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裂叶豚草花粉致敏蛋白组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2014-01-21 23:05肖小军何韶衡刘志刚杨平常
关键词:提液变应原层析

刘 玲,肖小军,李 兵,何韶衡,刘志刚,杨平常#

(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锦州 121000;2深圳大学医学院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广东深圳 518060)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inn.)是豚草花粉中变应性较强的一种,原产于北美洲,在我国辽宁有大面积生长。其花粉颗粒小,粒径18~20 μm[1],易进入上呼吸道。豚草花粉可溶性蛋白与人体接触后可迅速释放,致变态反应,是秋季花粉症的主要变应原[2]。

目前,国内外对豚草花粉致敏蛋白组分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区变应原特点制备出相应制剂,以便对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3]。本研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离子交换层析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对锦州地区豚草花粉致敏蛋白组分进行分离、鉴定,为本地区花粉过敏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资料。

材料和方法

材料来源

三裂叶豚草花粉采自锦州市郊区,特异患者血清由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提供,所有患者豚草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且与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抗体水平结果相符。

主要仪器与试剂

垂直电泳槽、转膜电泳槽(Model1000/500)、离子交换层析柱;丙烯酰胺(BBI);十二烷基硫酸钠(SDS)(BIO-RAD)、过硫酸铵(AP)、生物素标记鼠抗人IgE、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亲和素(Kirkegaard & Perry Laboratories)、硝酸纤维膜(NC膜)(Gelman laboratory)等。

豚草花粉粗提液提取

取2.0 g豚草花粉于液氮中磨成粉末,按1∶3加入丙酮震荡混匀,沉淀悬浮4℃,1 h。去丙酮,沉淀干燥成粉后称重,按1∶20比例加入Coca’s液(氯化钠5 g,碳酸氢钠2.75 g,结晶酚4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pH 8.2),4℃搅拌提取72 h,4℃ 4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4℃下对蒸馏水透析,冷冻干燥浓缩[4]。

豚草花粉粗提液致敏蛋白组分分离

采用SDS-PAGE体系对豚草花粉粗提液致敏蛋白组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胶12%和浓缩胶5%对花粉粗提液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电泳分离,电泳凝胶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染色,脱色后用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拍照并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

豚草花粉粗提液免疫学特性鉴定

取10份对豚草花粉存在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清混合,采用蛋白印迹法对花粉致敏蛋白组分行免疫学特性鉴定。步骤如下:电泳完取出SDS-PAGE凝胶,通过转移槽于冰上将蛋白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TBS洗涤纤维膜2次,每次5 min;将膜于3%BSA-TBS 4℃封闭过夜;TBST洗膜3次,每次5 min;加入用1%BSA-TBST按5∶1稀释的患者阳性血清37℃孵育2 h,洗膜3次;加入1%BSA-TBST按2000∶1稀释的二抗,室温孵育2 h,洗膜3次;加入1%BSA-TBST按5000∶1稀释的HRP,室温孵育1.5 h,洗膜5次,DAB(3,3′-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摄像后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

豚草花粉粗提液的离子交换柱层析与检测

在FPLC层析控制系统下,用0.02 mol/L(pH 7.2)的Tris-HCl缓冲液充分平衡DEAE-Cellulose DE-52离子交换层析柱,再用此缓冲液透析24 h后的花粉粗提液经0.45 μm滤膜过滤上样,待穿透峰后的基线走平后,改用洗脱缓冲液(0.5 mol/L氯化钠,0.02 mol/L Tris-HCl)进行线性离子梯度洗脱,收集各峰液。透析除盐后冷冻干燥样品。通过SDS-PAGE、Western-blotting分析样品,确定各峰收集液中蛋白的免疫活性部分。

结  果

豚草花粉粗提液SDS-PAGE

三裂叶豚草花粉主要有30余条蛋白区带,其中主带14条,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000、13 000、15 000、18 000、20 000、27 000、35 000、36 500、38 000、42 000、56 000、63 000、70 000、100 000;25 000~100 000和10 000~17 000的区带蛋白含量最丰富(图1)。

豚草花粉粗提液免疫学特性鉴定结果

三裂叶豚草花粉提取液中可与变应性患者血清IgE结合反应阳性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3 000、56 000、40 000和36 500,其中63 000、40 000和36 500为主要致敏蛋白组分(图2)。

豚草花粉致敏蛋白组分纯化

豚草花粉致敏蛋白组分离子交换层析:对DE-52离子交换层析缓冲液充分透析的三裂叶豚草花粉粗提液上柱,结果显示花粉主要有6个蛋白峰(图3)。

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离子交换后各峰收集样品进行SDS-PAGE(图4)。离子交换层析后蛋白主要分布在Ⅰ、Ⅱ、Ⅲ、Ⅳ、Ⅵ峰中,其中Ⅲ、Ⅳ峰蛋白条带相同。Western blotting示主要致敏蛋白组分在第Ⅳ、Ⅲ、Ⅱ和Ⅰ峰(图5)。

