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丁西林喜剧的特色
——以《一只马蜂》为例

2014-01-28 08:05魏智慧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名作欣赏 2014年23期
关键词:白话文马蜂喜剧

⊙魏智慧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浅谈丁西林喜剧的特色
——以《一只马蜂》为例

⊙魏智慧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机智,幽默,优雅”是丁西林喜剧留给读者的印象。他的作品人物不多,情节简单,但是戏剧构造新颖独到,语言机智幽默。本文将从语言特色、文理融合的清新特色、结构特色和一如既往的美学追求这四个方面对其喜剧进行探讨。而其创作精神上的自由,是任何时期都需要借鉴和提倡的。

丁西林喜剧特色《一只马蜂》

丁西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异的存在。他的早期戏剧,风格特别,技巧成熟,是“五四时期喜剧创作的一座高峰”①。“机智,幽默,优雅”是丁氏喜剧留给读者的印象。他的作品人物不多,情节简单,但是戏剧构造新颖独到,语言机智幽默。他对喜剧的执着热情赢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因此,他也成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独幕剧不但具有较高水准,而且对后来戏剧的发展与推进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语言特色

1.以“白话文”烘托喜剧效果。《一只马蜂》是他的处女座,创作于1923年,是他参加新旧思想之间、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大论战的积极行动之作,以白话文写成。他想以语言最“白”的话剧来“说明话剧是文学”,彻底驳倒那些攻击“白话文不是文学作品”的封建复古主义者。从白话文改革的角度来说,丁西林对我国语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文语言亦庄亦谐,体现着剧中人物的机智、真情、不满等多种感情。剧中以白话文写信引出母子的矛盾冲突,令人感受到吉先生讲话的“不正经”,但同时又能体会到老太太处于新旧社会间思想的不合拍。

白话文写信,虽然用口语,但并不是流水账。而是老太太口述,吉先生誊写,表现出儿子对母亲颇有微词,但又不敢明眼不敬,只能用语言来抒发胸臆。

吉先生:你一面说,我一面写吧,一定下星期二动身么?

吉老太太:喔,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

这里,老太太的那句“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回答的是吉先生的“一定下星期二动身么”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吉先生写进信里面去,吉先生明知这一点,然而,他故意把它写进去了。

吉先生:(念信)“二妹览:‘已经不是日子,还再不动身!’母亲说,……”

吉老太太:这是写的什么?

吉先生:这是写信的一个帽子。

当老太太提出质疑时,吉先生狡辩了。

吉老太太:(笑)喔,你们现在写信,都是这么写的吗?

吉先生:这是最时兴的直写式的白话文,有一句,说一句。

戏演到这里,观众都会心一笑,又幽默又认真,就如朱光潜所言:“高度的幽默和高度的严肃常化成一片,一讥一笑,除掉助兴和打动风趣以外,还有一点深刻隽永的意味,不但可耐人寻思,还可以激动情感,笑中有泪,讥讽中有同情。”②

2.透露英式幽默。作为丁西林早期作品的代表,《一只马蜂》受到了英国近代喜剧的影响。丁西林自己也多次提道:“至于早年写的那些剧本,外国味都很浓,似乎可以当作一种广义的翻译来看。”③他的语言体现了他所有喜剧的风格,轻松俏皮,挠有兴趣,而且意味隽永,耐人寻思。吉先生写的那封信就充满谐趣,他嘲讽老太太包办儿女婚事不成又来助侄儿做媒,说是“将来一杯美酒,或能稍慰老年人愿天下有情人无情人都成眷属之美情也”。真是嘲笑尽天下昏庸糊涂的父母。他和余小姐一连串的反语和谎言,也都闪耀着机智的光芒,“趣味”是含蓄的,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意蕴与哲理,这显然是受了英国幽默喜剧的影响。

二、文理融合的清新特色

丁西林的戏剧创作,本是作为一个副业的,但其作品备受观众的喜爱和研究者的关注。他以物理学家的身份步入艺术的殿堂,使得他的创作呈现出文理渗透的独特风格。他的独幕喜剧让观众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愉悦,因此,他赢得了“独幕剧圣手”的美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轻快幽默的反讽意味。丁西林早期剧作并没有严厉鞭笞无情、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而是超越具体的社会问题,通过戏剧带来游戏性、娱乐性和反讽性。我们在他剧中很难看到对当时社会重大矛盾和斗争的揭示,也没有表现出惩恶扬善的家庭伦理道德教化题材。以《一只马蜂》为例,有些批评家认为对当时恋爱与婚姻问题上的社会矛盾挖掘不深,因而缺乏更深广的社会意义。其实,丁西林戏剧对社会的不合理之处,是有反讽意味的。对于常识的嘲谑、挑战,构成了其讽喻式幽默的源头。在《一只马蜂》里,丁西林借吉先生之口,一方面大谈着装的“重要性”,不符合着装规矩者都是有罪的人。另一方面,还强调说谎的好处。“我们处在这个不自然的社会里面,不应该问的话,人家要问,可以讲得话,我们不能讲,所以只有说谎的一个方法,可以把许多丑事遮盖起来。”其实都反讽了所谓常识的虚伪与压抑。

