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2021-03-27 06:47翁田田狄正鸿
医学综述 2021年3期
关键词:变应原吸入性尘螨

翁田田,狄正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沈阳 11000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各地由食物及呼吸变应原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和年龄人群的常见变应原可因各地区环境及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Kwon等[1]报道,韩国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鸡蛋和牛奶。另有文献报道,韩国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屋尘螨[2]。伊朗地区AD最常见的变应原为黑麦(48.6%)、猫尾草(42.6%)、屋尘螨(22.7%)[3]。Somani[4]研究显示,印度儿童AD患者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为苹果、榛子、土豆和小麦粉,而黑麦草、猫、结草和粉尘螨为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波兰AD儿童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屋尘螨和草花粉[5]。我国广州地区的统计显示,尘螨是荨麻疹比较常见的变应原[5]。裘新民和周渭珩[6]对我国杭州某地荨麻疹、湿疹、AD患者变应原的统计结果显示,吸入性变应原以尘螨、粉螨最常见,食入性变应原以蟹、虾最常见。过敏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我国辽沈地区儿童AD及荨麻疹的常见变应原检测结果,比较两者变应原的差异;分析不同年龄段AD及荨麻疹患儿变应原的动态变化,以期为此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预防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经临床及化验检查确诊的992例AD及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0例,女432例;年龄1个月至13岁,中位年龄2.1岁,急性荨麻疹543例、慢性荨麻疹159例、AD 290例。上述患儿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婴儿组(28 d至12月龄)、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7岁)、学龄组(7~14岁)。

1.2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通过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试剂盒(上海领检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花生、大豆、牛奶、螃蟹、虾、鸡蛋、牛肉、鳕鱼、小麦面粉、羊肉、屋尘螨、粉尘螨、猫上皮、犬上皮、屋尘、蟑螂、交链孢霉、柳树、普通豚草、艾蒿20种变应原。所有检测均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测中心进行,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纳入患者的变应原阳性率为64.0%(635/992),最常见的变应原为食入性变应原[58.8%(583/992)],前三位依次为牛奶[36.6%(363/992)]、鸡蛋[35.1%(348/992)]、小麦面粉[15.2%(151/992)];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25.9%(257/992),前三位依次为屋尘[14.4%(143/992)]、屋尘螨[8.6%(85/992)]、粉尘螨[7.2%(71/992)]。

2.1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AD常见变应原及阳性率比较 急性荨麻疹组、慢性荨麻疹组及AD组的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65.0%(353/543)、62.3%(99/159)、63.1%(183/290),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9,P=0.760),但上述各组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χ2=26.068、11.267、28.374,均P<0.01);AD组患者的花生、螃蟹、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荨麻疹组及慢性荨麻疹组(P<0.05);AD组患者的艾蒿阳性率低于慢性荨麻疹组,慢性荨麻疹组高于急性荨麻疹组(P<0.05);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AD患儿其他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年龄段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AD患儿变应原检测结果比较

2.2.1不同年龄段急性荨麻疹患儿变应原阳性率比较 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急性荨麻疹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51.2%(43/84)、71.1%(182/256)、65.4%(102/156)、55.3%(26/4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8,P=0.004),由高到低依次为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婴儿组。

不同年龄段急性荨麻疹患儿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幼儿组、学龄前组、婴儿组、学龄组,其中幼儿组牛奶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学龄前组鸡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婴儿组虾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AD患儿常见变应原及其阳性率比较 [例(%)]

不同年龄段急性荨麻疹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荨麻疹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龄组、学龄前组、幼儿组、婴儿组。学龄组急性荨麻疹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其中各组屋尘螨、粉尘螨、交链孢霉、柳树、艾蒿、普通豚草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不同年龄段慢性荨麻疹患儿变应原阳性率比较 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慢性荨麻疹患儿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50.0%(6/12)、59.6%(31/52)、64.5%(40/62)、66.7%(22/33),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0,P=0.725);不同年龄段艾蒿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其他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荨麻疹患儿艾蒿阳性率呈升高趋势,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段急性荨麻疹患儿变应原及其阳性率比较 [例(%)]

