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与精神实质

2014-01-22 23:32邹放鸣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群众

邹放鸣

(中国矿业大学 党委办公室,江苏 徐州 221116)

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体现为行动上的自觉,而行动上的自觉则源于思想和理论上的自觉,这种思想和理论上的自觉又必须基于主体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政治内涵、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的全面深刻、完整准确的把握。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来看,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党的领袖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主要创立者,同时群众路线也凝结着党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主要思想,在红军时期就已基本成形。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红军时期形成的经验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形成了成熟的群众路线理论。在解放战争中,我们党正是凭借群众路线这个法宝赢得了人心,同时也赢得了执政地位。新中国的诞生,是人民的胜利,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又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并通过改革开放新的实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鉴往知今,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的历史条件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创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党的建设理论。在毛泽东看来,群众路线的主旨是解决党的性质及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在这个根本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曾做过很深刻的阐述,并由此奠定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工人阶级以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群众路线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解决这个基本问题,就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命题主要有: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而一切历史的前提或者基本条件,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本身,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观念”的运动。“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320(《神圣家族》(节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287(《神圣家族》(节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1031(《论联合政府》)。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实际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3]255-256(《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4]53。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实践和探索,“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5]111(《政论家札记》)。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基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和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6]434(《共产党宣言》),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列宁和毛泽东分别结合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了进一步发挥,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党必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5]28(《论立宪幻想》)这就是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先锋队都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植根于群众、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都在于人民,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7]53(《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所以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2.党必须善于教育和启发、代表和引领群众。作为先锋队,党必须对群众实行正确的政治领导,教育和启发群众代表他们的利益,使群众的全部活动沿着自觉地道路和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能当群众的尾巴。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启发群众的觉悟,靠的是先锋队“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7]136(《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节选)》)。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说:党的战略策略的正确与否,并不是自我标榜的,而是由人民群众的切身经验确证的,并且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前提的,只有在这种联系中党才能表现出先锋队的作用。

3.党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列宁说:“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7]695(《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党的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2]809(《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8]522(《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而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共产党人要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从普通一兵做起,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自觉地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790(《〈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所以,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基于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路线理论。

一是概括了党的根本宗旨,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观点。毛泽东认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2]1094(《论联合政府》)。他反复论述了我们党为什么人的问题,立场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感情问题,共产党员的标准问题等。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1094-1095(《论联合政府》)。这些思想在党和军队的工作中得到实行,使得共产党以及共产党人的形象紧扣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而被牢固地树立起来,在当时就对全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毛泽东认为,我们党区别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基本的政治判断:一旦离开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党就变质了。

二是概括了党的领导方法,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说,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899。也就是说,将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成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回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他要求全党必须广泛深入地提倡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2]902(《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三是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使群众路线理论上升到哲学高度。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紧密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二者的关系,认为群众路线既是既是一种认识论,又是一种领导方法,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的连接点就是深入具体实际、深入人民群众,认真开展广泛地调查研究。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正确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无论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都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不仅深化了全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而且成为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的重要标志。“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一同被视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由此,党的群众路线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一种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一种价值观,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作为认识论,它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真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方法论,它表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互相依存、互为表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以密切联系群众为前提,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而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使得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同时也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内涵,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群众路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实际上体现为无产阶级的阶级路线,因为在当时,我们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领导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展阶级斗争(并且主要是以战争的方式)。所以党的群众路线主要体现为阶级路线。群众路线的表现形式或者贯彻落实的主要方式就是群众运动,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通过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运动,包括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武装斗争,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最终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巨大威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种身份的转变,使我们党面临着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和全新的考验。党的领导人清醒地看到了党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严肃地告诫全党,由于胜利,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和贪图享乐,并就此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0](《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对执政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于“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重要思想,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讲得最多的问题之一[11]162(《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在建国初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中,毛泽东对浪费问题看得很重,认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12]134(《我们的经济政策》)。他解释说: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13](《实行增产节约,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继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形成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比如:关于党群关系如同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关于兼顾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提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领导方法的思想;关于党要接受监督,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思想;关于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坚决扫除“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种低级趣味的“官气”[11]378(《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的思想等等[14],都体现为我们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但另一方面,由于“左倾”思想影响,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偏差,这主要是继续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的方式推进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所致。

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四大运动是群众运动,这是属于阶级斗争,对于巩固新政权是必要的。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造”,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场革命,也是群众运动,这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是必要的。

