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寿世保元四象草本卷》版本源流及现存本考析△

2014-01-23 22:23崔海英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四象朝鲜族朝鲜

崔海英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医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1)

《东医寿世保元四象草本卷》(以下简称《草本卷》),是朝鲜医学家李济马先生撰著《东医寿世保元》的初稿,是李济马早期关于四象医学的重要论述。《东医寿世保元》早已被世人所关注,但是关于《东医寿世保元四象草本卷》的师承、流传及传人,基本无记载。因此,系统考证该手抄稿本版本源流的传承脉络,梳理与《东医寿世保元》的关系,对继承李济马的四象学术思想,研究发展朝医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借承担2010年国家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之际进行了调查梳理。

1 现存版本概况

这里所说现存版本,系指已收藏或知晓藏处的手抄版本,不包括近年来国内外的翻印本。

1.1 孙氏版本:现存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医师孙永锡先生处的《草本卷》笔者称之为“孙氏版本”(简称孙本)。孙氏《草本卷》版本为手抄本,毛笔书写,全汉字、竖排,由右及左,无标点。全书97页,每页10行,每行23~24字不等,开篇即为卷一正文,无序、跋文。全书共有3卷17统,约2.1万字左右。

1.2 鸿济版本:因为抄本封面写有“鸿济医院所X”,所以笔者姑且称之为“鸿济本”。该手抄书稿,为硬笔书写,竖排,全汉字,在竖行右侧间断有少许近似或“日文”假名的旁注(小字),书写由左及右,无标点。全书110页,每页11排,每排23~24字不等,封面为“东医四象初本卷”,封二记有“初本卷味闻主人”的字样,无序、跋文。全书共有3卷17统,约近2.2万字左右。

孙氏版本在1984年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之际,由孙永锡先生提供,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影印得以流传,并作为研究版本。关于《草本卷》版本,孙氏本一直被业界认为是国内唯一版本。直至2010年国家公共卫生资金资助项目中《草本卷》注释整理被立项,关于版本有了新的发现,即“鸿济本”的发现。

1.3 两稿本差异

1.3.1 名称:孙氏本无封面,开篇即正文,篇首名为“寿世保元四象原人卷之一”;鸿济本封面为“东医四象初本卷”,正文标题为“寿世保元四象初本卷”。鸿济本作者以此表示是四象医学的初稿,区别后来的刊行稿。这里须说明,“草本卷”和“初本卷”的不同之处,在朝鲜语中“草”和“初”的发音相同,朝鲜族在书写习惯上如此的音译写法,是朝鲜医学古籍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比如,“姜”与“干”发音相同,中药“干姜”,朝鲜医籍中常常见到“干”的写法,再如,“连翘”写为“连交”;“召”写为“枣”均系如此。因此,“草本卷”应以“初本卷”更为合适。

1.3.2 时间:二书稿终稿处记有年号月日。孙氏本记有“白兔十一月六日”,“白兔”应为年号,这里只使用了地支记载,古人多以天干地支结合的方式计时,单以地支来记载年号并不多见。这样,问题一,究竟此时间是手抄稿本作者李济马写作时间,还是抄写者完成时间。问题二,如果是作者写作时间,“白兔”究竟是哪一兔年?如果我们假设是作者写作时间,那么,考证李济马生存写作此手稿的年份中,兔年有1831年、1891年。李济马1937年出生,1831年李氏时年6岁,所以可以否定该兔年。1891年李济马时年54岁,又距《东医寿世保元》成书高宗31年(1894)极为接近,极可能是李氏《东医寿世保元》初稿的撰写时间。另外如果是抄写者完成时间,那么,可能的时间段(抄写者金九翊生存的)兔年只有1891年,而时年金九翊11岁,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时间只可能为作者完稿时间1891年。然而,据收藏人孙永锡讲,白兔为该书稿抄写者金九翊1951年重新誊写的年度。

鸿济本终稿处记载有“丙戌四月二十六日书毕”。分析在可能成书(李济马生存和收集到此手稿)的年间里,“丙戌”年有二个,分别是1886年和1946年。1886年李济马时年29岁,据资料记载,李济马40岁时从武卫都统使(朝鲜末期为守护宫廷而设的官位),成为武卫别选军官,50岁时被封为镇海县监,因立下平定“崔文焕之乱”之功劳而被任命为“高原郡守”。之后才辞官归乡从医。因此,1886年时此稿本成型的可能性极小,存在抄本的可能性也就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可以认为不是1886年,而只能是1946年,而这个年代作者写作的时间又显得不合理,所以是抄写时间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书稿时间记载不同,笔者认为以此判断此年号为手抄者抄写的时间比原书稿作者的写作时间的可能性大。