2.故事题材日常化。丁西林作为物理学研究的学者,长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由于生活范围的狭窄和时间条件方面的限制,他只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题材,主人公也多有一些儒雅的风度。吉先生作为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生活还算体面,思想自由,言行举止都透露出文化阶层的身份特征。丁西林从这些知识分子和市民生活中截取片段,从平淡的生活中,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把这些最亲切、最朴素的情节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正如丁西林给年轻演员提的要求一样:“平易、清淡、不过火”。他没有借剧本奔走呼告时代之痛,而是相对清淡,在自己的喜剧领域里自得其乐,从容幽默。但是并不能就此下结论说他的创作没有指向性,只不过不是尖锐鲜明的风格而已。他以小见大,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加以嘲讽。其独幕剧选材精巧,如《一只马蜂》只是以客厅为矛盾发展的场所,人物也只有三个,但是丁西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细节发掘喜剧的因子。

3.融入理科知识。丁西林的作品中纳入了科学术语、思辨推理,使得其作品带有独特的科学理性色彩。《一只马蜂》中老太太问儿子吉先生对未来妻子有什么要求,吉先生非常风趣,信口说:“就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列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到容易办了。”这位物理学家把平时接触到的推理及科学概念运用到文学中来,不仅不枯燥,反而别开生面,趣味颇多。

三、结构精巧

丁西林独幕剧的结构精巧而严密。《一只马蜂》剧中人物只有三个,线索单一,情节简单,喜剧冲突也来得比较轻松。但情节富于变化,波澜起伏,逸趣横生。他善于从主题的中心直入,仔细分辨剧情开始的时机。《一只马蜂》开端是吉老太太母子因写信引起的一场谈话。这场平静的谈话既介绍了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吉先生念信,引出母子的矛盾分歧,即“婚姻大事”。这种分歧是由于观念不同而产生的,老太太希望吉先生能够按照传统礼俗,早日找个贤惠女子成家,而吉先生偏偏崇尚自由恋爱。

(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惟有两件事,不大称心……”

吉老太太:我有什么事不称心?

吉先生:(不答,继续念信)“第一,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皙。暧!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媳妇,毫无影响,孙子,渺无消息……”

这部独幕剧围绕着“婚姻自由”展开情节,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婚姻自主”喊了几年,但是真正勇敢去追求自身幸福,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行为仍旧步履维艰。吉先生和余小姐由于互相接近而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心照未宣。吉老太太却在包办儿女婚姻不成的情况下给余小姐说媒,让她嫁给自己的表侄儿,这就构成了余小姐与吉先生爱情的考验,矛盾激化。余小姐虽然感到意外,但推说婚姻大事需征得父母同意,并提议让吉先生给她父母写信。吉老太太很赞赏她这种大家闺秀的风范,殊不知她是含蓄地对吉先生表态。吉先生心领神会连连吃糖庆贺,然后支开母亲,以要求余小姐“陪我不要结婚”求爱,余为吉的真挚感情所动,伸出双手欣然应允,并以父母不同意她嫁给医生明确表示他对吉母所提婚事的反对态度。使吉的疑虑冰消,全剧解扣,剧情发生激变。吉先生说“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喜剧达到感情高潮。紧接着,吉先生突然拥抱余小姐,余小姐出人意料之外地回答——“一只马蜂”。收尾干净利落,含蓄风趣,余音袅袅。

纵观整部剧,结构上舒徐有致,布局严谨,却又游刃有余,丁先生不愧是独幕剧的圣手。

四、美学追求

丁西林本身是一个性情中人,其创作的作品中透露着人间的真情,表现出人性中可爱的一面。他能深深地触动人的内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浸染,中庸平和的审美心理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剧中对可笑人物进行揶揄,追求开开小玩笑并不愤青的审美情调。如《一只马蜂》虽然描写五四时期对于婚姻自由的抗争,但是我们更能看到吉先生和余小姐的真挚情感以及吉先生与老太太在谎话连篇中的和谐场景。剧中人物说话做事都不急不躁,近乎《红楼梦》中的太太小姐们,有点诗意,近乎优雅。既互相尊重,又透露着小心思,左右逢源,声东击西,构建了丁氏喜剧的机智幽默。

丁西林早年英国留学时阅读了大量的英国近代喜剧,这些剧作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丁西林接受了梅瑞狄斯的观点,认为,“闹剧是一种感性的感受,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感性的感受可以不假思索,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④。所以,在丁西林的喜剧创作中,情节是极为简单的,人物的形象也不十分鲜明,但是,那充满机智言词的辩论弥补了这些不足,令人时常为那不断闪现的机智叫好。

总之,丁西林以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加上理性的思考,以及中西喜剧文艺思想和当时的审美风尚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优越的审美心理。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位”。因而他在创作中注重含蓄美感,追求艺术美。

我们可以看到,丁西林作为一名业余喜剧作家,虽在结合喜剧与严酷的社会现实方面稍显不足,但他得以超越现实关系,解脱在现实中受到的压抑,而那“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了一口气”(钱锺书语)。他这种创作精神上的自由,应该是我们所要借鉴和提倡的。

①黄会林:《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②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③孙庆升:《丁西林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④丁西林:《丁西林谈独幕剧及其他》,《剧本》1957年第8期。

作者:魏智慧,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白话文马蜂喜剧
失踪的暑假作业
“初创”杯喜剧大赛
新年快乐
逛超市
杯具们的喜剧
黄侃:外国书是硌脚的皮鞋
爆笑喜剧
胡适巧推白话文
胡适妙解白话
现代白话文底子中的文言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