讨  论

花粉过敏又称枯草热,是由气传致敏花粉诱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认为,花粉症发病机制为机体接触花粉变应原后产生IgE抗体,抗体与花粉变应原再次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表面,从而诱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导致哮喘、鼻炎和结膜炎等疾病。

豚草现已成为一种全国性公害植物,在探讨引起儿童哮喘与吸入性变应原的关系中发现,我国山东省753例儿童哮喘病中由豚草花粉引起的占18.28%[5];而在抗原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检查中发现,辽宁省沈阳市因豚草花粉传播每年有上万人患病[6]。我国辽宁及其他北方省市地区气传致敏花粉以三裂叶豚草为主,其在花期能产生大量致敏性极强的花粉,从而导致易感人群出现变态反应[7]。豚草花粉最主要的致敏成分是蛋白质,其中包含主要变应原、次要变应原及其他多种杂蛋白成分。因此分离纯化花粉主要致敏蛋白组分,确定其变应原性极其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豚草花粉致敏蛋白组分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Lowenstein等[8]证实,短小豚草花粉的粗提液中含大约50种抗原和蛋白质,其中约22种为变应原。在22种变应原中AaBA(36.5 kDa)和Ra 6(8 kDa)具有较强免疫原性[9-10]。国内吴晓曼和黄妩娇[11]通过SDS-PAGE分离得到5种豚草花粉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8 000、27 000、38 000、42 000和63 000,再结合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到豚草花粉和艾蒿花粉变应原之间存在交叉反应。外国学者在豚草花粉与食物的交叉变态反应研究中发现,其与瓜类和香蕉间存在变应原交叉反应[12]。

本研究通过对三裂叶豚草花粉粗提液的制备,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该花粉粗提液中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和免疫学特性鉴定,再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主要变应原进行纯化。研究结果发现,锦州地区豚草花粉主要致敏蛋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63 000、40 000和36 500。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6个峰,其中主要致敏蛋白组分主要分布在第Ⅳ、Ⅲ和Ⅰ峰中。与国内研究报道相比较,本实验研究结果未发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 000与27 000的变应原蛋白,其他蛋白基本吻合;但与国外研究结果略有不同。这一结果可能表明豚草花粉可能存在地域差异。本研究为豚草花粉致敏蛋白组分标准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也为临床豚草花粉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本文图1~5见插页Ⅱ)

[1]Solomon WR. Airborne pollen:a brief life[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109:895-900.

[2]Fumanal B, Chauvel B, Bretagnolle F.Estimation of pollen and seed production of common ragweed in France[J].Ann Agric Environ Med, 2007,14:233-236.

[3]谢水祥, 朱清仙, 邬玉兰, 等. 豚草花粉过敏原的分析、鉴定与纯化[J].广东医学, 2010, 31:2069-2070.

[4]杨慧, 刘志刚, 韩庆国, 等. 艾蒿、青蒿花粉变应原组分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 2004, 20:120-123.

[5]王清菊, 孙爱荣. 752例儿童哮喘及吸入性变应原的关系[J].实用医技杂志, 2003, 10:538-539.

[6]赵玉霞, 王伟, 于润江. 沈阳地区2283人变态反应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1998, 14:77-78.

[7]Solomon WR. Airborne pollen:a brief life[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109:895-900.

[8]Lowenstein H, Marsh DG. Antigens of Ambrosia elatior (short ragweed) pollen. I. Crossed immunoelectrophoretic analyses[J].J Immunol,1981,126:943-948.

[9]Roebber M, Hussain R, Iaapper DG, et al.Isol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short ragweed pollen allergen, Ra6[J].J Immunol, 1983,13:706-711.

[10] Pilyavskaya A, Wieczorek M, Jones SW, 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basic allergen from short ragweed pollen (Ambrosia artemisiifolia)[J].Mol Immunol,1995,32:523-529.

[11] 吴晓蔓, 黄妩娇.艾蒿花粉与豚草花粉的抗原成份分析[J].广东医学,2004,25:1136-1138.

[12] Enberg RN, Leicky FE, Mc Cullough J, et al. Watermelon and ragweed share allergens[J].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87, 79:867-875.

猜你喜欢
提液变应原层析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地震折射层析法在红壤关键带地层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渤海Q油田提液井生产规律分析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青葙叶水浸提液对豆科植物种子发芽化感作用研究
全波形反演与断控层析反演联合速度建模——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稠油底水油藏提液研究
饲用玉米大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致病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