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1)

2014-01-26 18:59舒夏竺周纪刚徐平黄竞中周建芬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5期
关键词:油茶发展

舒夏竺,周纪刚,徐平,黄竞中,周建芬

(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001)

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成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种子提取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和“液体软黄金”,也被称为我国的“绿色油库”和“绿色金库”[1-4]。近年来,国家和油茶产区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各地的油茶产区掀起了油茶发展的新高潮。广东以后来居上的姿态大力推广发展油茶,在经营规模、发展模式及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惠州地区虽为广东的积极发展区,不少公司和农民对油茶种植的热情极大,初步呈现了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鉴于此,本文对惠州油茶发展重点县——龙门县的油茶生产现状进行了调研,旨在对龙门县油茶产业发展乃至惠州市油茶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1 龙门县油茶生产历史及现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龙门县龙华镇、地派镇就有农民开始种植油茶,取籽榨油,但未有开展大面积的种植活动。据统计,1973~1998年龙门县油茶籽产量合计仅为30.3t[5]。由于对油茶价值认识不足,经营管理不善,仅有的油茶林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截止到2009年,惠州全市油茶种植面积仅为1万多亩,其中,龙门县约有2000亩。2010年后,惠州油茶发展较快,依据《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惠州市初步目标到2020年发展油茶景观与经济林40万亩,其中龙门25万亩,前期拟建设1个200亩油茶良种苗圃基地,3个10000亩油茶示种植范基地,13个红花油茶景观经济林种植点,建油茶加工厂一间,作为展示龙门县生态、旅游及油茶产业的规模和特色的生态示范建设项目,后期项目侧重经济效益,切实改善龙门县种植经济产业格局,提高林产收入为出发点,油茶产业将成为龙门生态产业最大亮点。

目前,惠州市林科所已在龙门县开展了油茶遗传资源调查工作,调查了境内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等品种,并收集了油茶遗传资源相关信息。龙门县林业局、惠州市林科所正逐步开展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国家级油茶标准化示范区、红花油茶景观林带建设等项目。龙门县油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呈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2 发展油茶生产的有利条件

2.1 自然条件优越

龙门县位于广东中部偏东,惠州市北部,属增江中上游,位于 E 113°48′26″~114°24′58″,N 23°20′06″~23°57′50″,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20.8℃,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266.7mm,相对湿度大,日照长;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15.2万hm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m,山地土壤主要是黄壤、红壤和赤红壤,平均pH值5.0。有利的地理、气候和土壤为发展油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2 群众基础优势

龙门县早有种植油茶的历史,且多为农民家庭经营模式,在油茶苗繁育、嫁接、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种植生产经验和原料资源优势,这对今后推广油茶良种、标准化栽培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科技支撑优势

近年来,龙门县有关油茶产业规划、示范基地建设等加强了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致力打造“产、学、研”的一体化格局。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与,为龙门县油茶品系选育、种植技术推广、产品加工等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2.4 市场前景广阔[6-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膳食结构的改善,油茶作为优良的绿色健康食品及化妆品,也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目前,市场上茶油价格已涨至50~60元/kg,是花生油的4~5倍。而且,油茶籽榨油后产生的茶籽枯除做有机肥和饲料外,还可提取天然茶皂素;以油茶壳制作的优质活性炭还可用于制糖、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可见,油茶产业链很长,油茶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存在问题

3.1 经营管理水平低,产量低

龙门县现存油茶林多为老、疏、残油茶林。由于林农管理粗放,投入少,农民只是有果就采,基本上没有进行翻耕、施肥等管理,油茶林基本处于“人种天管”的状态。据调查,30a左右的油茶林,每亩产油量不到3kg,且大小年明显。油茶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3.2 品种混杂,良种选育滞后

过去油茶造林多采用自己播种的实生苗,有的甚至直接埋茶果造林,由于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品种混杂,遗传品质变异退化大,结果迟,一般栽后5a左右才开始开花结果,因此,许多植株结果不良,产量低,品质差。由于种种原因龙门油茶仍未有选育良种,目前,虽有引入外地油茶良种,但未开始结果,也缺乏系统的区域性试验,因此,良种问题仍是龙门油茶生产、推广发展的主要瓶颈。

3.3 加工利用技术落后,产品单一

由于过去油茶价格较低,产量不高,加工技术滞后,基本上是沿袭传统加工技术,采用作坊式花生榨油机压榨,出油率低,杂质含量高,品质差,贮藏时间短。当前龙门县油茶开发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对茶油精炼技术、茶枯饼、茶壳等的综合利用更是无人涉及,产品单一,产值低。

