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傩舞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4-01-28 08:47李俊怡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330013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婺源文化遗产居民

李俊怡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330013)

上世纪80年代舞蹈普查列入舞蹈集成卷中的2211个舞种遗产,目前仅保留下来1389个,短短20多年间消失近37%。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亡的严峻威胁。为此,中国政府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3年文化部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具体要求,并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在学术研究领域,有学者从法律制度方面、非物质文化原真性和原生态保护理念、人文主义视角、生产性保护理念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婺源傩舞概况

傩舞起源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意识,是上古原始宗教的产物,是宗教学、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及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文化积层,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至今仍流传于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农村。婺源傩舞是江西傩文化的一条重要支脉,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外出表演的记载,2006年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前呈“三十六傩舞,七十二狮班”的繁盛景象,目前只剩秋口镇长径村一个傩班,只在每年正月初二表演,其他各乡已失传。

二、研究分析

调查小组在婺源县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4份,有效率97%,Cronbachα系数为0.945,各个维度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9以上,因而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当地居民对婺源傩舞寄予情感依恋,并有强烈发展婺源傩舞的愿望。细分可知:女性情感依恋大于男性;年纪越大,情感依恋越强;居住时间越长,情感依恋越深;文化程度对傩舞的情感依恋程度不明显;不同职业间差异较显著,学生的感知项得分最高;收入情况对情感依恋程度关系不显著。分析原因如下:

(一)传承力量薄弱

目前,登记在册的傩舞神班仅有长径“驱傩神班”,有演员19人,可演节目24个。传承主要集中在长径村,由师傅带徒弟,一代代口耳相传,极度缺乏文字与影像资料的记载。随着老一辈艺人年岁渐长,婺源傩舞技艺的传承令人担忧。在调研过程中,问及被访者“是否参与傩舞表演”时,回答“否”的占96.67%,仅有4%的调查者表示参与过傩舞表演。可见,婺源傩舞表演的群众参与度不高。

(二)传播受众有限

一方面,傩班减少,傩舞淡出婺源人的视野;另一方面,外地人甚至是外国人企图窃取傩舞文物器具和文化,村民们在外绝口不提长径婺傩。多重原因影响下,知道婺源傩舞的人渐少,甚至土生土长的婺源居民也有没听说过的。当被问及“您所知道的婺源傩舞表演所用到的道具”时,当地居民回答“不知道”的就占到27.58%,知道有斧头的占55.18%,占10.34%的居民知道有羽毛,知道有弓、剑的都只占3.45%,而傩舞表演中所使用的道具一般有羽毛、斧头、弓、剑和木棍。

(三)打造旅游特色愿望强烈。

保护和发展婺源傩舞不仅是对婺源民间文化的保护,也是一笔旅游资源财富。当地居民“对傩舞打造成旅游特色的看法”,86.2%表示支持。同时当地居民比较希望政府能介入到婺源傩舞的保护行动中,对于“当地政府在保护傩舞中的作用”,回答“领导者”“参与但不主导”“不干涉”和“其他”的分别占24.2%、34.5%、17.3%和24%。

三、保护与开发

(一)加大婺源傩舞保护力度和原真性维护。政府文化部门要把其保护工作放在一个重要地位,积极组织专家到基层进行傩舞文化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同时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保护法规,防止滥用、歪曲婺傩文化等损害其知识产权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傩舞知识普及和宣传。政府组织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成立傩舞知识学习小组,邀请傩舞传承人和表演者讲学,普及和宣传傩舞文化。其次,傩舞进课堂。傩舞民俗文化具有教化功能,从小培养当地民众傩文化的地方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引导民众形成良好风气。

(三)将傩舞改编成傩操、广场舞等,提高群众参与度。傩舞以走、跳为主,配合各种音乐或节奏进行,动作缓急有序,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效健身形式。将傩舞改编成傩操、广场舞等,既能健身健心提高公众参与度,又能间接扩大傩文化影响力。

(四)将打造“傩文化旅游中心”和婺源旅游开发相结合。傩舞的新、奇、特具有突出的娱乐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往往使得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从而实现其旅游表演价值。政府可以借鉴江西南丰傩舞的开发经验,打造婺源特色的“傩文化旅游中心”,开发傩面具、傩面折扇等工艺品,建立一批傩舞民俗村及观光基地,提升旅游经济软实力。

[1]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曲六乙,钱茀.中国傩文化通论[M].台北:学生书局出版社,2003.

[3]陈江鸿,吴殊岚.婺源傩舞艺术特色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猜你喜欢
婺源文化遗产居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