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55例分析

2014-01-24 18:43艾战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宫角宫腔内宫腔

艾战平

(湖南湘潭湘钢医院妇产科,湖南 湘潭 411101)

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55例分析

艾战平

(湖南湘潭湘钢医院妇产科,湖南 湘潭 41110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为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55例病例在宫腔镜下诊断及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腔形态正常宫腔内妊娠物残留21例,妊娠合并宫腔粘连8例,子宫纵隔4例,双子宫2例,子宫多发性肌瘤或子宫腺肌病,腺肌瘤7例,子宫内膜多发息肉6例,瘢痕子宫憩室2例,宫角妊娠5例。宫腔镜检查后清宫治疗41例,B超监测下宫腔镜电切术14例。均治愈。结论 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直视、准确、有效、微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宫腔内妊娠物;宫腔镜;诊断治疗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病例逐渐增多,我院对在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为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55例病例,经宫腔镜诊断及治疗,均治愈,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流产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者55例,年龄18~41岁,病史2~7月。有1~2次刮宫术史27例(49.1%),2次以上刮宫术史18例(32.7%);B超发现子宫发育异常6例(10.9%),其中子宫纵隔4例、双子宫2例;合并子宫多发性肌瘤或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者7例(12.7%)、子宫内膜多发息肉6例(10.9%)、瘢痕子宫11例(20%)、宫角妊娠5例(9.1%);宫内早孕行人工流产术19例(34.5%),稽留流产清宫术13例(23.6%),药物流产21例(38.2%),中孕引产行钳刮术后2例(3.7%);病灶长径大小约1.4~5.8 cm,其中血β-HCG升高28例(50.9%),27例正常(49.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协助诊断,检查用0.9%生理氯化钠液作为膨宫液,电切时用甘露醇液,膨宫压力100~120 mm Hg,水流速为400 mL/min,术中B超监测残留物大小,子宫肌壁厚度;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形态、大小、双侧宫角、子宫内膜情况,了解组织残留部位、大小;镜下初步诊断妊娠物残留,根据残留组织部位及与宫壁粘连程度决定手术方式:如病程短,组织物较新鲜,粘连疏松,则宫腔镜定位清宫,吸刮妊娠物后再次宫腔镜检,微型钳钳夹微小残留,确认妊娠物彻底清除;如病程长,组织物粘连致密,吸刮钳夹困难,则取活检,术后药物辅助杀胚,分次手术,酌情电切术清除妊娠物;术前血β-HCG升高病例服米非司酮150~200 mg,降低绒毛活性,术前8、2 h米索前列醇400 μg塞于阴道后穹窿或塞肛,对有子宫穿孔高危因素者:子宫发育异常、瘢痕子宫、宫角妊娠病例,B超监测手术全过程,备血,做好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准备,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

2 结 果

经过宫腔镜检查后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宫腔形态正常妊娠物残留21例,其中子宫过度后倾后屈10例,过度前倾前屈5例,妊娠时间短,孕囊小、组织少,吸刮不全4例,2例瘢痕子宫宫颈狭长;妊娠物残留合并子宫发育异常6例,其中子宫纵隔4例,双子宫双宫颈2例;合并宫腔形态异常23例:瘢痕子宫憩室2例,宫腔粘连8例,子宫多发性肌瘤或子宫腺肌病、腺肌瘤7例,子宫内膜多发息肉6例;宫角妊娠5例。妊娠物残留于子宫底14例,左侧壁16例,右侧壁11例,宫角5例,子宫纵隔2例,宫腔粘连带1例,瘢痕子宫瘢痕周围非切口瘢痕内6例;镜下共同特点为子宫内膜增厚,呈絮状漂浮或蜂窝状,有的夹有暗红凝血块,宫腔或宫角部残留灰黄色、灰白色、紫红色粗糙组织,4例见暗紫色不规则妊娠囊;病灶长径大小约1.4~5.8 cm;宫腔镜检查后清宫治疗41例,B超监测下宫腔镜电切术14例;所有刮出组织均送病检。55例患者均治愈。病理结果提示坏死机化组织12例,炎性坏死蜕膜组织23例,变性绒毛组织7例,炎性蜕膜组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6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3例,并增生期子宫内膜4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均顺利,B超监测下行电切术,手术时间20~130 min,平均47.5分,出血量10~200 mL,平均44.5 mL,无过度水化综合征、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监测血常规、血β-HCG均恢复正常,住院时间平均3 d。

