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的解读

2014-01-28 07:26王丽华
短篇小说 2014年2期
关键词:契诃夫舅舅偶像

王丽华

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的解读

王丽华

契诃夫的作品《万尼亚舅舅》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并且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而整部作品却在一种真实的平淡的描写中进行,就是像日常生活一样自然真实地渐渐展开。在作品中,很少出现人与人的冲突,出现的更多的还是在一种强压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是其他深刻内涵的表现方面,这部作品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诗意手法在作品中描绘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万尼亚舅舅》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色

(一)万尼亚舅舅的性格特色

在《万尼亚舅舅》中,塑造出了这样一位万尼亚舅舅,他本身有着一位特殊的偶像,这位偶像几乎称得上是他的人生信仰,而他为了自己的偶像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到最后却发现原来这位所谓的偶像也不过是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而这位所谓的偶像更是欺骗了他,利用了他的崇拜,夺走了他真爱的人,连他的家产也要被其变卖。受到了如此的打击,万尼亚舅舅心中有着深深的不解、迷茫、不知所措,原来他多年信奉的偶像的真面目居然是这么不堪,他的精神支柱也差点就此垮塌,他的生活好像也就此失去了意义。面对这种种的不幸,作为一个男人,他并没有选择默默地承受,而是做出了意料之中的选择——反抗,但是他的反抗终究还是没有奏效,他没能成功地开枪杀了教授,两枪均未射中,在绝望之中,他选择了最后的道路——自杀,但不知是否是天意使然,他到最后都没能成功,他活了下来。此时,走投无路的万尼亚舅舅不得不继续从前的生活,继续做教授的助手,帮助教授。这种抉择让人抓狂却又无力反抗,他试图重新建立自己的精神信仰,却又无力改变现状,所以每次改变都失败了。但是失去了精神信仰和人生信条的人该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而寄希望于死后获得安乐的宗教精神安慰又能改变什么呢?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作者在《万尼亚舅舅》中塑造的万尼亚舅舅是可悲的,这样一位特殊的知识分子,他勤劳勇敢又能干,又有理想有追求,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被社会中庸俗的人所害,又因为他的懦弱,致使他最终走向了被毁灭的深渊。他的人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而且更可悲的是他无力改变也不想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像万尼亚舅舅这样没有或失去了人生信仰和教条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浑浑噩噩地走过自己的人生,也许有过改变的想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人是可悲的,是值得同情的。契诃夫想表现的是即使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变得幸福,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努力改变现状,同时乐观、充满希望地走下去。这也在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在漫漫人生路上确定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是多么的重要。

(二)文中对其他人物的塑造

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大多懦弱内向。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甚至有些自说自话,这些人都严重地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形同虚设,让人充满了无力感。这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对无法掌控的人生的逃避,企图以切断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来隔断与其他人的联系,保护自己,这种懦弱的心理的表现在文中多有提到。

由于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发表的观点也多带有偏激和主观的因素,契诃夫在文中并不自己定义好人或恶人,读者可以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观点,他似乎只是忠实地为读者呈上最直白的人物性格、人物生活状态。

文中的人物大多都对即将到来的未知生活抱有期待和向往,而对万尼亚、阿斯特洛夫等人的讽刺从他们向心爱的人露出伤感的微笑这种描写中就可以窥见一二。万尼亚、阿斯特洛夫都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是他们性格中的懦弱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悲剧结局,但这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另一部分自然是当时扭曲的社会价值观的原因,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状态打破了人们希望过上美好生活的美梦,也撕裂了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从契诃夫对他们的讽刺可以看出,契诃夫自身的态度是即使身处于巨大的不幸中,看不到丝毫的希望与光芒,依然不能放弃对理想和对人生信仰的追求,能做的只是积极乐观地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低落不振,在失落和迷茫中度过余下的人生。

二、对《万尼亚舅舅》其他方面的解读

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中首创了一种新的戏剧冲突模式,即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与之前的人与人的冲突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人与人的冲突确实可以很好地推动文章的发展进度,但人与环境的冲突更多地则可以反映出社会因素对人物性格方面的影响,人物被其身处的环境所改造,对环境的不适与磨合,所以在《万尼亚舅舅》中,人物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冲突一直都存在着。

在《万尼亚舅舅》中,出现了大量的诗意的象征,举个例子来说,在《万尼亚舅舅》中出现的那幅“非洲地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文是这样表述的:“显然,那张被钉在墙上的非洲地图,是多余的。”

