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中医文献研究

2014-01-17 02:53缪剑辉许晓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功能性中医药中药

袁 保,缪剑辉,杨 静,赵 熙,马 炯,许晓燕,缪 伟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江阴214400)

为了了解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挖掘中医药治疗特色和优势,本文对中医药治疗相关的各种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基于频次统计的数据挖掘方法,对1989年1月—2012年11月间现代中医临床研究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中药及复方进行了系统地统计、分析、评价,现总结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989年1月—2012年11月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录的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研究文献中的中药及复方进行数据收集,在关键词为“功能性便秘”,关键词或摘要字段中含有“中医药”的324篇文献进行合并、查重,筛选有效文献215篇。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医药防治功能性便秘而设计的临床观察或临床对照试验。明确指出“功能性便秘”病名且病例纳入标准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结论中明确指出中药或复方对功能性便秘有治疗效果或指出明显改善排便状况。治疗有效率至少60%,临床试验病例数至少20例才予以纳入。根据不同症状辨证论治,使用明确的单味中药或复方防治功能性便秘的文献,予以纳入。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药物及药物分类频数分布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的一般情况 CSCD与CBMdisc两库合并剔除重复部分后共检出题录417篇。初步阅读标题及摘要,剔除病例个案、名老中医经验、文献综述、研究进展,得到初步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共324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辨证施治、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灌肠或脐敷、无中药药物组成及糖尿病或帕金森氏症相关功能性便秘109篇,实际获取原文数215篇,资料占有率100%。

2.2 药物及功效频次统计 经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挖掘分析并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全部文献中防治功能性便秘的单味中药总计136种,总药物使用频次1 977次,按照《中药学》分别归为12类,进一步归纳为3大类:补益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调理气血药(理气、活血);泻下通便(润肠、攻下、清热);其他(宣肺、化湿健脾、消食、通窍)。其中补益药频次最高,达1 020次,占全部频次的51.6%;调理气血药频次为461次,占23.3%;泻下通便药频次为413次,占20.9%;其他药频次为83次,占4.2%。单个药物排名前10位依次是:当归、白术、火麻仁、黄芪、枳实、甘草、肉苁蓉、生地黄、枳壳、桃仁。见表1~表2。

表1 各类功效药物使用频次和使用频率

表2 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和使用频率前21味举例

(续)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影响,功能性便秘(FC)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工作效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北美洲,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1]。而北京地区18~70岁成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2]。便秘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排便用力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慢性便秘可引起粪性结肠穿孔,该并发症的病死率高。甚至还可伴有失眠、烦躁、抑郁、易怒、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心理障碍[3]。

功能性便秘属中医学“脾约”“便秘”“气秘”“腹痛”等范畴,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由于气血津液不足,血虚肠道失润,气虚无力行舟,致大便秘结不通;或因忧愁思虑、情志不畅,或肝气郁结,或肝脾不和,致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所致。本研究发现,功能性便秘主要与中老年患者气血阴阳亏虚、气机郁滞、肠燥等因素相关,治疗上以补气健脾、养血润肠、行气活血为基本原则,具体药物以当归、白术、火麻仁、黄芪、枳实、甘草、肉苁蓉、生地黄、枳壳、桃仁等滋补养润中药为主,可以从整体上调节脏腑功能,调理气血阴阳,恢复肠道传输功能。传统上便秘的治疗以泻下通便为主,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蒽醌类泻剂及其他含有此类中药的中成药如麻子仁丸、牛黄解毒片、肠清茶等为主治疗慢性便秘的方法,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上不但无益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而且还会由于长期的泻剂依赖形成大肠黑变病、泻剂依赖性肠病、结直肠息肉等[4-6],给患者造成身心双重压力。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延迟,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7]。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电发生的起搏细胞,参与胃肠基本电节律调控和神经递质信号传导。国外学者研究[8]发现,STC患者结肠多个层次的ICC密度降低,体积缩小,功能结构异常。中医药手段干预ICC,对改善胃和胃肠动力,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9-12]。

[1]Higgins P D,Johanson J F.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North America: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Gastroenterol,2004,99(4):750-759.

[2]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等.北京地区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层、随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0):637-638.

[3]Roberts M C,Millikan R C,Galanko J A,et al.Constipation,laxative use,and colon cancer in a North Carolina population[J].Am J Gastroenterol,2003,98(4):857-864.

[4]方秀才,柯美云,罗金燕,等.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5]拓西平,周俊.老年便秘331例服泻药与结肠黑变病关系的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2002,16(4):191-192.

[6]陈鸿,刘芸.老年人结肠黑变病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7):892-893.

[7]Dai F,Luo J Y,Gong J,et al.Study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J Xi'an MED UNIV,2001,13(2):169-171.

[8]Lee J I,Park H,Kamm M A,et al.Decreased density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and neuron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and acquired megacol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0(8):1292-1298.

[9]杨关根,刘智勇,杨琴燕,等.便秘二号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Cajal间质细胞及C-KIT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2):203-206.

[10]罗明凤,黄秀深,赵娟.理中丸对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9,29(6):535-537.

[11]邢德刚,董艳芬,梁燕玲,等.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3):336-338.

[12]吴燕敏,王平,魏睦新.槟榔对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形态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6):353-356.

猜你喜欢
功能性中医药中药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