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遂昌县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探讨

2014-01-27 11:29
自然保护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竹炭遂昌县遂昌

孙 善 成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浙江省遂昌县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探讨

孙 善 成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通过调查浙江省遂昌县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的优势,指出了其存在的竹山基础设施薄弱、竹林集约经营程度不高,竹材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企业空间布局分散、加工设备陈旧,竹资源深加工企业少、高附加值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竹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应有价值有待发挥等问题,并从加快竹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竹林集约经营水平,扩大竹炭工业园规模、提高园区科技水平,加快竹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推进竹资源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竹产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策,对于指导浙江省遂昌县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遂昌县;循环经济;;竹产业;发展对策

当今社会,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竹子作为一种生长周期短、成材快、更新易、再生能力强的森林资源,易于实现可持续经营。

1 竹资源现状

遂昌县全县竹林面积共有17881hm2,总株数为3570.07万株,其中毛竹面积17163.5hm2、占竹林总面积的96.0%,株数为3566.5万株、占竹林总株数的99.9%;杂竹面积717.5hm2,占竹林总面积的4.0%。

毛竹是遂昌县主要竹种,在各乡镇、场、保护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应村、垵口、三仁、妙高、高坪、北界等乡镇,其面积均超过1000公顷,其面积占全县毛竹林面积的61.04%,其中面积在“万亩”以上的还有新路湾、大柘、金竹、王村口四个乡镇。在全县有毛竹分布的371个村、35个林班中,面积“1000亩”以上的村(林班)共有80个;面积“5000亩”以上的村有3个,分别为应村乡东源村、高坪乡湖连村、垵口乡石仓村。

野生食用小竹的种类有水竹类、木竹类、桂竹类、刚竹类、雷竹类、哺鸡竹类、苦竹类等,主要以桂竹类、刚竹类、水竹类为主,其他杂竹有阔叶箬竹、米箬竹、紫竹、方竹、凤尾竹、孝顺竹等,全县各乡、镇、场均有分布。

2 竹产业概况

遂昌县是浙江省重点竹产区,竹产业是遂昌县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也是遂昌县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导产业之一,是遂昌县循环经济发展“163”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炭产业已成为遂昌县的一大新兴产业。全县竹产业从业人员9800余人,年产值69508万元。其中竹资源培育年产值18670万元,占年产值26.8%;竹资源加工年产值45858万元,占年产值66.0%;竹资源文化旅游年产值4980万元,占年产值7.2%。

收稿日期:2013-12-20

2.1 竹资源培育

遂昌竹资源培育,历经粗放经营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及参与式发展四个阶段。全县现有高效笋用竹林0.220万hm2,原生态笋竹两用林0.433万hm2,其它材笋两用林1.480万hm2。“小忠龙藏”竹笋自2002年以来,先后7次获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获中国名优经济林奖,产品通过了浙江绿色农产品认证、浙江省森林食品认证和全国无公害产品认证。其主要产品有毛竹原竹、各种杂竹杆、竹笋等。

2.2 竹资源加工

遂昌对竹资源的加工利用历史悠久,据《遂昌县林业志》记载,明崇祯年间就有以毛竹、山棉皮为原料的手工造纸业。毛竹已可进行全竹加工利用,主材竹干可加工成各类板材、竹制品,烧制竹炭等;嫩竹可作为造纸的原料;采伐剩余物竹根兜可加工成竹根雕工艺品;竹枝可编织成工艺品、做竹扫把、造纸等,竹叶可提取竹叶黄酮、开发竹汁饮料、竹叶酒、竹叶茶等;加工剩余物笋壳可制成工艺品;竹节、竹屑、边角料可用于烧成竹炭等,也可做为燃料。但对杂竹的加工利用还不多。根据产品用途和加工方法的不同,遂昌竹资源加工产品可分为竹笋制品系列、竹材人造板系列、竹制日用品系列、竹工艺品系列、竹浆造纸、炭竹醋液、竹炭竹醋液制品系列七大类,各类企业计495家,年产值45858万元。

2.3 竹资源文化旅游

近年来,遂昌县大力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以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遂昌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2010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2.83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6.27亿元。其中,依托竹资源、竹文化的旅游收入3.25亿元。

3 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的优势

3.1 循环经济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2008年12月,遂昌县印发了《遂昌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县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向循环型和节约型方向转轨。几年来,通过规划的指导,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开发清洁能源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生态循环、产业间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等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竹资源的利用已从出售原竹、竹笋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竹产业正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3.2 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

遂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已将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列为遂昌县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遂昌县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先后出台了《遂昌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等与竹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2010年制定了《遂昌县竹产业富民强县行动计划》,明确了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资源保障政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有明确的支持措施,每年财政安排一定规模(按全县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8%)的专项资金用于竹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3.3 技术力量雄厚

近年来,遂昌县通过与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竹林高效经营项目研究,并取得了一批较成熟的技术成果。“竹林高效益经营技术与产业化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乡土笋用林可持续经营原理和技术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竹炭产业化支撑体系研究与产品开发”、“竹腔注射防治竹叶害虫技术应用”、“毛竹免耕作业”获浙江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笋竹林经营对策研究”获浙江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为竹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4 竹炭产业品牌、技术优势明显

