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2014-01-29 05:29赵长河
治淮 2014年4期
关键词:山洪市级灾害

刘 驰 赵长河 刘 影

浅谈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刘 驰 赵长河 刘 影

2010年8月,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后,中央进一步加快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步伐。地处南四湖流域的济宁有邹城市、泗水县、曲阜市三个县(市)被国家和山东省列入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计划。目前三县(市)项目均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本文从建设内容、建设特点、效果分析和体会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一、建设内容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水文、气象、国土等多个部门,以及通信、计算机、水文、地质、气象等多个专业。县级

非工程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8项:山洪普查;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定;乡镇和小流域的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确定;雨水情监测站网建设;县乡村预警设施配备;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包括落实基层责任制、确定临时避险场所、开展宣传培训演练等)。市级建设内容包括市级预警平台建设和县市级数据整合共享。市级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要,既是全市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整体体现,也是市级平台和县、省级数据实现无缝对接的中枢。同时,市级平台的功能与原有的防汛抗旱系统要充分整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特点

1.水利牵头,多部门协作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工作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共同完成。水利部门发挥牵头部门的主导作用,承担牵头部门职责。同时,强化协调配合,主动与财政、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气象等部门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的作用。

2.山洪普查面广,方案编制复杂

对于面积较大的流域,要摸清支流汇集情况,按支流分布特点逐一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摸清小流域基本情况是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的基础,调查清楚各地小流域的数量,各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情况,可能受山洪威胁的村居数量、所涉及的人口等内容。依据国家防办下发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上报技术要求》等技术文件以及相关技术标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编制县级实施方案。县级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水利、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已建监测站网和相关成果,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充分考虑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以及相关部门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兼容和信息交换。

3.时间紧,内容多,任务繁重

防治非工程措施既有气象、水文、计算机等系统的硬件建设,又有预测、预报、预警等软件系统建设,还有防治体系的建设。软件系统不仅要将所有硬件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共享,还要融入各类预案,实现监测、预报、预警、预案启动等多种功能。各类的宣传、培训、演练是防治工程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通过群测群防的实施使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有明显提高,使群众能够主动避险和服从组织转移。宣传、培训、演练等要转变成常态化的工作。

三、运行效果分析

填补了监测薄弱和空白地区。经过多年建设,水文、气象、防汛指挥部门均建立了很多雨量、水位监测点。但有部分地区存在监测薄弱和空白地区。项目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差的作用,使防办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能够有效掌握相关信息,为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赢得了时间。

丰富了临灾预警手段。从山洪灾害预警的实际来看,平时从县到乡镇乃至重点村的通讯和预警通道是比较畅通的,可以满足预警的需要,但由于山区电力、通讯保障能力较差,在灾害来临前,部分村存在电力、通讯、交通中断的情况,且灾害越大,情况越严重。项目实施后,提供了远程预警和本地人工预警等多种形式,丰富了预警手段,对解决临灾预警问题有不小帮助。

提高了临灾预警反应能力。项目实施后,很大一块内容是软件实力的提高,包括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建设,危险区调查、预警指标的划定等。对基层特别是乡镇、村级防御山洪灾害有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县级临灾预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原有的山洪灾害防御模式需要值班人员随时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对值班人员的要求很高,深夜的突发强降雨往往因值班人员休息等原因无法及时发现。系统建设完成以后,信息自动发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值班人员的值守压力,对灾害防御有积极的意义。

四、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1.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预警资源

经过多年建设,水文、防汛指挥部门建立了较多雨量、水位监测点,部分站点覆盖了山洪灾害部分防治区,可以尽可能利用原有的监测站点,避免重复建设。对水文部门,由于采用的技术和传输方式一致,可采用一报多发的形式实现共享。对气象部门的站点,由于采用的技术标准、数据流程不同,可以协商实现数据库共享,定时互发监测相关资料。

2.充分保障系统的运行维护

系统建成以后,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依靠比较有效的运行维护作保障。济宁市共完成78个自动监测站、142个简易雨量站、121个简易水位站、159个无线预警广播的建设,由于雨量水位监测、预警等设备的使用寿命为6年左右,而且每年均需要投入一部分运行管理经费,所以在系统未投入使用前就需要落实运行管理等经费,制定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相关管理规定、办法,以延长系统使用寿命。

3.综合考虑系统整合运用

对于整个系统配置的设备而言,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内容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少,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可以在现有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扩充建立指挥系统和办公平台,提高整个水利部门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市级在建立系统时,可以对需要扩充的功能进行一定的规划,在提出开放需求时适当兼顾,这样可以降低再次开发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浪费■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水利局272000)

(专栏编辑:王 适)

猜你喜欢
山洪市级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优雅地表达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洪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