1.3.3 内容:鸿济本与孙氏本基本内容、章节顺序完全一致。不同之处是:

1.3.3.1 在文字叙述细节上存在不同。如,二稿在关于太、少阴阳禀赋之人数的叙述上有明显不同,孙本作“以今时一县万人数斟酌之,…少阳人三千人,少阴人二千人也,太阳人数不过四、五人已”;鸿济本作“少阳人三千五百人也,少阴人一千五百人也,太阳人数十数人也”。类似如此之细微差别,且尙不会引起歧义的地方不下10余处。更有甚者因一字之差文意及标点完全不同,如:孙本作“少年不惜生,中年已未及。学问者,爱道德;养生者,惜身命”。依据前后文意鸿济本者须作“少年不惜生中年已,未及学问者,不爱道德;养生者,惜身命。”的注释,此段文字的注释差别仅仅是一“不”字。

1.3.3.2 还有更大的区别是,二稿在卷之三“药方篇”有明显的不同,孙氏共载方剂正方97首,其中,少阳人46首,(含正方39首,附方7首);少阴人18首,(含正方12首,附方6首);太阴人31首;太阳人2首。鸿济本共载方剂55首。少阳人24首,(含正方18首,附方6首),少阴人18首,(含正方12首,附方6首);太阴人11首;太阳人2首。鸿济本比孙氏本缺失方剂42首,其中:少阳人22首方剂(鸿济本缺失目录中太阴人第19首《腰将军汤》到第39首《加味破瘀汤》加上附方1首);太阴人20首方剂(缺失目录中第12首《麦龙汤》到第31首《荔枝核汤》)。个中原因现无可靠资料明确解释。

1.3.3.3 鸿济本后面多出二篇专题论述,一篇“治痫论”,一篇“连珠疮论”。约近2000字左右。

笔者认为以上各种迹象表明,两手稿抄自不同底本。

2 版本流传过程

2.1 孙本传承:据收藏人孙永锡讲,该手稿是朝鲜医师金九翊(日伪时期延边名医)携弟子林凤宇,于1936年东渡朝鲜咸兴,在李济马先生的弟子崔廉镛处手抄写,并带回中国。后由金九翊传给弟子孙永锡。

金九翊1880年9月9日生于朝鲜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7岁丧父,受同村私塾先生安亨来抚养资助,后师从儒医安亨顺(安亨来之兄)学习医学。金九翊曾因家中贫穷,无钱请医买药,同胞兄弟中有十一人被传染病夺取生命,所以,习练医学特别刻苦,26岁时便在朝鲜茂山一带行医,深得乡里乡亲的信赖。35岁时随着灾民来到中国,先后定居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和吉林省龙井市,以莲波诊所挂牌行医。在行医过程中,致力于四象医学的临床实践,成为颇有名望的“四象方”医师。为了进一步深造四象医学,1936年和弟子林凤宇一起东渡朝鲜咸兴,拜李済马先生弟子崔谦镛为师学习,收益甚丰,手抄了该书稿带入中国。

金九翊先生还著有《四象临海指南》,在《四象临海指南》中进一步阐述了四象医学理论,创立了“四声论”、“四步论”的四象辨象法,充实了四象药性论,并且,根据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了62个太阴人方剂,41个少阴人方剂,35个所有人方剂,丰富了四象方剂学。金九翊先后曾培养了林凤宇、金东燮、孙永锡等十名学生,众弟子后都成为了四象医学的中坚力量。金氏1969年7月22日(89岁)去世,因其膝下只有一女体弱多病,且后移居朝鲜。所以,其大量医学书籍包括该手抄稿本,身后传于关门弟子孙永锡。

孙永锡1944年生于朝鲜,幼年时期随父亲来到中国。曾和金九翊为乡里邻居。孙永锡以其母病,遂立志学医,1958年至1961年年间在金九翊先生门下跟师学习,耳濡目染四象医学。1964年开始行医至今。孙永锡先生也是延边地区著名的传统朝鲜族医师,行医近40余年,致力于民族医药事业,在四象医学和针灸学方面造诣较深。