2.2.3不同年龄段AD患儿变应原阳性率比较 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AD患儿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55.7%(73/131)、68.7%(57/83)、71.6%(48/67)、55.6%(5/9),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98,P=0.091)。在食入性变应原中,不同年龄段AD患儿的鸡蛋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段AD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D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组、学龄前组。学龄前组AD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其中各组屋尘螨、粉尘螨、柳树、犬上皮、交链孢霉、艾蒿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屋尘螨、粉尘螨、柳树阳性率呈升高趋势,其他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不同年龄段慢性荨麻疹患儿变应原及其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近20年,全球变应性鼻炎、哮喘、荨麻疹和AD的发病率显著上升[7],发现并避免变应原在变应性疾病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既往调查报道,我国北部地区变应原阳性率为33.1%[8],河南地区为41.97%[9],南部地区为69.1%[10]。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辽沈地区急慢性荨麻疹及AD儿童均有超过半数变应原阳性率,提示近年来我国辽沈地区特应性儿童变应原阳性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为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小麦、大豆、鱼和贝类[11]。本研究三组患儿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牛奶、鸡蛋、小麦面粉,这与牛奶、鸡蛋是世界各地各种族婴幼儿及儿童的常用食物有关。近年文献报道,小麦过敏亦较常见,德国、日本、芬兰和美国学龄前儿童的小麦过敏发生率居第三位[12-13]。小麦也是中国[14]、日本[15]、韩国[16]、泰国[17]等亚洲国家最常见的变应原之一。Chang等[8]对我国哈尔滨地区的研究显示,小麦(3.1%)是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之一。王瑞琦和张宏誉[18]的研究显示,小麦为常见的变应原。本研究显示,我国辽沈地区荨麻疹及AD儿童小麦变应原阳性率较高,为15.2%,可能与辽沈地区是小麦主要产区以及小麦作为主要粮食来源有关。既往研究显示,西方国家与亚洲国家花生变应原的过敏率有所不同,在加拿大[19]、美国[20]、欧洲[21]、英国[22-23]、澳大利亚[24-25]等西方国家,花生是最常见的变应原之一;而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排序中并不靠前[14,17,26]。一项新加坡的调查显示,与西方国家出生的人群相比,亚洲出生人群的花生和坚果过敏风险更低,且与种族无关[27]。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辽沈地区荨麻疹及AD儿童花生变应原阳性率仅为2.90%,与上述文献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花生并不是亚洲地区最常见的变应原,但与西方国家花生过敏的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Lee等[28]推测,亚洲人经常食用花生米粥,早期摄入煮熟(水煮)的花生可能是产生耐受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烘烤花生会增加其致敏性,提示烹调方法的不同可能也是影响过敏的原因之一[29]。另有文献报道,英国犹太儿童的花生过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以色列犹太儿童[30],以色列婴儿往往食用花生较早(在1岁时),而英国婴儿则避免早期食用花生,可见早期免疫耐受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因此,基因遗传、烹饪方式、免疫耐受等机制在花生致敏中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4 不同年龄段AD患儿变应原及其阳性率比较 [例(%)]

近年来,吸入性变应原逐渐增加,尤其是尘螨。多项研究表明,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31-33]。研究显示,尘螨、蟑螂、犬皮屑和霉菌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空气变应原[34]。蟑螂、蛾是华南地区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吸入物[35-37]。中原地区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尘螨[9]。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辽沈地区荨麻疹及AD儿童前三位吸入变应原依次为屋尘、屋尘螨、粉尘螨,与段梦夕等[38]对大连地区研究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屋尘、尘螨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

河南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为1.77%~22.79%,食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为0.33%~8.50%[9],表明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而袁会敏[39]报道,河南地区儿童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多项对患有变应性疾病儿童及成人的研究显示,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40-42]。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辽沈地区荨麻疹及AD儿童的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58.8%比25.9%),因此临床更应关注食物诱发的儿童时期荨麻疹及AD的过敏反应,并注意饮食回避。

目前普遍认为,婴儿期到成年早期的变应原致敏率呈升高趋势,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3]。一项针对1岁时被诊断为花生过敏患儿的纵向研究表明,22%的花生过敏患儿在4岁时过敏症状消失[44]。Salo等[45]调查研究显示,6岁以下儿童的食物致敏率明显高于较大年龄组。Zeng等[46]研究认为,云南和广东0~6岁儿童食物过敏的主要变应原均为鸡蛋和牛奶,且两种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李波等[47]研究显示,婴幼儿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吸入性变应原,学龄前儿童组及学龄期儿童组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AD和荨麻疹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大致呈下降趋势,而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在慢性荨麻疹患儿中,艾蒿变应原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与上述文献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免疫耐受有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户内外活动增多,对于尘螨等吸入性变应原的敏感性逐渐升高。本研究中,AD和荨麻疹的不同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特应性疾病易于致敏的变应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综上所述,变应原检测应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及AD等)人群进行针对性检测、诊断、回避及复查,有助于为该类患儿饮食及生活环境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猜你喜欢
变应原吸入性尘螨
鞍山市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种类分布特征
大同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分布特点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监测在儿童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跟螨虫在家做伴
告别浪漫“螨”屋
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