3.4 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

油茶经营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按照油茶造林的投资标准,新造1亩油茶,包括种苗、整地、施肥、抚育等基本费用及开山修路、道路硬底化、驳接水管、搭棚育苗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成本至少2000多元,如此算来,100亩则要20万[11]。油茶达盛果期至少要8年左右,前期基本没有收入,每年还要一定的抚育管理费用,如此压力,龙门油茶生产经营仍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各家各户独立经营,种植零星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更谈不上形成产业。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油茶种植公司、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但多数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和带头能力仍较弱。

4 发展对策

4.1 完善政策资金配套,合理引导油茶产业发展

为确保油茶产业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和林农增收,要突出抓好产业建设的政策措施保障和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引导油茶产业发展。首先,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县油茶产业的组织实施,加强对各项具体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将产业建设任务进行量化分解,纳入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逐级考核、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其次,要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要在资源本底调查基础上,充分认证,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明确油茶产业发展方向,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12]。最后,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优化环境。要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省、地方发展农林产业化的优惠政策,争取设立油茶造林专项资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涉农资金向油茶产业倾斜;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行政审批适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2 加强技术研究推广,提升油茶经营管理水平

一要积极开展油茶优良品种及无性系的选育工作。龙门虽有一定的油茶资源,特别是红花油茶,但目前尚无良种认定,宜继续保护好当地油茶种质资源,并积极开展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工作,要建立油茶优树收集圃、采穗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实现油茶生产良种化、基地化、标准化,加快良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使用率,提高油茶单位产量。二要积极提高油茶幼林土地利用率。可采取立体经营模式,进行间种经济作物、药材或绿肥等[6]。油茶林进入盛产期一般要6~7年,如在林内间种豆类、花生、五子毛桃、菊花或套种绿化树苗等,既能提高油茶生产的经济效益,节约抚育费用,还能促进油茶生长。三要提高林地经营管理技术。要加强林地管理,进行除草、修枝、施肥、垦复、病虫害防治等,进一步保障高产稳产。此外,加大油茶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还要加强油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油茶发展管、产、学、研结合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油茶产业协会,抓好油茶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力求让油茶企业和种植户都能够全面掌握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逐步改变人种天养的落后生产经营方式,更大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4.3 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油茶产业科学发展

建立2~3个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油茶丰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边示范边推广,充分调动林农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依靠良种良法,科学造林,集约经营,积极推动龙门油茶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龙门县政府已将油茶产业作为该县发展“绿色经济特色县”的首选投资项目和重要途径。通过林权制度改革,鼓励一些造林大户或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的公司,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长期租赁山地,打造油茶基地示范林,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经营,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油茶产业科学发展。

4.4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油茶综合利用效益

过去油茶加工仍以小作坊榨油为主,设备落后,品质不高,茶枯饼粕中残油率高,综合利用价值低。因此,要发展油茶产业,就必须加大对油茶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油茶的附加值,提升油茶的价值和价格。首先,应尽快对茶油进行精炼,提高茶油品质,满足人民生活食用所需。其次,是开发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研制高档保健品,加工高级护肤品,配制各类洗涤剂、乳化剂等。最后,还可以从副产品中开发优质饲料、生物农药、抛光粉,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只有全方位的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油茶才能提升它的价值;林农只有真正得到实惠,才有种植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4.5 培植油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油茶产品品牌

为了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政府应重点培植实力强、信誉高、规模大、管理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油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打造油茶产品品牌,引导企业参与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当地农户,不仅有利于油茶良种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能促进和完善整个油茶产业链建设。

[1] 国家林业局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国家油茶科学中心.油茶实用栽培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 陈永忠,王德斌,王波.油茶综合利用浅析[J].湖南林业科技,1997,24(4):15-19.

[3] 陈永忠,王德斌,刘欲晓.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50-52.

[4] 龙忠于,王玉娟,陈永忠,等.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综述[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3):56-57.

[5] 惠州市林业局.惠州市林业志[M].2003:307-308.

[6] 黄永芳,陈红跃,雷治国,等.广东省油茶生产状况与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4,22(3):77-79.

[7] 苏柱华,曹阳,杨贤智,等.2011年广东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24-26.

[8] 刘木添.河源市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4):84-87.

[9] 曾武,刘喻娟,黎建伟,等.高州市油茶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5):79-81.

[10] 谭子幼.泸溪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林福特产,2012(5):103-105.

[11] 李玉琼,肖樟英,吴柳根.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分析和发展前瞻[J].中国林业,2011(3):36-37.

[12] 郑洁玮,郑镜明,郭彦青,等.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30(2):22-24.

猜你喜欢
油茶发展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家乡的油茶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油茶花开的春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