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28例

2014-01-27 19:53寻琳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肠炎菌群抗生素

岳 伟 张 丽 安 瑛 寻琳婷 汤 敏 范 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由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1〕。老年人由于一般情况差、基础病多、免疫力低下,在长期、 联合应用抗生素之后较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本病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较容易误诊而增加了其死亡率。本文回顾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3~2011年我院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55~96岁,平均(73.08±9.31)岁。其中脑血管病史9例,外科手术史8例,长期卧床6例,恶性肿瘤化疗史5例。腹泻前所用抗生素为头孢三代类18例,喹诺酮类14例,大环内酯类9例,其他类抗生素5例。其中单用一种抗生素14例,合用两种抗生素10例,使用三种抗生素4例。药物的使用剂量均按成人剂量。

1.2临床表现 均有水样腹泻,每日 4~25次不等,粪便呈黄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大便有腥臭味;其中5例大便中可见膜状漂浮物;腹痛15例,多为脐周及下腹部隐痛,其中2例为阵发性剧痛;腹胀8例;4例无腹部症状。10例有里急后重感。20例有发热(体温 38℃~39℃)。部分患者有肠鸣音减弱。

1.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8例。白细胞高达 20×109/L以上8例;大便常规检查:正常2例,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12例,白细胞+~/HP,红细胞 +~/HP 14例;大便潜血阳性15例,可疑阳性11例;大便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阴性9例。血生化检查:水电解质紊乱19例,低蛋白血症17例。

1.4内镜检查 全部病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27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及回盲部2例。直肠、 乙状结肠受累占96.4%。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镜下表现:轻度7例,仅见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呈“非特异肠炎” 表现,偶见零星点状伪膜样病灶;中度12例,可见散在点片状微隆起性糜烂或阿弗他溃疡,表面覆以白苔样伪膜,呈灶性分布而非连续性病变,病灶周围是相对正常的黏膜。重度9例,可见密集分布斑片状或地图状较厚伪膜样病变,伪膜甚至可融合成片形成管型覆盖整个黏膜,伪膜不易剔除,剔除覆盖伪膜后,可见其下方肠黏膜有糜烂、渗血及浅凹陷性溃疡〔2〕。

1.5结果 除2例患者因为肺部感染严重,换用窄谱抗生素并加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外,其余患者均立即停用相应抗生素,并给予口服甲硝唑 0.4 g,3次/d,或(和)万古霉素 0.5 g,1次/6 h。部分患者口服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2~3 d,腹泻次数明显减少,7~10 d腹泻停止。除1例死亡外,其余27例均治愈。

2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患者的老龄化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病死率也有上升趋势〔3〕。有报道,从1996~2003年美国医院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增加了一倍,其中又以老年人增加更快〔4〕。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生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抗生素的使用,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因素。 有报道〔5〕年龄≥65岁、住院天数多、使用抗生素等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高危因素。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多发生于老年有严重疾病患者〔6〕。老年人普遍存在肝脏代谢率低下,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现象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情况。此外,老年人肠道菌群老化,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使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下降,加之又有肠道供血不足及肠蠕动功能下降等因素。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容易抑制肠道正常的菌群,使一些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及全身中毒症状。但早期症状较轻,且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患者通常不在消化科病区,常在干疗科、肿瘤科、ICU、神经内科和手术科室,患者出现腹泻时,多考虑为普通细菌性肠炎,反而换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并加重了病情。而老年患者因反应差、感觉不灵敏、自身基础病多等因素使患者在病情较严重时才得以发现。这使得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休克、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并发症,以致死亡。

组织培养、毒素测定是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金标准〔7〕,但一般医院难以开展,且大便培养既阳性率低又耗时较长,待培养结果出来后再用药必然会延误治疗。而难辨芽孢杆菌毒素 A、 B的检测均比较复杂,由于条件限制很难在临床广泛应用。所以,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正确诊断仍然依赖于临床表现、病史及肠镜下特征性表现。但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多发生于有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一般情况差,搬动及翻身困难,患者及家属不易接受肠镜检查,且许多内镜医生也有顾虑,因而肠镜检查率较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全结肠甚至小肠均可受累,但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有统计直肠、乙状结肠发病率高达80%~100%〔8〕。对于此类患者,肠镜检查前不需要服用泻药以免加重脱水,可以不行肠道准备或简单灌肠后即行检查,一般见到典型病变即止,以免增加出血及穿孔的风险。

治疗上首先应停用抗生素,并避免使用止泻药如易蒙停等,以防止毒素滞留于肠内。可选用甲硝唑或(和)万古霉素,辅以富含双歧杆菌、枯草杆菌、肠球菌等的微生态制剂,以扶持肠道正常菌群,但应与甲硝唑、 万古霉素分隔 2 h服用,防止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群被杀灭。对于不能停用抗生素的患者,应换用窄谱抗生素,予补充血浆白蛋白及加用免疫球蛋白〔9〕,以增强患者抵抗力。

总之,对于老年患者,一方面,使用抗生素时,应该考虑到抗生素使用的种类、抗生素联用及使用时间以及老年患者个体等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应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泻,要特别警惕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可能。

3 参考文献

1陈世耀,罗忠芬.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18-20.

2李 楠,沙立娜,朱建华,等.伪膜性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特征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3):178-80.

3张 巍,邓明明,石 蕾.伪膜性肠40例临床病例分析〔J〕.亚太传统医学,2011;7(8):146-7.

4McDonald LC,Owings M,Jernigan DB.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US short-stay hospitals,1996-2003〔J〕.Emerg Infect Dis,2006;12(13):409-15.

5郭 威.伪膜性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397-9.

6李维华,刘晓林,田雅玲.伪膜性肠炎6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3):2379-80.

7Johnson S,Kent SA,O′Leary KJ,etal.Fatal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a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strain not detected by toxin A immuno asssay〔J〕.Ann Intern Med,2001;135(6):434.

8郑芝田.胃肠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39-43.

9Hassoun A,Ibrahin F.Use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J〕.Am J Geriatr Pharmacother,2007; 5(1):48-51.

猜你喜欢
肠炎菌群抗生素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抗生素的故事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大鼠急性肠炎模型制备方法的建立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