遂昌县竹炭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强力推动下,竹炭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3个,拥有专利79项;2001年11月获浙江省林业厅授予的“竹炭之乡”称号;2004年2月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了由遂昌县竹炭竹醋液协会主持起草的浙江省地方标准《竹炭》;2005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遂昌竹炭制品”为国家五级旅游资源单体;2006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遂昌竹炭实施地理标志保护;2007年5月中国竹产业协会批准同意遂昌县为“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目前,遂昌是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产业优势明显。试点基地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提升遂昌竹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3.5 旅游资源的优势显现

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国家生态示范区,山川秀美,林海氤氲,云雾缥缈,素有“浙南林海,钱瓯之源,遍地金银,云雾山茶”的美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享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黄金之旅”、“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城”等称号。全县有南尖岩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神龙谷景区3个4A级景区,中国竹炭博物馆、千佛山景区2个3A级景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竹资源、竹文化,对于开展竹资源、竹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 存在问题

4.1 竹山基础设施薄弱,竹林集约经营程度不高

虽然经过近10年的发展,竹林的培育经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总体来看,全县的竹山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竹林道密度小、水利设施不完善等,竹林集约经营示范技术推广不够普及,已成为制约竹林培育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2 材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企业空间布局分散,加工设备陈旧

全县竹材加工企业441家,但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仅有3家,其他绝大部分是从事生产加工竹黄片、竹地板条、竹席丝、竹帘丝等粗加工的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企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规模效益不明显。

全县除少数大中型竹材加工企业设备配套合理外,大多数企业设备陈旧,工艺不配套,自动化程度不高,以半机械化、手工操作为主,劳动生产率低。

4.3 竹资源深加工企业少,高附加值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

竹产品种类繁多,但仍以粗加工为主,深加工企业少,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竹炭制品以炭包类为主,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小,有待进一步开发。

4.4 竹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应有价值有待发挥

毛竹采伐剩余物根兜、竹枝、竹叶大部分还未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除竹节、竹尾做为竹炭烧制原料外,其余多为锅炉的燃料,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5 竹产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对策

5.1 加快竹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竹林集约经营水平

通过建设高产高效毛竹培育基地设施,有效提高竹林地的产出。一是对1000亩以上的成片竹林修建机耕路,300亩以上的成片竹林修建竹林便道;二是加强竹林喷滴灌设施建设,利用山上水库或修建蓄水池,铺设水管,给竹园安装喷滴灌,改善毛竹园区小气候,提高冬笋、鞭笋的产量、质量。低产林应积极改善立地条件和调整竹林结构,如开展林地垦复,多施有机肥,加强留笋养竹等,提高单产。集中连片的竹林采取托管、合股等经营模式进行规模经营,加强竹产业发展的资源储备。

5.2 扩大竹炭工业园规模,提高园区科技水平

一是扩建妙高竹炭产业集聚区,主要是扩大妙高竹炭工业园区面积,继续引导竹炭(竹炭包、竹炭革、竹炭瓷等)、竹醋液、竹黄酮等衍生产业集聚;二是扩建石练竹木复合加工集聚区,建立以生产竹木复合产品为主的石练竹木复合加工集聚区;三是新建北界笋竹加工集聚区,主要是吸引笋竹深加工企业集聚,促进笋竹深加工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提高笋竹产品的附加值和笋竹资源采伐、加工利用率。

5.3 加快竹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利于培育区域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4 推进竹资源文化旅游基地建设

一是进一步做大以竹炭博物馆为依托的竹炭产业旅游,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生产研发、科普教育、商贸流通、应用展示和文化旅游等功能,通过以竹炭文化为核心的竞争力提升,促进遂昌竹炭产业发展,从而使产业与文化相得益彰,互添风采,把遂昌建设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的中国竹炭之乡,把竹炭博物馆和竹炭园区建成AAAA级旅游区。二是以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为依托,利用近郊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竹林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畲乡少数民族的文化、生产、生活的独特性,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积极开发竹产品加工业和精细加工,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竹林生态旅游业,不断提高竹农的经济收入和整体社会效益。三是依托遂昌县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丰富的竹资源,大力发展以竹林为主的森林休闲旅游景区为依托的“林家铺子”、“农家乐”旅游专业村。

[1]刘传国,唐学玺,曹曼.国内外循环经济实施现状及分析[J].生态经济,2004,(6):45-48.

[2]赵亚凡,宋明大.循环经济一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城市规划汇刊,2002:59-61.

[3]李赶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6-40.

[4]王金南.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J].环境科学研究,2002:34-37.

[5]汪义华,杨 军.竹子备料废弃物生产竹塑复合材料及线膨胀性能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13, 26(1):33-37.

S795.08

B

1004-7743(2014)01-0012-04

收稿日期:2013-12-20

猜你喜欢
竹炭遂昌县遂昌
遂昌县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竹炭绿植除甲醛 靠不靠谱?
何鹤
2018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遂昌展
新荷初绽
让竹炭帮我们去除甲醛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五行遂昌 一诺千金 绿色崛起新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