,方中牛膝、没药[8]、穿山甲均可以改善肾脏血液循环,起到降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8-513.

[2]王甜,赵帅,孟智宏.从中医“三不”病机理论探讨水肿病的辨证论治[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2):2370-2371.

[3]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2007.26(2):5.

[4]王朴.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6(8):986.

[5]吕小兰,赖小平.牛膝多糖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5,2(6):137.

[6]邹川,刘旭生.低蛋白血症的中医用药经验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现代化,2013,15(5):955.

[7]张敏,高晓红,孙晓萌,等.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1):63-68.

[8]万文珠,娄红祥.没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20(6):236-241.

猜你喜欢
牛膝尿蛋白白蛋白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牛膝化学成分及其对细胞增殖影响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