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60例临床观察

2014-01-25 01:32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包块异位

姜 虹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516100)

・妇幼保健・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60例临床观察

姜 虹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516100)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β -HCG水平及转为正常所需时间、包块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异位妊娠;治疗;甲氨蝶呤;疗效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任何地方着床的异常过程,又称“宫外孕”,在流产或受精卵破裂前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一旦受精卵破裂常表现为剧烈腹痛和阴道出血,反复发作,甚至休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1]。据报道,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阴道高分辨率B超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成为诊断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患者在异位妊娠早期可得到确诊,为早期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2-3]。近年来我院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异位妊娠诊断标准:有停经史,有或无阴道流血;血β-HCG升高;多次B超检查,宫内未见孕囊,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回声;部分患者行诊断性刮宫,见蜕膜而无绒毛。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8.6±1.8)岁;孕龄35~73 d,平均(51.6±5.4)d。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27.9±2.0)岁;孕龄37~76 d,平均(53.1±4.4)d。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米非司酮治疗:首次口服150 mg,以后50 mg/次,2次/d,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甲氨蝶呤50 mg/d肌内注射;米非司酮50 mg口服,2次/d,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患者腹痛和阴道出血等情况;所有患者在每一疗程结束后进行血β-HCG和盆腔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痊愈:血β-HCG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尿β-HCG定性试验为阴性;盆腔超声检查显示包块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出现以下几项中任何一项即为治疗失败:血β-HCG未降低或继续升高,尿β-HCG定性试验为阳性;盆腔超声检查显示包块未缩小或有继续增大趋势;临床症状未消失(腹痛、出血)或加重;治疗过程中妊娠囊破裂引起大出血而需手术治疗[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数据类型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痊愈率比较 观察组痊愈53例,治疗失败7例,痊愈率88.33%;对照组痊愈42例,治疗失败18例,痊愈率70.00%;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

2.2 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β-HCG治疗前(443.2±6.8) mIU/mL,治疗后(23.2±2.5)mIU/mL,转为正常所需时间(15.2±5.3)d;包块大小治疗前(3.52±1.05)cm,治疗后(0.52±0.18)cm。对照组患者β -HCG治疗前(451.3±5.2) mIU/mL,治疗后(84.2±3.1)mIU/mL,转为正常所需时间(20.2±6.1)d;包块大小治疗前(3.49±1.11)cm,治疗后(1.79±0.61)cm。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水平及转为正常所需时间、包块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根据着床位置不同可分为腹腔妊娠、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和卵巢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所占比例最大(>90%),是妇产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一旦发现要及时诊断治疗,否则病情恶化会危及患者生命,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近年来未生育者发生异位妊娠几率明显增高。因此,在治疗时要尽最大努力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5]。手术是异位妊娠的传统治疗方法,微创腹腔镜技术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优势,但费用较昂贵,不利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相对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免除手术治疗的痛苦和创伤,避免了对输卵管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达到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随着血β-HCG监测准确度的提高和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从而为保守治疗争取了时间。目前,采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甲氨蝶呤为叶酸拮抗物,其作用机制为与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部位结合,阻止嘌呤环与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干扰胚胎滋养细胞分裂及细胞DNA、蛋白质合成,使胎盘、绒毛变性坏死,胚胎死亡。

本研究显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见效快,值得推广。

[1] 赵海燕,蔡叶萍,李洁.近30年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的变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13-115.

[2] 周雪,王春连.经阴道彩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97-98.

[3] 林能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59-761.

[4] 罗丹,钟玲,赵腾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2):184-187.

[5] 王彩霞,胡晴丽.腹腔镜保守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有生育需求的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0):98-99.

1672-7185(2014)15-0006-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5.004

2014-06-10)

R714.22

A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包块异位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