问题在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基于战争年代阶级斗争、阶级路线的思维惯性和定势,在和平的经济建设、社会变革中仍然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并把这种方式从经济基础扩展到了上层建筑领域。人民公社化是群众运动,大跃进是群众运动,反右斗争是群众运动……这些不同类型的违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群众运动,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扭曲了党的群众路线,最终也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更是以疾风暴雨的群众运动方式开展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党内斗争,甚至发展成为“群众专政”、乱打乱斗,给党和国家酿成了深重的灾难,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必须认真记取。

“文革”结束后,我们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群众运动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拨乱反正,消除了对“群众路线”的扭曲。但同时又面临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考验。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是面临着时代的全新要求,需要我们党在这方面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应该说,这种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明确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必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把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所以,在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一是群众路线的内容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体现了新的时代内涵;二是突出了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三是群众路线开始由较为单纯的教育导向转向重视法制、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四是群众路线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及政策的具体体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相应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也集中体现为“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基本价值指向,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务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既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途径,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既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政治保障,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与过去的革命时代相比,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过去严酷的革命环境下,脱离群众就不能生存。而在执政的条件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与群众的感情淡漠等等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特别是虽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封建余毒并未肃清,并且还在侵蚀党的肌体,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执政党在作风上的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作风之病和行为之垢。一方面,党的群众路线在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中被淡忘甚至被抛弃;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则对执政党的党风问题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60(《关于费尔巴哈的的提纲》)。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良风气,实际上是人们所处社会关系,包括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上下级关系乃至于同事关系的畸变和扭曲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当这些问题被谓其成“风”,说明这种社会关系的畸变和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定型化,所以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建章立制对这种状况给予改变,使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扭曲得以纠正,把被颠倒的关系颠倒过来,实现对于党的宗旨的真正回归,正本清源,从根本上解决好人心的向背问题——这就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指向。

换一个角度说,当今社会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良风气,实际上是几千年传统的剥削阶级社会留下来的历史陈迹和糟粕,这本来是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格格不入的,应该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被抛弃。然而,旧传统的力量是巨大而顽固的,它会随着历史的潮流的涌动沉渣泛起,并以新的面目和形态顽强地表现出来,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阻力,成为社会生活乃至于人性的腐蚀剂。在社会经济政治发生深刻剧烈变革的时期,新旧体制交替,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改革尚在途中的情况下,这些旧的积习会渗入体制内,引发体制的病态,久而久之,使得体制内的主体随波逐流、背离宗旨、脱离群众,作风之病、行为之垢的产生也就势所必然了。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唤醒主体理性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增强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扭曲问题,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使我们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面向未来的历史征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牢记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江泽民同志说得好:“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5](《高中级干部要意识到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所以,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我们的工作就不会迷失政治方向。

2.必须坚持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791(《〈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16](《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前提。“‘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 无 知 妄 说”[2]791(《〈农 村 调 查 〉的 序 言 和跋》)。要“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9]272(《给张平化的信》)。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应时刻注意和倍加关心的。邓小平也强调,离开了对群众经验和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17]218-219(《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3.必须坚持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群众路线体现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互为表里。毛泽东曾经从人的思维过程的角度论述了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他认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要求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形成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递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我们的思想观点正确与否,还得交给人民群众去考验,如果我们的同志不懂得这一点,那一定会到处碰钉子。

4.必须坚持正确把握和对待群众的意见。邓小平说,“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1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群众的意见,不外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就是官僚主义。有一部分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就要做工作进行说服。“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19]。当然,群众的意见一定不会都是正确的和成熟的。我们所谓总结和集中,并不是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必须要有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毛泽东也说过,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而不是从任何个人的良好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当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2]1012(《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党的领袖很久以前讲的这些话,在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5.必须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歪风邪气。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和各种歪风邪气水火不容的。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各种歪风邪气和贪污腐化等等给予了严厉的鞭挞,至今对我们有着强烈的警醒作用。毛泽东就说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命令主义等等弊病都是脱离群众的东西,一定要不得。他把官僚主义与群众路线看作是两种对立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他说,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而我们应该采取“群众化的方式”。邓小平也说,有的领导干部“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17]218(《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毛泽东则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总之,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清正廉洁的思想政治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着现实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2.

[4] 列宁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1985.

[5] 列宁全集:第32卷[M].人民出版社,198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7] 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2.

[8]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9] 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

[10] 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11] 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162.

[1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134.

[13] 毛泽东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99:208-209.

[14] 参见冷溶.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J].新湘新评,2013(15):30-31.

[15]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81.

[16] 江泽民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308.

[17] 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

[1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144-145.

[19]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473.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我给小鸡起名字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