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

2014-01-24 18:43李积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锐器急诊室

李积杰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青海 西宁 810000)

传染病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

李积杰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青海 西宁 810000)

目的 总结分析传染病急诊医院感染隐患,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方法 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医疗废弃物及医疗用品,加大监测力度等等。结果 我院4年内未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结论 严格管理,合理布局,规格管理医疗用品及废弃物,加大监测力度等等是预防医院传染病急诊科出现感染现象的有效措施。

传染病;急诊科;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事务。传染病急诊室科是各种传染病的首诊部门,其特征是传染性较强、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大、患者流动性较大。医护人员仅仅注重对患者的治疗,而忽视了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无疑是加大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被感染概率。本文重点分析了传染病急诊医院感染隐患,并针对这些隐患实施有效的控制对策,其目的在于提升医院感染的控制力度及管理水平。

1 急诊科医院感染隐患

1.1 空气污染

传染病急诊室由于其传染疾病种类较多,复杂多变,有些慢性传染病机病原携带人员混于患者人群中,经过说话、咳嗽、喷嚏或到处走动、物品传递造成气流流动,进而污染空气。患者的血液、尿液、呕吐物、体液溅到地上污染环境,并且很多基层患者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差异性较大,卫生习惯较差,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医院清洁人员没有随时打扫、消毒,极易造成医院交叉感染。

1.2 急诊科管理的特殊性

传染病急诊均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人员流动性较大,无法监控,虽然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标示清楚可见。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医院陪护人员较多,大多数家属出现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完全顾不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差别,随便出入,提高了医院感染潜在危险系数。

1.3 手部污染的危险性

很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知,在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中,医务人员手被污染造成的交叉污染比例较高。医院感染大多数都是由手直接或间接传染的,这一传播方式比空气污染还要危险,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大约为40%[1]。传染病急诊室接收治疗的患者大多数为急危重患者,抢救治疗较多,实行抢救时有些医务人员来不及戴口罩、洗手不彻底,忽视无菌操作要求,加大了间接污染的概率。

1.4 医疗废物分类不清

由于急诊科患者人流较多,病情较为严重,秩序混乱,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淆放置的现象屡见不鲜,锐器未放在指定的锐器盒中,一次性医疗用品没有合理处理。这些行为造成了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不合规操作,洗手不认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1.5 职业危害

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距离最近,起初对病原体完全不知道,而对新发传染病又不了解,所以常常将自己置身于被传染病传染的威胁中,再加上患者往往由于紧张焦急而不积极接受各项检查,需要医护人员陪伴在患者身旁,然而很多医护人员由于工作原因和缺乏放射知识和防护用具的使用知识而被辐射伤,另外医护人员由于其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较高,医患之间矛盾尖锐,常常受到患者死亡事件的刺激等等,这些因素均引起护理人员焦虑不安、疲惫不堪,使得医护人员身心找到严重伤害,进而降低了身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抵抗力降低,从而在医护人员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2 传染病急诊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2.1 严格管理

管理制度不完善、不严格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医院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急诊科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在急诊室内建立感染三级质控网络,由分管急诊室的院长、医院院感科、科室院感组长层层管理。医院设立感染委员会,传染病急诊科设置质控小组[2]。每个季度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学习消毒知识以及管理机制并定期考核,要求急诊科医护人员牢固掌握个人防护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工作,从思想上、行为上加强控制院内感染。

2.2 合理布局

传染病医院,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环境都不同于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急诊科位置主要位于不仅边缘有隔离地带而且具有有利于抢救的绿色通道,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以及污染区,降低感染概率[3]。在传染病急诊室的设计和医疗活动组织方面,尽可能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内,完全达到。

在急诊科内设置急诊分诊咨询导医台,根据传染病种类引导患者挂号就诊,并根据患者具体身体情境实行分诊,按照患者的病情以及文化程度讲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

同时急诊科分别建立呼吸道传染病与消化道传染病两个重要的抢救区域。单独挂号、化验、缴费、取药等基础设施,并指定单独的出入口,医护人员明确分工,减少医务人员往来,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相同病例种类的患者集中管理,感染严重者单独安置,实行隔离制度,全面消毒,及时开展终末处理。

2.3 重视环境清洁

每天开窗通风4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一般使用3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地面、救护车、医疗用品等等。对患者的体液、尿液、呕吐物、血液溅落到地面使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半小时以上,再用清水清洗,并联合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4]。急诊科各个地区张贴一些健康宣传知识,也可以使用多媒体随时播放,使得每一个患者及家属都能够懂得保护环境及注意手卫生的重大意义。还可以发放宣传册,主动宣传,为患者创造一个洁净的就医和治疗环境。

2.4 医疗废弃物的规范管理

最好将医疗废弃物按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进行种类划分,分别管理,分别收集,密闭运送,真实记载废弃物的类型、总额、交接时间、交接人签字。特殊感染伤口(破伤风、炭疽)必须立即隔离,处理后全方位进行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针头、刀片等锐器废物放入锐器盒,尽快送焚烧处理;感染性废物置有警示标志的黄色黑字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每天一次焚烧处理;带血的针头或玻璃制品等用后置利器盒内盖紧,用双层黄色塑料袋扎紧,详细注明,由保洁员送往专用垃圾通道处理,避免传染病进一步蔓延。

2.5 加强自身防护

接触患者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或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擦拭手部2 min,彻底清洗是预防医源性感染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被服,打扫卫生后,应立即用爱尔施消毒液浸泡双手揉搓3 min后用流水冲洗.急诊室均设有专用洗手设备,与患者接触时,医护人员要戴好口罩、帽子,注意自身防护。采取多种形式对医护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锐器伤处理、化学消毒剂使用、防护品使用及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疾病预防等知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其工作质量与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复、与医院环境和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及重要性,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6 加大监测力度

进一步完善日常清洁、消毒机制,不定期对急诊科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有效检测。医院传染病急诊科每次对作物表面、空气质量、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情况进行检测。科室院感组长对整个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和自查,监测各项传染病发展趋势及消毒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分析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加大对护理质量考核力度,有效监督医师有创操作是否有感染风险,做到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实现无菌操作。

2.7 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急诊室内的抢救医疗器械和物品使用过后要尽快清洗、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用于抢救下一位患者,或者同时准备两套或两套于上抢救物品用以更换,在清洗时要注意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由于危重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性都比较严重。所以凡是使用过的呼吸机都要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彻底清洗、杀菌和消毒,另外要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做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部分不便使用或一次性物品价格昂贵者,统一由供应室提供。

传染病急诊科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由于传染病急诊科属于全天候工作性质,就医和治疗的人员大多数属于危急患者,人员流动大,病情复杂,感染因素较多,感染控制较为困难,容易引发院内感染。通过严格管理,合理布局,规格管理医疗用品及废弃物,加大监测力度等等是预防医院传染病急诊科出现感染现象的有效措施的实施,我院4年内未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因此针对传染病特殊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出现及增强医疗质量。

[1] 康立忠,王立志,常桂红.传染病医院住院部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3083..

[2] 崔彩霞,杨彦第,崔涛.浅谈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对卫生员管理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40(6):304.

[3] 常桂红,王立志,康立忠,等.关于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护理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42-1843.

[4] 陈菊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0(22):44-45.

R197.3

A

1671-8194(2014)19-0374-02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锐器急诊室
病人来啦,快抢救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对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研究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影响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打的
折痕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