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临床特征分析

2014-01-21 23:35魏立明胡华杜江波朱永安王孝勤王东丽薛俊海方红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皮肤癌鳞状基底

魏立明 胡华 杜江波 朱永安 王孝勤 王东丽 薛俊海方红梅

作者单位:844200 新疆疏勒 解放军第12医院;845550 阿克陶县△新疆阿克陶县人民医院

流行病学调查

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临床特征分析

魏立明 胡华 杜江波 朱永安 王孝勤 王东丽 薛俊海△方红梅

作者单位:844200 新疆疏勒 解放军第12医院;845550 阿克陶县△新疆阿克陶县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2012年收治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皮肤癌患者108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理类型、从事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确诊恶性肿瘤的3.97%,均为维吾尔族人,农民91例(84.3%),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1~70岁(36.1%)。肿瘤病灶最大直径>10 cm 7例,5~10 cm 24例,2 cm<直径≤5 cm 65例,≤2 cm 12例。发病部位为头面部89例(82.4%),其他19例(17.6%)。基底细胞癌52例(48.1%),其中男22例(20.4%),女30例(27.8%);鳞状细胞癌56例(51.9%),其中男42例(38.9%),女14例(13.0%)。结论 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发病人群主要以维吾尔族农民为主,发病部位大多为头面部,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病例数总体相似,但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紫外线辐射对该地区皮肤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皮肤癌;新疆南部;沙漠区;发病情况;临床特征

皮肤癌是白色人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皮肤癌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紫外线辐射是皮肤癌最主要的病因[1,2]。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紫外线辐射较强烈,皮肤癌较常见。现对本院1999~2012年收治108例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皮肤癌发病特点,为该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2012年本院收治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皮肤癌患者108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理类型、从事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本组共108例,占本院同期收治恶性肿瘤患者的3.97%(108/2 703),均为维吾尔族人,91例(84.3%)为农民,17例(15.7%)为其他职业。其中男性60例,女性48例,男女比例为1∶0.8;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9岁,中位年龄为66岁。各年龄段发病情况:21~30岁1例(0.9%),31~40岁4例(3.7%),41~50岁5例(4.6%),51~60岁20例(18.5%),61~70岁39例(36.1%),71~80岁23例(21.3%),81岁及以上16例(14.8%),其中61~70岁为高发年龄段。

2.2 病灶情况

以结节型和溃疡型为主,肿瘤病灶最大直径>10 cm 7例,5~10 cm 24例,2 cm<直径≤5 cm 65例,≤2 cm 12例。其中1例继发于烧伤瘢痕,病灶面积为12 cm×20 cm;1例为前额部病变,病灶侵及颅骨致15 cm×8 cm缺损,硬脑膜外露。16例伴淋巴结转移。

2.3 发病部位

108例患者中,89例(82.4%)发病部位为头面部,其中头皮11例(10.2%),额部14例(13.0%),鼻周17例(15.7%),眼睑21例(19.4%),面颊11例(10.2%),耳周6例(5.6%),口周9例(8.3%);其他发病部位19例(17.6%)。

2.4 病理类型

108例患者中,基底细胞癌52例(48.1%),鳞状细胞癌56例(51.9%),两者比例为0.9∶1,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癌中,男性22例(20.4%),女性30例(27.8%);鳞状细胞癌中,男性42例(38.9%),女性14例(13.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论

目前已知皮肤癌的发病因素有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以及经常接触砷、沥青等物质。白色人种为易感人群,其发病率为非白种人的45倍。本组108例均为维吾尔族,为非白色人种,故可以排除种族易感因素。我国皮肤癌发病率虽低[1,2],但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以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3]。新疆南部地处中亚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年日照2 650 h,降水量为65 mm3左右,年蒸发量达2 100 mm3,紫外线辐射较强烈。本组病例占本院同期收治全部恶性肿瘤患者的3.97%,构成比较高,可能与该地区气候条件有关。

研究显示,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不仅会引起角质细胞DNA损伤,还能激活抑制T细胞[4]。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与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相反,UVA不能直接激活DNA分子,只能产生少许嘧啶二聚体,间接地破坏氧化的DNA,从而诱导突变和致癌[5]。本组病例中,84.3%为农民,82.4%发病部位为头面部,这与该人群在紫外线环境下暴露时间长、暴露面积多并缺乏相应的遮光保护措施有关。

皮肤癌多发于老年人,51~6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1]。本组病例以61~70岁为发病高峰,可能与患者确诊时间较晚有关。本组患者的肿瘤病灶大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确诊时间较晚,这与当地医疗技术水平较低,以及皮肤癌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直至发生广泛侵袭及转移才来就诊有关。

皮肤恶性肿瘤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为基底细胞癌(60%)和鳞状细胞癌(30%),其次为恶黑及其他皮肤恶性肿瘤[1]。本组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比例为1∶0.9,两者基本持平,可能与未统计恶黑以及其他皮肤恶性肿瘤有关。而在性别比较上,男性以鳞状细胞癌多见,而女性以基底细胞癌多见,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尚未明了,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新疆南部沙漠地区皮肤癌较为常见,该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故需采取措施提高当地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和居民对该癌的认知水平,加强早期皮肤癌的筛查与诊断,提高该癌防治工作。

(致谢:本文退修得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陈衍博士的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1] Leiter U,Eigentler T,Garbe C.Epidemiology of skin cancer[J].Adv Exp Med Biol,2014,810:120-140.

[2] Hay RJ,Johns NE,Williams HC,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skin disease in 2010:an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skin conditions[J].J Invest Dermatol,2014,134(6):1527-1534.

[3] 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19-421.

[4] Berwick M,Pestak C,Thomas N.Solar ultraviolet exposure and mortality from skin tumors[J].Adv Exp Med Biol,2014,810:342-358.

[5] Molho-Pessach V,Lotem M.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cutaneous carcinogenesis[J].Curr Probl Dermatol,2007,35:14-27.

[2014-10-04收稿][2014-11-21修回][编辑 罗惠予]

R739.9

A

1674-5671(2014)04-02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4.18

猜你喜欢
皮肤癌鳞状基底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老年人也应警惕皮肤癌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细胞角蛋白14和P1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分析
常见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