2.2 鸿济本传承:相对而言,鸿济本的传承目前无详细资料记载,稿本现存于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是1984年研究所成立之际,由民间收集而来的,现无记载是何人提供,但是稿本中见有10余处印有延吉市金昊哲诊所的印章,大小圆方俱见。而金昊哲其人是日伪时期活跃于延边境内的朝鲜族医生。据《中国朝鲜民族医学史》[1]汉医讲习班第一期师生名录中记载:金昊哲为原籍朝鲜明川,曾住址延吉县头道沟,就职于鸿济药房。同时《中国朝鲜民族医学史》大事记中还记载,1937年间岛省(伪)汉医讲习会在延吉市成立。当年举办第一期讲习班。学员达300多名。由此可以认为,日伪时期的延边境内朝鲜族医生中四象医学曾广泛流行,这一时期是朝鲜民族医发展重要阶段。

3 讨论

3.1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延边境内《四象草本卷》的稿本不只一种,曾于朝鲜族中广泛流传,四象疗法也曾被民间广泛应用临床。

3.2 现存二稿本的祖本为何,增加内容究系何处等,目前因限于资料,尚难作出具体而有说服力的判断。

但从总体分析,二稿本的所载内容差别原因,无疑是后人在传抄时复加和衍讹的内容,但就其可参考处,定有所本。笔者大胆猜测,方剂差别之因不能排除金九翊重新誊写时添加李济马其他的书稿或者自己经验方剂的可能。理由如下,其一,在增加部分的前面,明确写着结束语:“上药方之第一统”字样,表明药方内容结束。说明是原记录的方剂已经结束,而后又增加内容。其二,据孙永锡的《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2]记载李济马的《东医四象草本卷备忘录》中,散见与增加部分方名药物一致相同的方剂。其三,此时的金九翊四象理论日臻成熟,个人经验已经形成,其所著的《四象临海指南》等书中,见有与增加部分相同的方剂。

关于鸿济本后面多出的“治痫论”和“连珠疮论”二篇专题论述,在孙永锡著《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3]中记载李济马的《东武遗稿》中“金凤舜痫病治痫论”和“治瘇核方文”篇中可见到上述内容部分。那么,究竟是在李济马的《东武遗稿》还是《草本卷》中的记载,目前资料无法考证明确,只能“阙之以俟知”吧。

3.3 根据1983年出版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医疗保健史资料汇编》记载在朝鲜族迁入到1949年解放前的时间段,延边地域自朝鲜流入的四象医学流派广为流行;相信至今仍会有一些珍贵书籍手稿等资料在朝鲜族民间中保存或流失,随着岁月渐长亟待保护,刻不容缓。

3.4 《草本卷》作用及意义

3.4.1 广泛传播了朝鲜四象医学理论。从李氏四象思想雏形的形成,断续完成初稿,到终稿《东医寿世保元》刊行,期间长达近十年左右。作为《东医寿世保元》初稿比刊行本很多年传播于弟子及民间。有很多人并不知晓《东医寿世保元》,但知道《草本卷》;也有不少人因买不起《东医寿世保元》而传抄《草本卷》,使该手抄稿事实上成为四象医学的启蒙教材。

3.4.2 《草本卷》一问世传播出的四象理论就以思想新颖、学术独特、实用易懂受到百姓的欢迎,一些优秀的朝鲜族医师十分推崇李济马,大量应用四象理论诊疗疾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延边一带就有颇有影响力的四象学派。因为李济马居住的朝鲜咸兴,与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山水相连,当时百姓往来自由频繁,由于语言、习惯等等原因,流入中国的朝鲜族百姓较比中医,更容易接受本民族的医学理论,成为当时朝鲜族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解决了当时流入中国的朝鲜族百姓的健康繁衍实际问题。

3.4.3 促成了中国朝鲜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四象学说刚刚兴起时期,是中国境内朝鲜民族医学雏形形成的时期,由于受灾逃荒的朝鲜百姓,大量流入中国,医药需求急迫,比较容易接纳简便廉实用学派的观点,客观上促进了对中国朝鲜族医学形成的影响。并且,至今使朝鲜族医学理论保持着与其他传统医学不同的鲜明特色,这是我们祖先留下至今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

[1]张文宣.中国朝鲜民族医学史[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97.

[2]孙永锡.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229-242,280-281,275-277.

猜你喜欢
四象朝鲜族朝鲜
《四象》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方向漫谈
KORE A TOWN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良渚玉琮反映天地观念的再思考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他有颗金子般的心:记朝鲜族“老关工”金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