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呼吸机统分管理模式的探讨及实践

2014-01-29 15:03郑骏楼理纲毛彬文旭霞冯靖祎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呼吸机科室信息化

郑骏,楼理纲,毛彬,文旭霞,冯靖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工程部,浙江 杭州 310006

医院呼吸机统分管理模式的探讨及实践

郑骏,楼理纲,毛彬,文旭霞,冯靖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工程部,浙江 杭州 310006

本文提出的以医工为主体的呼吸机统分管理模式,是在当前医疗条件下,成本较低、效果较好、实现较易的一种将分散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设备调配模式。通过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在护士台通过浏览器实现对呼吸机网上查询、借还机,为临床用机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呼吸机的使用效率。

统分管理;呼吸机;医学工程人员;医院信息化

呼吸机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提供麻醉及手术后呼吸支持的重要急救设备。因呼吸机采购价格高,使用和维护技术复杂,所以,呼吸机在医院内配备的数量有限,即使是重点科室也可能会出现呼吸机需求量大于科室配备量的情况。为了解决呼吸机供需矛盾,本文提出了以医学工程科为主的,信息化参与的呼吸机统分管理模式,并论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实践效果[1-3]。

1 呼吸机院内管理模式

目前,呼吸机在院内通常采用3种管理模式:

(1)完全分散管理模式。各个临床科室的呼吸机独立采购和使用,为医疗机构目前最常使用的呼吸机管理模式。其优点为:① 科室使用自己拥有的呼吸机会非常熟悉,操作更加便捷,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② 拥有呼吸机的临床科室,通常在呼吸机临床治疗和护理水平上会提高的更快。

(2)完全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呼吸机集中管理中心,对全院呼吸机实行统一采购、调配和使用,在医疗机构中较少采用。其优势为:① 技术资源及设备资源共享;②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缺点为:① 不利于普通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呼吸机使用水平的提高;② 普通临床科室对呼吸机熟悉程度、上机的及时性存在欠缺;③ 独立设置成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和组织构架较复杂,承担相对更高的运营成本;④ 完全集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相对单一。

(3)分散-集中管理模式。本文提出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下称统分模式。该管理模式是指,一部分呼吸机属于临床科室,采用分散管理;而另一部分呼吸机采用集中管理,由呼吸机集中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和调配。统分管理模式的优势为:统分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临床科室仅配备基本数量的呼吸机,可满足常规病人流量下的呼吸机使用,当病人流量临时增加或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需要的科室可以通过集中供应中心调配获得呼吸机。统分管理模式,利用医院现有的人、物、科室资源,较小的调整可获得较大的管理效果。

2 统分管理模式的实践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额定床位2600张,并于2013年初通过JCI认证。我院的呼吸机统分管理自2005年急救设备供应中心成立开始,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心共有呼吸机28台用于集中管理,而另有120余台呼吸机于各个临床科室分散管理。中心提供7×24 h的全年无休的服务模式,在历年的甲流、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这得益于良好的流程,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急救设备供应中心管理流程,见图1。

2.1 人员的配备

(1)管理人员为懂业务、技术好,责任心强、受过正规培训、能熟练操作呼吸机的2名资深医学工程师。主要负责中心内呼吸机的安装、培训、附件领用、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质量控制、技术资料管理和制度制定等相关工作。

(2)值班人员由懂业务流程,能独立或通过技术指导间接完成技术故障排除,并能独立完成呼吸机的自检及其他相关检查的10名工程师担任。

(3)秘书1名,主要处理借还机的电话及网络申请,必要时对呼吸机进行调配。

(4)技术工人2名,负责呼吸机的运送及呼吸机相关附件的清洁和消毒。

2.2 建立基于信息化管理的程序

针对以呼吸机租借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开发了相应的医疗设备租赁物流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实现医疗设备借出归还的客户端申请、主机和附件登记、支持记录查询和设备利用率的分析统计,以及借还单据和报表的打印等功能。系统开发以浏览器/服务器(B/S)为构架,以Microsoft公司的ASP.NET为前台开发工具,以Oracle为后台数据库,通过护士台及医工科的计算机终端的WEB页面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从而对借还机过程进行管理[4-6]。

2.3 呼吸机的借用

当临床科室通过网络预约或电话联系急救设备供应中心,中心秘书或值班人员准备相应的配件和调试好呼吸机,并详细登记呼吸机型号、编号、借机科室、借机日期及所带附件,由工人运送至指定地点。如有需要,值班人员协助借机科室医护人员使用呼吸机。

2.4 呼吸机的使用

呼吸机在呼吸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使用,使用科室按制度要求填写医疗设备使用记录以及其他记录,包括用机时间、使用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报警原因等。呼吸机故障时,按保修及故障处理流程,通过网络或电话实时报修。此外,医学工程师负责对所其所管辖范围内使用中的呼吸机进行常规巡查。

