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4-01-24 18:43王爱萍王全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情志脑梗死状态

王爱萍 王全理 张 栋

(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62300)

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王爱萍 王全理 张 栋

(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62300)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中医情志相胜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入院初和出院前分别进行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其变化和差异。结果 入院初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前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积极意义。

中医情志护理;急性脑梗死;心理状态

急性脑梗死是急性脑部供血障碍,部分脑组织因缺血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出现坏死[1],如果不及时救治,出血量增大,压迫脑干等生命中枢,会导致死亡。即使救治及时,一般也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生活自理困难,尤其恐惧、紧张等心理压力,患者情绪变得急躁,产生焦虑、悲观、兴趣减退等负面心理,在配合康复训练的同时,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情志护理是很重要的,现笔者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46~68岁,平均57.3岁;发病时间4 h~3 d,平均发病时间1.2 d;来诊时患者意识清楚,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无其他闭塞性或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例应用中医情志相胜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主动打招呼,介绍医院情况,病房环境,让患者尽快消除陌生感,告知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及时治疗后对疾病的控制和预后,注意语言温柔、亲切,声调和语气,让患者产生亲切、信任的感觉。住院期间,在正常查房和医疗行为之外,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多关心患病后的心理感受,多了解患者的性格、习惯、家庭状况等,分析患者情绪和体质证型,根据不同表现制定心理疏导计划。组织患者一起收看幽默搞笑剧,听欢快的音乐,使患者精神愉悦。鼓励患者参与康复小组,在患者共同训练间找到自信,通过人际交往,减少不良心理影响[2]。

1.3 观察指标

在入院初和出院前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试,测试内容根据HAMD抑郁量表执行[3]:7分以下为正常;7.1~17分为轻度抑郁;17.1~24分为中度抑郁;24以上分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χ2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入院初,观察组5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测试后,评分正常者3例,轻度抑郁31例,中度抑郁12例,重度抑郁4例,评分平均值为(16.33±2.14)分;对照组3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测试后,评分正常者3例,轻度抑郁18例,中度抑郁7例,重度抑郁2例,评分平均值为(15.74±1.99)分;χ2=0.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出院前,观察组5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测试后,评分正常者23例,轻度抑郁25例,中度抑郁2例,无重度抑郁,评分平均值为(7.58 ±1.62)分;对照组3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测试后,评分正常者5例,轻度抑郁19例,中度抑郁5例,重度抑郁1例,评分平均值为(13.42± 2.55)分;χ2=1.778,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大,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与中医范畴的“脑卒中”后“郁证”症状相似,即在风、痰、瘀、郁结等刺激下,全身气血不畅,脑部出现郁滞,神失清明,导致情绪低落。朱丹溪指出人身万病多生于郁,所以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情志学说进行心理调护,有助病情恢复。中医情志学说的精华是“情志相胜法”,此法最早见于“内经”[4],将人的五种情绪与以五行相结合,运用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作依据,让情志之间互相压制互相抵消,最后战胜疾病的方法,其内容是悲属金,与肺经相关,怒属木,与肝经有关,思属土,与脾经有关,恐属水,与肾经有关,喜属火,与心经有关。喜则气和志达,脏腑功能正常,故护士要善于观察,在日常沟通中找出患者的情志属性,进行合理的干预,让患者充满喜悦。和谐的医患、护患、患患和患者与家属的关系尤其重要,医患、护患和谐,才能让患者对医疗有信心,才能保证较高的医疗行为依从性;患患关系和谐,患者才能在陌生环境不感觉过分孤独,尤其共同的疾病,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好的参与到训练活动中;而与家属之间关系亲密和谐,才能受到更周到细致的照顾,避免敏感事物刺激,减少不必要的阻碍康复的因素。

在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病机时,CT或MRI检查发现脑部有梗死灶,灶内的脑组织因缺血低氧,出现坏死,造成所涉及区域的神经功能缺失,身体的语言、运动、感觉等多种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到病前[5],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很多人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导致心理抑郁。人具有社会属性,如医疗费、子女问题、生活问题等社会问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压力,也是引起抑郁的一个因素。另外,本病发作后的功能恢复时间漫长,家庭成员由于繁忙可能疏于照顾,让患者有自己病了没人管的错误思想,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各种原因掺杂纠结,是心理状态差,不容易恢复的根本原因。

护理策略是有效沟通,医师、护士、病友、家属,都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尽快恢复健康,而护士是沟通的主导。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护士需要主动与其交流,即便遭受冷漠和辱骂,也要宽容接纳,使其被感动、被鼓舞,主动提供情绪低落原因的信息。此时,不仅要进行心理疏导,更要加强功能锻炼,患者病情好转程度与抑郁症状是有密切关系的。有研究表明,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快,心理状态更好,而身体功能恢复差,心理状态也差;同理,心理状态好,患者更有信心进行功能锻炼,身体恢复快;而心理状态差,患者没有强烈的恢复欲望,功能锻炼懈怠,身体恢复慢。护士对本研究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更深入的观察,证实此观点正确。良性的心理疏导、主动的功能锻炼、成功实例的鼓励,患者更加自尊自信,抑郁和焦虑程度较低,而对照组患者只加紧功能训练,不注意情志护理,患者自信心不足,尤其是久练不见成效,自尊心受到打击,焦虑抑郁症状较重。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脱离危险后,在积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的同时,在中医情志护理的指导下,保持乐观快乐的情绪,可以压制和冲散焦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状态,使康复训练、心理状态形成良性循环,恢复健康更快。

[1] 叶迈蕴,郑淑智,张孝琴.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9-10.

[2] 黄芳.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1):28-30.

[3] 李琴,练凤江.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情绪因素及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1,6(12):159-160.

[4] 李红艳.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66-67.

[5] 李建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5):253-254.

R473.74

B

1671-8194(2014)19-0336-02

猜你喜欢
情志脑梗死状态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