3 讨 论

3.1 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原因及危害:①宫腔形态正常妊娠物残留:子宫过度前倾前屈、过度后倾后屈,瘢痕子宫复旧不良,宫颈及下段较长或宽大、初次妊娠宫颈管狭长,妊娠时间短,孕囊小,术者特别是操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者,术中没有充分纠正子宫倾屈度,误将宽长的下段及宫颈部位当成宫腔,造成吸刮不全或漏吸。②宫腔形态异常妊娠物残留:子宫中隔、双子宫是常见的生殖器发育畸形,畸形子宫宫腔形态不规则,子宫内膜发育不完善,子宫肌层组织不够发达,子宫肌肉收缩不协调,轴向失常,宫颈发育差等因素[1],妊娠组织粘连,特别是稽留流产者,易致流产不全;子宫多发性肌瘤、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子宫变形,宫腔形态失常。③妊娠物着床异常:宫角妊娠或子宫下段与宫颈内口瘢痕周围非切口内妊娠,因特殊的解剖部位,内膜非薄,肌壁薄弱,妊娠组织易粘连甚至植入,盲刮时器械难以到达妊娠物着床部位,易致流产不全,反复刮宫极易导致子宫穿孔,大出血。④流产类型:稽留流产因孕囊枯萎,胚胎死亡,妊娠组织机化与宫壁粘连,如诊断明确前按先兆流产行保胎治疗者,黄体酮或绒促性素增加妊娠组织与宫壁粘连附着力;稽留时间长,继发感染,组织水肿,流产时钳刮困难,本组13例稽留流产清宫病例曾有1~2次清宫,但仍未能完全清除妊娠组织。

流产后妊娠物残留,影响子宫复旧,继发子宫内膜炎,严重时并发盆腔感染、急性腹膜炎、败血症,严重时感染性休克死亡;反复吸刮易致出血、子宫穿孔、感染,损伤子宫内膜继发宫腔粘连、不孕不育等并发症。

3.2 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

3.2.1 宫腔镜最大的优势是能直视、准确观察宫腔形态、子宫内膜有无病变并能初步判断病变性质,明确妊娠物残留部位、大小,刮出术后再次镜检,以判断刮宫是否彻底,保证手术质量,降低子宫内膜损伤程度。Cohen等[2]通过对比发现传统盲刮有20.18%残留物持续存在,而宫腔镜组无一例发生妊娠组织残留。我院应用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55例,结果与Cohen报道相符。宫腔镜定位清宫,粘连致密者进行电切,再在宫腔镜下活检钳夹摘除微小残留组织,以彻底清除妊娠物;宫腔镜还可同时治疗宫内病变,本组子宫中隔、宫腔粘连均经宫腔镜下微型剪剪开或电切中隔组织或粘连带,一次完成两种手术,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手术费用,避免反复刮宫造成子宫内膜损伤[2]。瘢痕子宫、子宫畸形、宫角妊娠等,B超监测宫腔镜指示下清宫,避免子宫穿孔或大出血。

3.2.2 诊断明确后,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如果病程长,血β-HCG值高,阴道彩超显示妊娠组织周围血运丰富,提示残留妊娠组织活性高,可能与宫壁粘连致密,术前应予抗感染,服米非司酮拮抗孕激素受体,降低绒毛活性软化妊娠物,提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阴道后穹窿定时塞米索,软化扩张宫颈内口。术前常规阴道彩超了解是否合并子宫发育异常、有无宫内病变,残留妊娠组织部位、大小等,暂拟需采取的相应手术方式;充分向患者交代存在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可能性,对宫角妊娠、瘢痕子宫、B超提示肌壁较薄时,术前备血,做好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准备;因妊娠组织残留致子宫肌充血水肿,宫腔镜操作时应低压膨宫,操作轻柔,仔细分离,手术时B超监测,特别是肌层薄弱部位,对预防子宫穿孔有良好的提示作用,使手术更加安全[3-4]。宫腔镜检清宫时如发现组织粘连致密,不宜反复强行吸刮病灶,再次改行宫腔镜电切术,彻底清除组织。

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具有诊断准确,疗效确切的优点,在临床上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Cohen SB,Kalter Ferber A,Weisz BS,et al.I lysteroscopy may be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management of residual trophoblastic tissue[J].J Am Assoc Cynecol laparosc,2001,8(2):199-202.

[2] 佐满珍,杨慧琼,汪琼.宫腔镜诊治流产后宫内异常回声[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75-1276.

[3] 林素文.畸形子宫妊娠与并发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5,20(3): 172.

[4] 刘颂平,薛敏.宫腔镜诊治宫角妊娠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4):246-247.

R714.2

B

1671-8194(2014)19-0272-02

猜你喜欢
宫角宫腔内宫腔
早期宫角妊娠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研究进展
MRI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探讨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价值
超声诊断宫角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