2.5 呼吸机的归还

科室用完呼吸机后,通过网络或电话完成还机。由工人取回,并放置于消毒区完成机身消毒,附件收集后交供应室统一消毒。然后,由当天值班的医学工程师对呼吸机进行常规检查并修复。完成自检的呼吸机放置于清洁待用区,消毒返回的附件放置于配件区,以备下次使用[7-8]。

2.6 呼吸机的保养和检测

2.6.1 呼吸机的预防性维护

呼吸机属于高风险等级的医疗设备。医学工程师以6个月为周期,对其进行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的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电源检查、开机自检、扩展自检、显示及操控部分检查、报警功能检查、湿化器和管路等附件检查、过滤网和滤芯等保养件的更换、传感器和氧电池的校准、泵压力和噪音检查、积水杯或捕水器的排水、吸气阀和呼气阀(盒)的检查等。

2.6.2 呼吸机的质量控制

根据年度计划对呼吸机进行电器安全分析及气体流量测试。我院采用多参数检测方法(Muti-Parameter Measurement,MPM)建立了呼吸机检测模型,对呼吸机完成流量、压力、容量、频率、氧浓度等参数的测试,形成年度检测报告并归档[9]。

2.7 人员的培训

无论是呼吸机的借用、使用、归还和消毒环节,还是保养环节,均是以人为核心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后,培训工作就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水平和技能,对提高呼吸机统分管理的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和保障呼吸机的安全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统分管理的效果分析

我院呼吸机于2002~2013年经历了分散管理、统分管理与信息化参与呼吸机管理等不同阶段。各个阶段呼吸机的利用率和故障率情况,见图2~3。对比呼吸机的日平均使用率,发现集中管理无论在有无信息化管理的情况下都能显著提高日平均使用率。增加信息化管理后,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都显著提高了呼吸机的日平均使用时间。

故障率分析结果为:在没有信息化管理的情况下,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在呼吸机的故障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增加信息化管理后,集中管理比分散管理显著降低了呼吸机的故障率。

4 结论

呼吸机统分管理模式是目前各个医院切实可行的呼吸机管理模式之一。一方面,该模式由医学工程科实践时,呼吸机能结合监护仪、除颤仪等其他急救设备形成规模优势,在资源配置上得到最合理的体现。另一方面,急救设备供应中心的成立,提高了医学工程科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可培养更多的优秀工程师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设备利用率和故障情况分析,统分管理模式较分散管理方式有更大的优势;而信息化的手段用于呼吸机借还机管理,方便了临床了解备用机数量及使用状态,方便借还,极大提高了呼吸机的利用率。

统分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是把握分寸,集中和分散的数量应该适合医院各个科室工作的需要。而实际效果的提升要依靠高效的管理流程、优秀的实施人员和合适的信息化手段。临床科室既节省了用机成本,又对一站式的用机服务有着良好的客户体验,呼吸机的统分管理模式才能迅速被接纳和推广。

综上所述,以医工为主体的呼吸机统分管理模式,效果明显,较易实现,既优化了呼吸机资源,又提升了医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当前值得推荐的管理模式。

[1] 何莺,邢素美,夏文俊.现代医院呼吸机的集中管理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125-127.

[2] 冼燕珊,周立新,李绮慈,等.全院呼吸机集中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0,(19):43-44.

[3] 徐雪梅,李秀云,陈淑芳,等.呼吸机集中管理及应急处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53-54.

[4] 薛文成,王俊英,潘飞,等.呼吸机、监护仪租借软件系统的研究[J].武警医学,2008,(11):1004-1006.

[5] 郭米嘉.呼吸机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2):146-147.

[6] 靳萍.医院固定资产租赁中心管理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0,(9):76-78.

[7] 庄水华,刘承军,郑培英.医院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流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2997.

[8] 邱素红,孙雪莹,高玉华,等.呼吸机外置管路清洗消毒后存放时间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70-871.

[9] 冯靖祎,郑骏,浦其斌.特定治疗环境下呼吸机效能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87-89.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Unif i 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Medical Ventilators in Our Hospital

ZHENG Jun, LOU Li-gang, MAO Bin, WEN Xu-xia, FENG Jing-yi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6, China

A unifi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medical ventilators which was dominant by medical professionals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deployment model which combine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with centralized management had advantages of low cost, good effect and easily implemented. With information methods such as software, online enquiry as well as borrow and return of ventilators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browser in the nurse station. It not only is convenient for clinical us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use eff i ciency of ventilators.

unif i cation management; ventilat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hospital informatization

R197.3;R197.39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4.09.026

1674-1633(2014)09-0076-03

2014-04-09

2014-07-02

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2012KYA086)。

本文作者:郑骏,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硕士。

作者邮箱:frankzheng@zju.edu.cn

猜你喜欢
呼吸机科室信息化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爱紧张的猫大夫