为什么说被提到的 “非洲地图”是一种典型的诗意的象征呢?其实它只是一幅普通的地图而已,为什么偏偏会在俄罗斯庄园中呢?为什么这张对剧情发展看似没什么作用的 “非洲地图”会被特意提到呢?是的,它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仔细想一下,为什么会偏偏提到非洲?这就不难解释了,非洲距离这块地处俄罗斯的庄园十分遥远,遥远到它在庄园中人们的头脑中都无法形成一种对它的准确的概念,它是神秘的,令人向往的。这张非洲地图也就是万尼亚等人的理想的象征,他们的理想很伟大,却也很不切实际,比如万尼亚从来不认为自己放弃了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只是一味地空想自己还在为理想而奋斗牺牲,而到了最后,他终于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他坚持的已经不是自己当初的理想,现实与理想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阿斯特罗夫一直在思考怎样使百年后人们生活得美满幸福,一点儿也不为自己的生活做打算,也不考虑自己的现实问题。到后来阿斯特罗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开始注意到自己所处环境的恶劣,自己身边的人大多愚昧无知,自己的生活混乱不堪,而他自己也没有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工作得过且过,丝毫不认真负责,与他梦想背道而驰,渐行渐远。此时,他们的心中拥有的梦想就像那幅不合时宜的非洲地图一样,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种向往。这就是那幅非洲地图的诗意象征性,这种象征也是契诃夫含蓄地对庄园里的懦弱无能的人们进行的嘲讽和批判。

语言在传统戏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戏剧的逻辑性更强,更符合实际情况。在《万尼亚舅舅》中契诃夫对人物语言的刻画大多更为随意、真实,虽然这种随意性可能会导致这部戏剧的逻辑性出现一定的问题,表述上也充满漏洞,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运用的语言也不会经过仔细琢磨才说出口,更多的是凭着本能,在第一反应中将话说出口。这种表述使得整部戏剧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每个人在说话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虽然主观性很强,但这却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状态。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有点自私,有点偏激。所以在这部剧中,人物的对话多是杂乱无章的,甚至有些驴唇不对马嘴的违和感,但这正是契诃夫独特的对人物语言的把握。虽然有些无逻辑,但整部剧的真实性却更强,更为贴近现实生活,也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万尼亚舅舅》中的语言表现出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剧中更是大量地运用了停顿这一语言特色,即在剧中很多时候出现了莫名的语言的停止、动作的定格,这种对语言方面的运用在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万尼亚舅舅》中人物的悲剧色彩表现得非常浓厚,万尼亚舅舅无奈的牺牲与奉献,只是为一个卑鄙的人获得了本应该属于他的幸福,他为了一个所谓的偶像和心中幻想的理想失去了平稳的人生。他们生性善良,勤劳能干又心怀美好理想的人们最终却只能迎来悲惨的现实和无可挽回的结局,他们这些美好的特性并没有使他们所处的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礼遇。相反的,他们这些有文化有信仰的知识分子却受到了更加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比常人受到了更多的打击,在看不到未来希望的时刻,他们选择就此堕落,他们也是象征着这个扭曲社会造就的可怜悲剧。

首尾重复是《万尼亚舅舅》的另一大显著特点,这种看似重复的情节其实有着其深刻内涵:为了成全其他卑鄙者的幸福美满,不得不牺牲掉那些善良勤劳的人物的人生,而这些被牺牲的人却无力反抗,被迫屈服于生活压力的可怜人物的无奈与辛酸又使得他们越发对生活充满绝望,从而对未来生活产生不切实际的向往与期冀。这是扭曲的社会造就的悲剧,也是这些被迫害人的纵容与不抗争产生的悲剧。

三、结 语

在《万尼亚舅舅》中,几乎出现的所有人物都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但他们并不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反思与改变,只是一味地逃避,逃避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逃避自己无力改变的生活,甚至希望逃避自己悲剧的命运,但这当然不可能实现,因为他们性格中的懦弱因素使得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也就无从改变。本文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平铺直叙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生活,使得整部戏剧显得自然又真实,对20世纪以后的戏剧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与影响。

[1][俄]契诃夫.契诃夫戏剧集[M].焦菊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安国梁.《凡尼亚舅舅》的艺术追求 [J].国外文学,2003(01).

[3]康建兵.生态视野下的契诃夫戏剧[J].社会科学家,2008(06).

[4][俄]契诃夫.契诃夫论文学 [M].汝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王丽华(1975—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俄语教学。

猜你喜欢
契诃夫舅舅偶像
大众偶像
变色龙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不用担心
发红包
磕头
明天再戒
偶像们都恋爱了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